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春雷
(遼寧師范大學 城市與環境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
哈爾濱呼蘭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的保護對策
邢春雷
(遼寧師范大學 城市與環境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9)
摘要:介紹了哈爾濱呼蘭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狀況和濕地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探討了合理保護哈爾濱呼蘭河口濕地公園的重要性。提出了相應的保護對策,為合理保護和利用濕地資源提供參考。
關鍵詞:呼蘭河口濕地;資源;問題;對策
1引言
濕地位于陸生生態系統與水生生態系統的過渡區域,是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之一[1]。濕地除為人類提供生產生活用水外,還有控制污染、調節氣候、蓄洪防災、提供動植物棲息地﹑維護生態平衡等功能,同時因其強大的生態凈化能力,被譽為“地球之腎”[2],因此,濕地在城市生態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類活動加劇,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減少,濕地資源萎縮,特別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濕地面積減小和濕地功能退化等問題[3]。呼蘭河口濕地公園的建立有效的保護了濕地資源和生物性,充分發揮了濕地的生態功能、經濟功能﹑旅游休閑功能和教育科研文化功能,促進了呼蘭區的發展。但是由于不合理的開墾和開發等對濕地不利因素的出現造成了呼蘭河口濕地生態系統土地資源和水資源遭到污染和破壞,為了濕地公園更好的發展,提出相應的對策。
2哈爾濱呼蘭河口國家濕地公園
2.1區位概況
目前,哈爾濱市主要濕地公園共有5處,包括太陽島國家濕地公園、金河灣濕地植物園、群力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白魚泡濕地公園和呼蘭河口濕地公園[4]。呼蘭河口濕地公園作為五大濕地公園之一為沿江生態環境的保護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呼蘭河口濕地公園位于哈爾濱市呼蘭區南部,東經126°38′29″~127°14′22″,北緯45°5′4″~45°51′48″,屬于純自然的河川濕地,由呼蘭河與松花江交匯而形成,沿松花江北岸呈帶狀延伸,東西長約64 km,南北寬約21 km,周長約180 km,總面積約為1.9×104hm2,是迄今我國面積最大的城市濕地。 呼蘭河口濕地公園生物類型多樣且土地資源豐富。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有丹頂鶴、東方白鸛等。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鳥類有天鵝、白枕鶴、鴛鴦等。還有狼﹑針尾鴨﹑花臉鴨﹑白眉鴨﹑黃鼬等列入CITES附錄的物種,以及白琵鷺等48種瀕危物種[5]。由于呼蘭河口濕地公園地處松嫩平原中部,受第三紀末期構造運動抬升的影響,遭到強烈侵蝕,因此形成松花江沖積平原地貌。土壤主要為草甸土、沼澤土、黑土等,有機質含量高,土壤肥沃。年平均氣溫3.3℃,年平均降水量500 mm,氣候類型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濕地以大頂子山水利樞紐工程為主體、地表多為森林及大面積的河流濕地,蓄水能力極強。同時,哈爾濱呼蘭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建立了“百里生態長廊”景觀大道促進了生態系統的穩定,“三點一線、水陸空濕地觀光”等旅游項目的推出帶動了呼蘭區的經濟發展。
2.2建設意義
呼蘭河口濕地公園的建設,不僅保存了本區的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而且隨著濕地大面積的恢復,生態系統更加完整,為珍稀鳥類提供最佳的棲息生態環境,對周邊農業區域的局部氣候也會產生調節作用,與周邊濕地形成一個完整的濕地生態系統,凈化地表徑流和空氣,對哈爾濱市的生態環境建設、松花江流域環境保護和恢復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哈爾濱呼蘭河口濕地公園是松花江中游干流重要生態系統,具有保護松花江水質及堤岸安全的功能。呼蘭河口濕地公園是哈爾濱市“萬頃松江濕地、百里生態長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天然城市濕地和哈爾濱市重點打造的近郊城市濕地旅游目的地。
3濕地資源存在的主要問題
3.1土地資源的破壞
土地資源的破壞是呼蘭河口濕地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包括城市的擴建及工農業生產的需要都導致了濕地面積的大幅萎縮,濕地功能日益下降。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濕地被開墾的面積達80%以上,濕地水位下降,部分沼澤植被向草甸演替[6],嚴重破壞了濕地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松花江上游森林的過度砍伐也是造成濕地面積減小的原因,導致濕地生態功能下降。這些盲目開墾等不合理行為出現使呼蘭河口濕地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生態系統穩定性大幅降低。
