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蓉
(石城縣職業技術學校 江西贛州 341000)
幼兒文學作品對訓練幼兒語言的功用
吳曉蓉
(石城縣職業技術學校 江西贛州 341000)
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是現階段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在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幼兒語言訓練的教學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將幼兒文學作品,融入到幼兒語言訓練之中,即是幼兒教學改革的有利體現。本文通過對幼兒文學作品進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從中總結出對訓練幼兒語言功用的三方面內容,即語言的發音、豐富詞匯及句子數量、以及語法的學習。旨在為幼兒的語言學習和表達能力的提升,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幼兒 文學作品 語言訓練
幼兒文學作品包含兒歌、童謠、兒童故事等多方面內容,將幼兒文學作品應用于幼兒教學之中,能夠使幼兒通過其中豐富的內容,加深對外界事物的認知和了解,從而收獲到充足的知識養料;同時,將幼兒文學作品應用于幼兒教學之中,還能夠使幼兒在進行游戲或玩耍的同時,學習到相應的知識和受到相應的品德教育;并且,將幼兒文學作品應用于幼兒教學之中,還能夠使幼兒加強對文學作品的興趣,從而激發出幼兒進行學習的積極性;而將幼兒文學作品應用于對幼兒語言的訓練中,則能夠使幼兒對語言中語音的判別印象加深,并使幼兒通過對幼兒文學作品的學習,豐富自身對語言中詞匯和語法的掌握。因此,對于“幼兒文學作品對訓練幼兒語言的功用”研究,就具有極大的現實意義。
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幼兒處于3-4歲時,正是語言發音逐步成型的時期,在此時期內,幼兒的語言發音逐漸增多,而生理年齡達到4歲后,發音發展慢慢回收,并逐漸穩定。而另一研究成果表明:未達到4歲的幼兒通常對于某些特殊或特定的音階不能進行準確發音(如表一)。

表一 發音錯誤占比
通過表一不難看出,很多幼兒在對特定聲母發音時,都會出現錯誤或不準確的現象。而若經常對幼兒的發音進行糾正,則會給幼兒的身心來帶不利的影響,從而使孩子害怕說話,害怕出錯,嚴重時還會導致幼兒自閉癥的發生。為此,將幼兒文學作品引入幼兒語言訓練之中,通過生動、形象的兒歌或童謠,使幼兒的發音逐漸趨于規范和正常,同時,還能使幼兒生成對發音訓練和學習的興趣,從而受到良好的成效。例如:在幼兒語言訓練教學中,學習經常聽到的《家族歌》,“爸爸的爸爸叫爺爺,爸爸的媽媽叫奶奶,爸爸的弟弟叫叔叔,爸爸的姐妹叫姑姑”這其中就包含著容易發音錯誤的聲母:奶(n)、叔叔(sh)、姑姑(g)等,通過反復的練習,不僅能夠使幼兒逐漸掌握此類易錯聲母的標準發音,還會因這些稱呼均是家庭中實際涉及到的,使幼兒在學習和理解上更為容易。從而在糾正幼兒語言發音的同時,也使其了解到更多與家庭相關的內容,增強了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1]。
由于幼兒在特定的年齡下,所接觸和學習到的知識內容極其有限,導致幼兒無法運用合理的語言來表述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和思想。而通過幼兒文學作品應用于幼兒語言訓練之中,能夠使幼兒通過對兒歌、童謠、故事等的學習,逐漸掌握和積累起一定數量的詞匯,這對于幼兒表述完整的意思和思想具有明顯的作用[2]。幼兒時期,是學習語言和詞匯最為迅速的階段,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的加深,使其對于語言及詞匯的理解逐漸加強,對于未知詞匯的學習興趣也逐漸提升。而對于幼兒文學作品而言,其正是由眾多相互關聯且有具有豐富意義的詞匯所組成,且此類詞匯不僅包含了日常生活所涉及到的口語,更涵蓋了進行閱讀和書寫所用到的書面語,又由于幼兒文學作品的數量眾多,因此可以說,進行幼兒文學作品的學習,無疑是將幼兒融入了詞匯的海洋。例如:在幼兒語言教學中,以動物名稱為基礎教學詞匯:“小雞小雞嘰嘰嘰,大紅冠子花外衣,小鴨小鴨嘎嘎嘎,扁扁嘴,大腳丫。小松鼠,尾巴大,輕松跳上又跳下。小青蛙,呱呱呱,專吃害蟲護莊稼”。其中,小雞、小鴨、松鼠、青蛙等都是動物名稱的詞匯,同時又是幼兒能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的動物,因此,通過幼師反復的教授與幼兒的不斷練習,能夠使幼兒在背誦童謠時便想起這些動物的形象,且在看到這些動物時,也會自然聯想到所學的童謠,使幼兒在豐富詞匯量的同時,又增強了對詞匯的理解。
由于幼兒在表述思想時,所使用的語言通常缺乏條理性和連貫性,這使得在表述中常常會出現語法錯誤的現象。這也充分表明了幼兒缺乏對語法和語境的理解和認知,而若對幼兒進行專業語法知識的講解,則依據幼兒的理解能力會難以達成,而將幼兒文學作品應用于幼兒語言訓練之中,則能夠很好的解決此類問題,不僅會使幼兒的語法逐漸趨于正確,更會使幼兒的表述更加的連貫和具有條理[3]。兒童故事作為幼兒文學作品的組成部分,對幼兒語法的理解有著良好的效果。例如:對幼兒進行語言訓練教學中,講述兒童故事《小馬過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或多媒體教學工具講述小馬過河中所遇到的其他動物伙伴,聽取了大家的意見后,產生了迷茫的心理,而后通過小馬媽媽的講解后,對過河進行了自身的嘗試,并從中吸取到經驗和總結出道理。這樣的兒童故事情節清晰,內容完整,容易使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對語句的主謂形式,加以區分,知道如何進行正確的表達,而后再進行反復的語句演練,則能夠使幼兒的語法能力大幅度提升,并逐漸對語言進行規范,形成既連貫又具有條理的語句。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幼兒教育、教學方式發生了重大改變。現階段,將幼兒文學作品融入進幼兒語言訓練之中,在培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更是為我國未來的經濟建設打下了堅實的人才綜合素質基礎。新形勢下,幼兒語言訓練將幼兒文學作品應用其中,能夠提升幼兒的語音、語法和詞匯,但這對于幼兒語言訓練卻是遠遠不夠的。為此,廣大幼兒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應當通過不斷的學習與研究,總結出適用于幼兒語言訓練的教學經驗和方法,并積極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為幼兒語言訓練的教學邁上全新的歷史臺階,做出積極的推動作用。
[1]胡濱.幼兒文學作品對訓練幼兒語言的功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2,24:146.
[2]張慧.論將幼兒文學作品融入幼兒語言教育中[J].商,2012,19:210.
[3]文君.語言教育活動中幼兒文學作品欣賞的指導[J].教育導刊(下半月),2015,10: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