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地方高校培養拔尖應用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新途徑

2016-12-05 10:00:20彭昱忠元昌安寧英烈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 2016年9期
關鍵詞:創新型科技能力

彭昱忠, 元昌安, 寧英烈

(廣西師范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

地方高校培養拔尖應用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新途徑

彭昱忠, 元昌安, 寧英烈

(廣西師范學院 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 530021)

依托學科優勢,組建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基地,根據“一個目標,兩個方面,三條主線,四位一體”、“項目驅動,梯隊式和螺旋式發展” 、“循序漸進,逐層推進”等思路和策略,初步建立了以項目驅動的科技實踐和創新訓練體系,實踐和探究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拔尖創新型IT人才培養的有效實現途徑和模式,取得了較好的實踐成效,期望能為地方高校拔尖人才培養起到參考和借鑒作用。

學生創新基地; 項目驅動; 拔尖人才; IT人才; 地方高校; 人才培養模式

0 引 言

高等教育,在我國已從精英化教育階段逐步邁入到了大眾化教育階段。這一變化過程是時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在大眾化高等教育時代并不意味著要放棄精英教育[1-2]。發展部分精英教育,培養拔尖人才是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環。“錢學森之問”更是掀起了大眾化教育時代開展拔尖人才培養的熱潮[3-7]。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是提高國家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的根基。創新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最寶貴的財富,培養具有自主創新能力的大學畢業生是21 世紀高校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環節[8]。《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和黨的十八大都分別明確強調了高校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為適應新形式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背景,作為我國高教機構的主要成分,地方本科院校也應以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適應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層次專門人才為使命,不斷探索拔尖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模式,為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實踐和創新的拔尖人才。本文以廣西省屬高校廣西師范學院智能信息處理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基地(校內稱創新工作室)為例,探索地方普通高校本科拔尖創新型IT人才培養的實現途徑和模式。

1 本科拔尖應用創新型人才的概念與內涵

本科層次應用創新型人才和一般的創新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相比,是介于兩者中間的既非純學術研究、又非純技能應用,但卻都有所兼顧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它除了應具有創新人才共同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心理和素質特征,以及具有應用型人才共同的能將成熟的技術和理論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之外,還需具有較好的解決現實問題的應用和創新能力[9]。社會不斷變化,使得當前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拔尖人才的類別都充滿著諸多差異,但總的來說,拔尖應用創新型人才應屬于高層次的應用型創新人才,除擁有應用型創新人才的特征外,至少還必須具有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豐厚的知識底蘊、寬廣的專業視野、較強的學習能力和良好的專業素質,具有成為現代文明的傳播者和引領者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總而言之,本科拔尖應用創新型人才應該是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教育基礎、有效的思維能力,具備本專業扎實的系統的理論知識,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工程能力和研究能力,有綜合應用所學理論知識發現、提出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良好的技術創新、集成創新和管理創新的能力;有較強的專業素養、批判精神、創新意識,有勇于挑戰與克服困難的精神,有良好的品格修養和團隊精神,有較強的交流與協調能力[10]。

2 地方普通院校拔尖人才培養的主要問題

我國部分重點高校在精英教育的意識較早,一些重點名牌大學在精英教育的探索與實踐上早已先行,比較典型代表有北大、清華、中科大和浙大等[11]。近幾年來,一些地方高校憑借自身優勢,舉全校之力嘗試開展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目的的精英教育[12-14]。但地方普通高校在資源、辦學目標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有別于重點名牌大學,因此,在拔尖人才培養上面臨一些困難,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2.1 辦學資源不足與質量不高

首先,地方普通高校的總體生源質量遠沒有重點名牌大學的好,有潛力的優質苗子規模較小。因此,精英的苗子遴選、培養模式、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無法直接借鑒重點名牌大學的做法。其次,地方普通高校的整體師資水平遠沒有重點名牌大學的高,因在地理位置、薪資和待遇、工作條件和發展空間等方面對專業人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師資整體業務水平不高,生師比高等問題較突出,學校不易選派出能勝任培養拔尖人才工作的優秀師資為有潛力的優質苗子開“小灶”進行精英培養。再次,地方普通高校的辦學經費較有限,許多地方高校想開辦和建設本科專業拔尖型人才培養實驗班,但由于缺乏經費,工作步履維艱,只好作罷。此外,拔尖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良好環境,而地方普通高校難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科研環境,以及創先爭優、勇于探索和創新的和諧的校園環境。

