童繼紅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提高學生的主動提問能力成為了一種核心素質要求.因此,當前的初中數學課堂強調啟發式教育,其目的是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參與課堂,才能更好地理解初中數學知識.那么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如何引導和鼓勵學生與自己進行充分互動、主動提問、有效提問呢?本文筆者在分析初中數學教學存在問題的基礎上,主要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
一、初中數學教學中在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有效地提升基礎教育數學課堂教學水平和學生數學能力,有較多的數學領域教育專家都針對這一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經研究發現,當前基礎教育數學教學中存在著一個較為普遍的問題:在數學課堂中,學生一般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學生只能跟隨教師的思維或要求解決數學問題, 即在數學課堂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最終對問題進行總結,都是由教師一個人完成,這種現象已經嚴重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如受當前升學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的教學并沒有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學生制定個性化的教學策略,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采用的教學方法也都是較為死板的教學模式,沒有按照新課改與素質教育的目標進行改革,導致學生的思維能力受限,無法充分地融入課堂活動中,學習的積極性也受到了打擊.尤其是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多數教師仍然采用的是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即教師提出問題、到分析問題、和到最后解決問題和對問題進行總結都是由教師一個人完成的,教師根本就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提問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課堂中,許多學生的表現就是“洗耳恭聽、沉默不語、教師說什么就是什么”,這種模式下學生只能按照教師的思路來學習,進而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養成主動提問的習慣,最終導致初中數學課堂效率低下,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主動提問能力的策略
1.改變“一言堂”傳統授課模式
改變傳統課堂上那種只有老師一人在說話的授課模式,創造良好的氛圍,讓老師和學生能夠像朋友一樣和諧相處,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交流各自的觀點,改變嚴謹拘束的教學模式,通過減小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構建輕松愉悅的課堂環境,老師認真處理每個學生所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們無論對與錯都敢于說自己觀點,最后互相交流,做到以理服人.給學生們充分的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時間.比如學習《數軸》這一課程中,老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考慮數軸的性質,并自己實踐畫出數軸,讓學生充分理解并發揮自己主觀能動性.
2.營造學生能主動提問的教學氛圍
在培養學生提問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要與學生建立起平等、和諧的關系,學會利用平等的身份組織教學活動,要給學生搭建想法與見解的表達的舞臺;教師要將學生都視為平等個體,不要凌駕于學生之上;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放松身心地進行數學學習,并在良好的教學氛圍的營造下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勇敢質疑.這樣的教學過程會更容易讓學生體會到知識探究的樂趣,也更容易讓學生融入教學過程中.比如在學習《平行線》的時候,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就平行線的性質問題進行思考,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在學生自學后可以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或者是自己難以理解的地方.這個時候,通常學生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問題有一定的探究價值,但是很多問題其實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進一步思考輕松地解決.教師在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后,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就一些他們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展開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知識鉆研的能力.通常學生在進一步的思考以及和其他同學的探討中能夠逐漸解答問題,這便是學生在本次課堂上非常重要的收獲.
3.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提問
在數學課堂上,想要提高學生的提問水平,還需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因為在數學教學中,很多學生雖然想提問,但沒有掌握提問的訣竅,就不會主動提問,此時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隨后引導學生發現提問的方法,使學生能夠打破常規的思維,對于數學的概念與方法的學習更加靈活,最終形成積極的探究精神.鑒于多數學生受到了現有知識結構的影響,并沒有掌握系統的提問方法,教師就應當按照學生的認知特點,圍繞教材的內容,采用較為靈活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可引導學生發現數學與生活的關聯,從性質與定理等方面挖掘知識的本質,并大膽地質疑,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抓住關鍵,提出問題,經過長期的培養,學生主動提問的能力就能夠得到有效的培養.
4.利用有效的教學評價,鼓勵學生主動提問
初中生對數學知識的提問主要基于其數學學習能力與水平,對具備較強數學學習能力的學生而言,他們主動提出的問題可能對初中數學教學更具有參考價值,而對于數學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提問對初中數學教學也許顯得較為淺顯.但無論提問對教學是否具有價值,教師都應該用科學客觀的評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盡量避免負面評價以使學生產生挫敗自卑的信息,應當主要以正面積極的評價為主,來激發其學習數學的熱情,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其數學的學習效率和成績,啟發其獨立思考數學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數學邏輯分析能力,使其未來的提問更具教學意義.例如:在對《有理數》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自由提問.提問過程中,也許會有學生會問,“有理數是什么”、“有理數是干什么用的”等,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課本內容,自發為同學進行解答,在學生解答環節結束后,由教師帶領學生們進入深層次的知識教學中.同時也許也會有學生問“1是不是有理數”、“2呢”、“3呢”,像類似這樣教學意義不大的問題,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問題作正面積極的評價,并耐心加以引導,讓其大致了解并能深入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