3.2水體污染
水體污染是呼蘭河口濕地面臨的又一問題,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放到濕地,使濕地大面積污染,水質下降。另外,濕地周邊農業化肥農藥的大量使用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水中氧氣含量減少,藻類大量繁殖,魚類因缺氧死亡。水體污染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生物多樣性的銳減,由于水質的下降,動物和植物無法在濕地繼續生存繁衍,種群的數量減少甚至是滅絕,最后造成物種多樣性減少,生物遺傳性喪失。
4合理保護哈爾濱呼蘭河口國家濕地公園的對策
(1) 濕地公園不應該或盡量避免開發、開墾,放牧和捕撈。不合理的開發和開墾會造成濕地面積減小,盲目的開墾導致土壤肥力下降,對濕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放牧和捕撈會破壞生物的生存環境,破壞呼蘭河口濕地的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 禁止取用或者截斷濕地水源和排放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取用或者截斷濕地水源會使濕地水資源減少,濕地調節氣候的能力下降,地下水難以補充,水質下降,對松花江水資源的保護不利。工農業生產產生的廢水和人們生活產生的污水向呼蘭河口濕地的排放會使濕地水質污染,造成魚類和鳥類的死亡,物種多樣性減少。
(3) 禁止挖砂、取土、開礦;挖砂造成松花江沿岸灘涂地大面積垮塌,取土、開礦直接造成濕地面積減小,對濕地環境造呈破壞。
(4) 禁止破壞野生動物棲息地、魚類洄游通道,采挖野生植物或者獵捕野生動物。以上行為都會造成動植物種群數量的減少,破壞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5) 禁止引進外來物種;對于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如果突然引進外來物種,會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可能造成某些物種的滅絕,因此,一定禁止引進外來物種。
(6) 其他破壞濕地及其生態功能的活動。
5結語
應根據呼蘭河口濕地公園的現狀因地制宜的加強和完善地方法律法規來保護濕地公園,使濕地公園生態系統發揮其最大的生態效益。呼蘭河口濕地公園的建成給地區帶來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保護濕地公園不僅是政府方面的責任,也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我們應該有意識地去保護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使哈爾濱呼蘭河口國家濕地公園充分發揮生態功能,經濟功能和科研教育文化功能等。
參考文獻:
[1]國家林業局.中國濕地保護行動計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2]魯奇.中國濕地消失的因素及保護對策[J].環境保護,2011(10):21~23.
[3]揚旭,李文哲,王繼富,王保健.哈爾濱城市化進程中對城市濕地的影響研究[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1(5):91~94.
[4]謝冰涵,苑澤寧.哈爾濱市主要濕地公園及可持續發展策略[J].哈爾濱師范大學:自然科學學報,2015(5):96~101.
[5]佚名.呼蘭河口將成濕地生物物種庫和基因庫[EB/OL].http://www.china.com.cn/environment/2008/05/08/content.
[6]程旭.呼蘭河口濕地保護區現狀及保護對策[J].防護林科技,2013(7):74~75.
歡迎訂閱《綠色科技》
《綠色科技》(英文名: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是由湖北省林業廳主管、花木盆景雜志社主辦、武漢新興綠色科技研究所協辦的綠色科技類學術期刊。本刊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期刊網、萬方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龍源國際期刊網等全文收錄期刊。本刊創辦于1963年,半月刊,國內統一刊號:CN42-1808/S,國際標準刊號:ISSN 1674-9944,國際大16開本精美印刷,全國公開發行,是全國從事農業、林業、生態、環保、旅游、自然資源、綠色產業與經濟、綠色建筑等行業科研、教學、經營、管理工作者的重要參考刊物和論文發表臺。
訂閱:本刊市場部
廣告許可證:武工商廣字4201009900004號
定價:20元全年:480元
編輯部地址:武漢市洪山區民族大道888號錦繡龍城B41-1802郵編:430073
電子郵箱: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網站地址:Http://www.lskjzz.net
電話:027-81328210027-81328693傳真:027-81328693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2-0033-02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作者簡介:邢春雷(1991—),男,黑龍江哈爾濱人,遼寧師范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碩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