2.2 拔尖人才培養的認識不足和重視不夠

首先,很多地方普通高校因歷史等因素影響,習慣了進行大眾化高等教育辦學和管理,雖然有部分領導和老師對拔尖人才培養的有良好認識并且重視這塊工作,努力探索和實踐地方普通高校的拔尖人才培養,但沒能在決策和管理層全體上真正一致重視,更沒能從全校上下的領導到一線教師統一思想,目標和步調一致,形成上下統一合力開展拔尖人才培養工作。

其次,本科教學是普通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但當前所有中國大學在評比和排名時大部分的考核指標都直接與“科研水平”呈正相關,導致當前我國高校普遍偏重科研而輕本科教學,甚至“惟科研論英雄”的扭曲的大學發展觀和高校教師發展觀。因此,很多高校和高校教師把本應該聚焦于本科教學和優秀本科人才培養的資源投入和時間精力偏移到科研工作上,甚至大量挪用了本該用在本科生身上的資源, 以致難以培養出拔尖人才來。

因此,拔尖人才培養的執行過程、人才培養質量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是自主創新能力強。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關鍵在有足量的拔尖創新人才。國家層面已經站在這樣的高度進行了頂層設計,還需要各高校的決策層、管理層和執行層都站在這樣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緊迫性和必要性的認識。

2.3 難有好的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很多地方普通高校存在以下問題:缺乏對應用創新型本科各專業拔尖人才的定義和評價標準、及與之相適應的理論和實踐教學體系,以及相應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創新能力的考核評價體系。因此,難形成良好的地方普通高校拔尖人才培養模式。

2.4 硬標準化教育模式嚴重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對人才的價值評判的標準往往也過于單一和死板,使得大多數高校在本科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過于重視標準化,導致跟風化和趨同化的現象嚴重,人才培養模式大同小異,絲毫沒有根據人才的個性特點進行設計、實施和評判。個性的自由獨立發展是創新人才成長與發展的前提,作為工具的人、模式化的人和被套以種種條條框框的人不可能成為創新性人才。

長期以來,我國的學習形式單一,以應試教育為主,進行人才的選拔以分數論英雄,使現在的學生學習的目的只是為了考試,考試的內容則是先前的前輩說的做的,答案走的是標準化的流程[14]。當分數成為評判一切的標準,德育教育和創新教育常常被擠占、冷落、空洞化和形式化。因材施教、個性自由發展,甚至獨立思考與分析能力、實踐與創新能力等創新拔尖人才的基本能力與素養的教育等方面,則被淡化和忽略,以致培養出不少高分低能,高學歷低素質的“人才”。

3 基于科技實踐與創新工作室培養拔尖軟件人才的途徑

為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拔尖應用創新型IT人才的需求,我院從2011年開始,集中優勢資源,依托科學計算與智能信息處理廣西高校重點實驗室,創建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工作室(以下簡稱創新工作室),倡導并實踐本科生的科技實踐與創新教育,營造可激發師生創新思想,呵護創新實踐的校園文化環境,培養學生的科技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的專業能力、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和科學素質,探索適合地方普通高校的應用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方法和途徑。

3.1 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工作室定位與目標

(1) 定位。創新工作室是由學院與重點實驗室共管,責任教授負責和專業骨干教師共同指導,師生共同組織管理的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團體;是以科學知識與理論為基礎,以能力(不僅是專業能力,也是綜合能力)培養為中心,以科技實踐與創新活動為抓手的應用創新型拔尖軟件人才的培養基地。

(2) 建設目標。努力創建成基于項目驅動,梯隊式、螺旋式地培養和發展,培養一批批理論與實踐并進,知識與能力齊飛,綜合能力與素質都較高的拔尖軟件人才,并以點帶線,由線促面,全面提高我院IT類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及綜合能力與素質,為社會培養出大量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應用創新型IT人才,在國內形成一定影響。

