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新要求

插圖/沈欣
外國人永久居留制度是吸引和服務外國人來華創業投資、工作生活的重要手段。2004年8月,公安部、外交部聯合發布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審批管理辦法》,正式建立了我國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制度。這項制度實施以來,在服務國家人才戰略、吸引海外投資、涵養僑務資源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仍存在申請條件設置不夠合理、簽發對象偏窄、待遇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當前,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隨著國家綜合實力和國際人才競爭加劇,迫切需要以更加積極主動、開放自信、靈活務實的態度,創造更為良好的對外開放環境。同時,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對外籍高層次人才、技術和資金的需求更加迫切,社會各界希望降低永久居留申請門檻,明確永久居留證持有者相關待遇的呼聲逐年高漲。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關于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意見》主動適應我國國情發展、回應社會需求,對我國的永久居留制度進行了全面改革和完善,強調實行更加積極有效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政策,通過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健全政策法規,優化申請條件,簡化工作流程,落實資格待遇,加強日常管理,構建更為科學合理、開放務實的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工作格局。應當說,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工作,對于新形勢下落實人才強國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強國家吸引力、構建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公安機關作為執行《意見》的主要職能部門,應當了解這項改革措施并積極做好相關工作。
@毛毛:對于充分發揮計劃和市場的各自優勢,進一步便利外籍人才申請永久居留,更好地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與和諧社會建設,《意見》有哪些規定?
劉警官:對此,《意見》第7至12條要求在設定靈活務實的永久居留申請條件上進行改革。一是積極服務政府引進外國高層次人才工作。實施重點引才計劃備案制度,穩步擴大、動態調整重點引才項目備案范圍,為外國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開辟綠色通道。建立人才簽證與永久居留銜接機制,對國家“千人計劃”等納入重點引才計劃備案項目的人選申請永久居留的,予以優先辦理。二是推動建立以市場為導向的人才永久居留申請標準。結合社會管理需要,積極發揮市場在外國人才和智力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掛鉤工資、稅收和社會信用等市場評價要素,探索計點積分制等評價機制,建立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反映市場需求、條件簡明量化的人才申請永久居留指標評價體系,為國家需要、市場認可的人才申請永久居留提供便利通道。三是完善外國人從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的轉換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在華工作人員申請永久居留門檻,擴大聘雇單位類型范圍,取消職務級別限制,放寬居住時限要求。對在國家重點支持的行業和領域工作的外國人,暢通從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的轉換機制。放寬外國優秀留學生在華工作限制,為其畢業后在中國境內工作和申請永久居留提供渠道。四是調整來華投資外國人申請永久居留條件。實施積極的投資移民政策,結合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和地域性特征,豐富評估要素,靈活調整投資年限、數額、方式等申請標準,大力吸引外國人來華投資。五是為外籍突出貢獻人員申請永久居留提供便利。進一步拓寬突出貢獻人員范圍、豐富推薦方式、簡化申請手續、縮短審批時限,倡導和鼓勵外國友人為促進我國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公益等事業發展作出貢獻,為增進中外友好、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出表率。六是積極回應家庭團聚人員永久居留的合理需求。擴大家庭團聚人員申請永久居留類型,放寬居留年限要求,對長期在華居住、曾具有中國國籍的人員提供申請永久居留的渠道。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容納能力,研究引入定額審批制度,實現人員數量合理調配。
@卓小井: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管理,有必要優化工作流程,完善各項服務措施,提升外國人永久居留管理水平。《意見》對此有要求嗎?
劉警官:《意見》第13至第14條就進一步規范和優化永久居留受理審批程序,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建立統一的信息發布機制。外國人永久居留審批管理部門負責統一發布外國人永久居留政策規定和相關信息,及時、準確公開永久居留申請條件、辦理程序,方便社會公眾查詢。二是優化受理審批流程。進一步減少審批制證流轉環節,提高受理審批效率。對高層次人才和突出貢獻人員申請永久居留的,簡化申請材料、縮短審批時限。三是完善核查措施。相關部門應當做好外國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備案和外國人在華投資領域及外國人在華工作指導目錄制定、調整等工作的溝通銜接,加快信息核查反饋速度。
@明道:2012年,中組部、人社部、公安部等25部門聯合下發了《外國人在中國永久居留享有相關待遇的辦法》,對永久居留外國人在華享有的資格待遇作了初步規定,但從實際情況看,存在部分待遇落實不到位的問題。《意見》在這方面有明確規定嗎?
劉警官:《意見》第16至第18條要求明確和落實永久居留資格待遇。一是明確外國人永久居留證功能作用。永久居留證是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居留的身份證件,可以單獨使用。外國人可持證在中國境內辦理金融、教育、醫療、交通、通信、就業和社會保險、財產登記、訴訟等事務。持證人在中國居留期限不受限制,可以憑本人護照和永久居留證出境入境。二是完善工作生活相關待遇。永久居留外國人在中國境內工作免辦外國人工作許可,可按規定參加技術職務任職資格和職業資格考試;在購房、辦理金融業務、申領駕照、子女入學、交通出行、住宿登記等方面依法享受中國公民同等待遇;在中國境內工作的,依法參加相應社會保險,繳存和使用公積金;在中國境內居住但未工作,且符合統籌地區規定的,可參照國內城鄉居民參加居住地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享受社會保險待遇;在海關通關時,攜帶的自用物品按照海關規定辦理相關手續。三是落實資格待遇。有關部門應當明確本部門職責范圍內永久居留外國人享有國民待遇的事項范圍,并對外公布。推動外國人永久居留資格待遇規定入法,強化其法律效力。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應當將永久居留外國人資格待遇納入政策范圍,制定相應配套措施并加強實施監督,推動政策落地。
@莊羽:《意見》對加強外國人永久居留日常服務管理方面有哪些舉措?
劉警官:這方面的要求在《意見》第19至22條。一是促進社會融入。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將永久居留外國人納入常住人口服務管理體系,建立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永久居留外國人融入服務模式,根據實際情況提供語言培訓、就業服務、法律服務等社會融入服務,幫助永久居留外國人更快更好融入中國社會。二是加強社會服務。引導和規范外國人所在單位、社會中介機構和法律服務機構依法為外國人申請永久居留和在華工作、生活提供社會服務。依托外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設立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務,協調做好政府引進人才認定、待遇落實等工作。三是完善日常管理。結合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永久居留外國人在華工作、學習、納稅、參加社會保險等情況的管理,引導永久居留外國人遵守中國法律、尊重社會風俗。四是健全退出機制。完善取消永久居留資格的情形和程序,對危害我國國家安全和利益、被處驅逐出境、弄虛作假騙取永久居留資格、在中國境內居留未達到規定時限,以及被人才引進部門終止引進等不適宜在中國境內永久居留的外國人,應當依法取消其永久居留資格,并在規定期限內限制其再次申請永久居留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