3.2 創新工作室的總體思路和主要策略

3.2.1 總體思路

創新工作室的建設與發展圍繞“一個目標,兩個方面,三條主線,四位一體”“項目驅動,梯隊式和螺旋式發展”“循序漸進,逐層推進”的思路進行,力求把推進本科生的科技實踐與創新活動的常態化和規范化,培養一批批應用創新型拔尖IT人才。

3.2.2 一個目標,兩個方面,三條主線

如圖1所示。“一個目標”即前面所述的創新工作室的建設目標。“兩個方面”是兼顧培養拔尖軟件人才的硬實力和軟實力等密不可分的兩方面能力。其中,硬實力主要指專業的理論知識水平和專業能力;軟實力則主要指主動獲取知識能力、交流與組織協調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承壓和適應能力等專業素養和能力。“三條主線”是指創新工作室培養拔尖軟件人才的三條相輔相成的主要實施線路,包括參加學科競賽、參加軟件系統開發模擬與實踐、參加科技創新項目。

圖1 3條主線主要內容示意圖

3.2.3 四位一體的活動構建

為了培養“厚基礎、強能力、能創新、高素質”應用創新型拔尖軟件人才,創新工作室要求所有成員在創新工作室內的活動是其課外活動的主導、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為輔,相互配合、相輔相成。創新工作室的四位一體的活動構建內涵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 培訓和項目等活動的設計根據四結合一體化的思路進行。以創新工作室作為紐帶充分利用和協調了學校和企業在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優勢,根據“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共性與個性相結合、學校與企業相結合”的思路設計創新工作室同學的活動。在創新工作室的培訓和項目訓練的時間、內容和進度的設計上充分考慮相應學生已在課堂所學習過的課程、內容和進度,并考慮后期將學課程及其教學大綱,結合學生擬主攻的子方向分小組分層次地設計和開展培訓和項目訓練,讓學生在創新工作室的學習內容不抄課堂上的舊飯,而是深化和拓寬課堂教學的內容,將相關的學科前沿技術和行業工程應用滲透其中。

(2) 能力素質培養四位一體全程化。應用創新型拔尖軟件人才,其能力素質不僅應包括知識、專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等智力因素,還應包含價值觀、自我觀、生活與工作態度、意志、表達和交際、組織和協調等非智力因素,僅僅是通過課堂和創新工作室的指導、培訓和實踐是不夠的,還必須將課堂教學、創新工作室活動、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因此,創新工作室的培訓和實踐與創新活動的設計和開展上不僅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效互動,將學生所學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能和創新思維共同內化為專業能力素質,而且通過引導和安排成員去積極組織和參加工作室內部文體活動、校園學術沙龍、校園軟件開發愛好者訓練營、校園科技文化節、校園相關學科競賽等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適當鼓勵精力充沛且樂于服務的同學競選各級學生干部,鼓勵學生參加IT企業和行業的調研與交流,讓學生通過相關活動的鍛拓展與專業相關的能力素質。此外,指導老師還有意識地通過創新工作室集體活動、日常交流、項目指導、項目點評和匯展、專題講座等環節將素質教育和軟實力培養貫穿于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之中,加強優良品德塑造,加強人文精神、科學精神、科學方法和態度的培養,讓學生硬實力和軟實力全面發展。

3.2.4 以項目驅動的學習和訓練

創新工作室在拔尖人才培養過程中,堅持實施項目驅動式教學,即以虛擬軟件項目、真實軟件工程項目、學科競賽項目和科技創新項目作為學生學習和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技能及創新能力的載體,驅動以教師引導、學生主動學以致用、邊學邊用式的教學。入門項目訓練要求學生獨自完成,而真實軟件工程項目、科技創新項目和部分團隊類學科競賽項目要求必須由項目團隊小組合作完成,以在項目過程中培養和鍛煉學生的硬實力。項目小組負責人須由創新工作室有項目經驗且責任感強的高年級同學擔任,其它小組成員可以根據項目開展的需要面向工作室內外的同學(甚至包括不同專業)選拔。

3.2.5 梯隊式團隊建設

為了使創新工作室這個優秀的拔尖人才培養基地可持續地良性發展,創新工作室采取“以師導老,以老帶新,新老共進”的梯隊式團隊建設與發展模式。主要措施有:①老成員分方向分項目地在專業知識深厚、專業視野寬廣、經驗豐富的指導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學習、項目研發和創新研究工作;②新成員進入創新工作室后先經過兩三個月的見習期和基礎訓練期后,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主攻方向,然后在專業能力較強和研發經驗豐富的高年級同學帶領下進行模擬項目訓練和準備學科競賽;③新成員經過入門學習和訓練后就以項目為單元參加團隊小組,小組成員的構成打破年級和專業限制,包含老成員和新成員,在項目中,老成員既為小組負責人統一組織和帶領項目進展,也當主要的“專家”負責小組成員的具體理論和技術指導,以及經驗傳承。若從中遇到細節問題和難題則反過來促使老成員進一步學習和提高。指導教師在項目過程中則主要負責引導、宏觀指導、協調,以及項目過程督導與結果的檢查和評審;④定期組織多層次的專題講座和培訓、專家座談、小組研討、技術沙龍等交流活動,并從中滲透素質教育。專題講座和培訓分為指導教師主講、企業優秀工程師主講和高年級專業知識和能力較強的同學主講等多種層次,專家座談一般邀請企業優秀工程師參加以讓學生對行業和個人發展更深入了解和認識,小組研討、技術沙龍則通常由高年級同學自行組織和實施;⑤創新工作室通過多渠道籌集經費,每學期都不定期組織所有成員的集體業余活動,包括文體活動和休閑娛樂活動等,以增進成員間的情誼、提高團隊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集體精神和主人翁精神。

通過以上舉措,工作室成員在指導教師、老生的具體指導下,可逐漸地感悟到學習的快樂和科技實踐與創新的魅力,不斷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促進理論知識、實踐和創新相銜接。指導教師在業務、生活和個人情感等方面均“傳道授業解惑”,師傅傾囊相授、徒弟踏踏實實、勤奮好學,每個成員都產生賓至如歸的感覺。這種團隊建設和發展模式既充分發揮傳幫帶作用,全方位提升團隊成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職業素養,也對于團隊可持續發展、成員個人發展大有裨益,使創新工作室形成“以師導老、以老帶新、新老協同發展”的梯隊式良性發展格局,促進可持續性地一批批培養拔尖人才。

3.2.6 課內外結合,螺旋式發展

創新工作室的課內外結合,螺旋式發展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

(1) 學習方法和過程的螺旋式向上,即學生從理論學習到實踐訓練,實踐訓練再驅動進一步理論學習,專業理論水平和專業能力不斷提高。學生既在專業班級上參加正常的傳統教學,也在創新工作室參加學習和訓練。學生在理論課堂上學習基礎理論,在實驗和實訓課進行專業基礎實踐訓練,然后再在課堂上更進一步學習更多更深一點的基礎理論,接著繼續實驗和實訓,并逐漸參加課程設計和綜合實訓訓練。就這樣從低年級到高年級不斷地循環遞進地學習;在科技實踐與創新工作室內部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也是如此,通過課堂學習基礎理論后,在指導老師和高年級同學的指導下,進行模擬項目和競賽訓練,在模擬項目和競賽訓練中遇到問題時再返回找教材和參考資料復習和拓展學習專業理論知識,然后再回到項目實踐,由淺入深,依次循環遞進地學習和提高。總之,整個學習過程由若干個循環依次提升所形成的螺旋組成,其中學生在創新工作室的學習和訓練與其在專業班級上的傳統教學緊密配合,構成了該學生雙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見圖2。

(2) 整個團隊的科技實踐與創新活動以研究方向為中心軸的螺旋式向上發展。通常,每個創新工作室的精英培養原則和指導老師團隊建設決定了其應有自己的擅長領域和主攻方向,規模過大或主攻方向太多都不利于工作室的活動開展和長期發展。因此,我院智能信息處理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工作室(簡稱3I工作室)以智能信息處理為主心軸,并在此基礎上分智能圖像與視頻處理、智能計算與數據挖掘、智能分布式軟件與信息系統三個子方向,整個創新工作室的所有模擬項目、商業項目和科研項目的實踐訓練均圍繞著智能信息處理這根軸為中心,在創新實踐與理論學習之間盤旋交替進行,理論知識不斷深化,專業能力和素質不斷提高,專業視野不斷開拓,見圖3。

圖2 雙螺旋上升式學習過程示意圖

圖3 以研究方向為軸心的螺旋發展示意圖

這種由淺入深、螺旋式上升的學習過程由于學習內容和項目任務多是基于學生現有知識和能力基礎適當擴展知識寬度和深度,學生容易自然引入和吸收新知識,從一個已熟悉的內容和問題進入到新知識點的學習、實踐和創新過程中,并成功解決較復雜的問題。所以,學生興趣高、主動參與意識濃,絕大部分同學能夠跟上計劃的進度和達到預期效果。同時,通過不斷地探索并完成不斷加大的越來越靠近實際生活和技術前沿的各個項目和任務,可從中獲得信心,甚至超越自我,使學生能夠不斷地體驗到勝利的喜悅和學習的成就感,進而轉化為學習的動力源泉。于是,學生也更喜歡挑戰自我,不斷提出新的學習目標與未來愿景,不斷攀越高峰,進入更高層的螺旋。

3.2.7 個體培養循序漸進,群體培養逐層推進

如圖4所示,創新工作室通過多方式、多角度和多層次進行學生的能力培養,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通常,新選拔進到創新工作室的同學,先參加一些基本入門培訓;然后在指導老師和創新工作室學長學姐的指導下參加“藍橋杯”軟件專業人才設計大賽等一些難度不是特別大的程序設計比賽,進行一些模擬軟件項目的開發訓練,以鞏固其算法與編程基礎,熟悉軟件系統開發全過程,積累一些基本的編程和開發經驗;然后,逐步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參加校企合作項目或創新工作室自主設計的產品開發,參加創新工作室高年級同學主持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參加數學建模大賽和ACM程序設計大賽等級別和難度更高的學科競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軟件研發能力、算法設計能力和工程能力;經過前面階段的學習與訓練后,就可以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和自己主持申報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跟隨導師暢游學科領域研究和技術前沿,培養和鍛煉科學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

圖4 循序漸進的能力培養過程示意圖

在基于創新工作室的拔尖人才培養過程中,通過學習氛圍、項目合作、項目成績成果、成員的就業競爭力、后續專業發展水平等影響、感染、激勵周邊的同學,增強其學習自信、激發其成才的渴望和奮斗的勁頭,促進其努力學習、積極參加科技實踐與創新活動。學院在此基礎上,適當開展科技實踐與創新活動的宣傳和引導工作,創新工作室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就自然地輻射到更大的范圍,在學院和學校內形成了一個良好學習氛圍和創新活動環境,推動更大層面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工作,如圖5所示,獲得較好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成效,為社會培養出大量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優秀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圖5 逐層推進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示意圖

4 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基地建設的意義和初步成效

4.1 創新工作室建設的意義

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基地是推動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綜合實踐平臺,為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對大學生創新教育、培養和培訓活動的開展具有示范、帶動和輻射作用。實踐表明,我校的3I工作室的建設和發展已明顯展示了的其意義和價值,主要包括:①促進了教學改革,提高了教育質量。近五年,我院相關IT專業教師以科技實踐與創新,培養應用創新人才為主體,積極進行教研和教學改革、努力探索IT領域人才培養新模式,把大學生的科技實踐與創新活動作為人才培養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使學生課外科技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補充。目前,已成功申報了廣西教研教改項目3項,校級教改項目2項、發表教改論文近10篇,學生專業能力、綜合素質與能力不斷提高,我院的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得到顯著提高。②促進了我校IT學科的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創新工作室以項目驅動人才培養的特點,促使指導教師不斷地學習新專業知識和技術,拓寬知識面和專業視野,并且緊跟學科前沿,加強與企業聯系,和企業合作進行項目研發與科學技術研究與創新,促進我院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③豐富校園文化。3I工作室為大學生提供了能發揮創造性和能動性的“研究型”開放學習“平臺”,在校園營造了“團結、民主、嚴謹、求實、創新”的科技實踐與創新氛圍。此外,3I工作室的活動種類較多、內容豐富多彩、形式靈活且開放性強。因此,3I工作室既豐富了大學校園文化,也促進了以科技實踐與創新文化為主導的校園文化建設。④以點帶面促進學風建設。由于創新工作室的活動和項目都與當前的社會生活、技術前沿緊密結合,所以,學生在參加創新工作室的活動過程中,既要學習有關書本上的專業知識,又要學習書本以外的其他知識,并通過科技實踐與創新活動不斷提高自我、超越自我,深受校內好評和企業青瞇。因而,感染和激勵了周邊的同學積極向上、主動學習、刻苦學習,從而形成了以創新工作室成員為中心逐層影響和帶動大部分同學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提高的良好氛圍,促成班風、學風建設的良好局面,有效地促進了學風建設。⑤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和專業發展能力。在創新工作室中學習和訓練的學生,其人文和科學素養、專業知識水平、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工程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組織與協調能力、團隊協作精神等都會得到大幅加強和提高。因而,也極大地提高了其就業競爭力,還為其獲得優秀的專業發展能力添磚加瓦。⑥有利于地方院校培養應用創新型拔尖軟件人才。創新工作室由比較負責任的高水平的教師擔任導師,指導學生學習和科技實踐與創新、組織學生研討交流,使學生得到針對性較強的系統專業科技實踐與創新訓練,提高其專業理論的應用能力和工程能力。另外,還能讓其在本科學習期間就接觸學科前沿,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意識、學術追求和對成才的渴望,同時也激發了高校教師培養應用創新型拔尖人才的熱情。這為普通院校依托自身學科專業優勢與條件,建設并利用創新工作室作為小范圍的“培養拔尖人才的平臺”,開展創新應用型拔尖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4.2 我校3I工作室發展成效

在學院的大力支持之下,雖然我院的3I工作室成立后只有短短四年時間的建設,先后正式招收和培養的學生成員共34人(不含中途退出的6人),3I創新工作室已經凸顯出鮮明的特色,已培養畢業三屆共21名拔尖軟件人才,并已收獲了豐碩的成果。主要成果包括:①3I工作室的學生從2012年開始在相關老師的指導下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并在競賽中屢獲佳績,獲獎率達到87%,共獲獎53項,其中國家級競賽獎有21項、省級競賽獎23項、校級競賽獎9項;②3I工作室的學生參加研發并已投入應用商業軟件系統項目8項(其中,校企合作項目3項)參加教師科研課題5項(其中國家級課題1項,省級課題3項和廳級課題1項),并獲得了軟件著作權8項,申請專利2項,在公開學術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5篇(其中被EI收錄1篇);③3I工作室的學生主持和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9項、自治區級項目14項和校級項目5項,不重復統計);④2013~2015年已畢業工作了的三屆學生(共21人)工作情況跟蹤調查結果為:6人考上碩士研究生,8人已入職騰訊、北京超圖、金證科技和數據堂等著名的上市軟件企業,大部分已成為所在軟件企業的骨干(其中有5人已成為項目經理或團隊小組長), 薪資水平達到所在企業的中上的級別。這些成果的獲得充分表明,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基地為應用創新型IT拔尖人才培育提供了優秀的平臺,為地方普通院校培養拔尖人才開辟了有效的新途徑。

5 結 語

結合廣西師范學院智能信息處理大學生科技實驗與創新工作的建設,介紹和總結了依托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工作室的培養應用創新型拔尖IT人才方面的基本策略與實踐。在實踐中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果,充分表明這是地方普通院校培養應用創新型拔尖IT人才的有效的新途徑。雖然目前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基地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但是隨著學校和學院創新基地和創新人才培養相關措施的不斷討論以及出臺,大學生科技實踐與創新工作室和拔尖應用創新型IT人才的培養體系會將不斷地優化與完善,更值得在其他地方高校推廣。

[1] 周曉輝,駱少明.地方高校協調大眾化教育和精英教育的審視[J].中國成人教育,2006(12):31-32.

[2] 楊道波. 地方高校大眾教育與精英教育相結合的法學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 2011, 22(6):47-52.

[3] 段孟常, 吳建華, 李建平,等. 淺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1,34(S1):72-74.

[4] 高曉明. 我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困境與出路[D]. 蘭州:蘭州大學, 2012.

[5] 姚聰莉, 任保平. 創新人才培養的邏輯及其大學教育轉型[J]. 中國高等教育, 2012(7):9-12.

[6] 賈紅輝, 耿美華. 拔尖人才科研實踐能力培養探索——以學校“錢學森創新拓展班”為例[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13, 36(z1):12-14.

[7] 孫 梅. 高校拔尖人才培養:問題、價值與對策[J]. 湖南社會科學, 2015(6):204-207.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 [EB/OL].2010-07-29.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

[9] 覃 利.關于地方高校本科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1,28:185-187.

[10] 禹奇才, 張俊平, 張 靈,等. 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地方重點建設高校培養目標定位[J]. 中國高等教育, 2010(22):42-43.

[11] 易 萍. 我國研究型大學精英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學, 2014.

[12] 李 松,張書洋. 地方高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 中外企業家,2014(10):215-216.

[13] 李先江. 地方高校管理類本科專業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基于湖北省屬高校的實證研究[J]. 湖北社會科學, 2012(8):169-172.

[14] 陳曉勇,牛云賀.普通高校創新實驗班人才培養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視界,2015(21):132-132.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Top-notch Applied Innovativ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PENGYu-zhong,YUANChang-an,NINGYing-lie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Guangxi Teachers Education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1, China)

A students' innovation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base is build relying on the advantage of discipline. An init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system based on project driven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measures that "one goal, two sides, three main lines, quaternity", “project driven, echelon and spiral development", “step by step, layer by layer", to mak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n effective way and mode for top-notch innovative IT talent cultivation in th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in practice and is expected to be a meaningful reference for local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talents.

creative study base; project driven; top-notch talent; IT talents; local universitie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2015-10-08

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5JGZ141);廣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4JGB166)

彭昱忠(1980-),男,廣西平南人,碩士,副教授,系主任,研究方向:智能計算與數據挖掘、智能建模、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

Tel.:15577184089;E-mail:jedison@163.com

G 463

A

1006-7167(2016)09-0185-06

猜你喜歡
創新型科技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踐與思考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新工科下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探索
中國市場(2021年34期)2021-08-29 03:25:40
巴斯夫推出創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術
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 13:24:26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科技助我來看云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科技在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论坛| 欧美精品在线免费| 婷婷五月在线|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色首页AV在线|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青青草原国产|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2021国产乱人伦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欧美综合成人| 91外围女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国产91蝌蚪窝|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精品久久综合1区2区3区激情| 中文字幕在线不卡视频| 久久婷婷六月| 国产尤物jk自慰制服喷水|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大学生视频在线播放|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色快速|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福利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国产精品免费p区| 福利片91| 国产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9e| 69综合网|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黄色a一级视频| 国产乱子伦视频三区| 国产玖玖玖精品视频|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 粉嫩国产白浆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首页|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国产黄在线免费观看|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国产|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在线看国产精品|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综合片| 国产视频你懂得|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亚洲啪啪网| 国产一区二区丝袜高跟鞋| 欧美不卡二区| 日韩在线永久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亚欧美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自在自2021| 久久不卡精品|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免费一级毛片不卡在线播放| 国产va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后式a一视频| 色婷婷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yxsp| 欧美在线伊人| 欧美黄色a| 成年网址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成人韩免费网站| 成人午夜免费视频| 国产av一码二码三码无码| 久久福利网| 久久婷婷六月|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日韩毛片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