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凱
(承德醫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
·校長·名人訪談·
加強醫學實踐技能教育 創建高水平醫科大學(續)
曹 凱
(承德醫學院, 河北 承德 067000)

曹凱院長
論述了從醫學教育發展和培養醫學創新型人才的角度看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性。針對目前有的實驗室建設和管理存在一些不規范,提出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改善傳統實驗室管理運行機制及一體化集中調控管理的辦法;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實驗技術隊伍,促進實驗室在教學科研工作中發揮整體效益。
實驗室; 醫學教育; 培養創新人才; 資源共享
夏:實驗室要充分發揮作用,一支高水平的實驗技術隊伍是關鍵。您認為現有實驗技術隊伍情況如何?能否滿足教學科學實驗工作的需要?對加強和穩定實驗室隊伍,您有何看法?
曹:由于受到傳統實驗室管理體制的制約;一方面高校實驗室普遍存在著實驗技術人員缺乏,隊伍結構不合理,隨著當下醫學技術飛速發展,目前的實驗室隊伍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發展中的實驗室工作的需求;高科技的研究、高水平的技能,都離不開實驗室的良好環境和實驗室技術人員的工作。另一方面實驗室技術人員素質不高,業績考核不健全,學歷結構和職稱結構偏低,政策上實驗室人員職稱最高僅為副教授級別,嚴重影響了實驗人員的積極性。再者,許多實驗室技術人員技術不過硬,實驗室教學改革成果少,尤其是實驗室工作人員不穩定,無法形成結構合理人員梯隊,嚴重制約了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針對以上存在的狀況,我認為建設一支高水平的實驗室技術隊伍刻不容緩。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制定措施。為了加大穩定實驗室人員結構梯隊,學校建立一套相應的管理辦法和獎勵機制;改善提高實驗室技術人員各方面的待遇,消除偏見,吸引高學歷、高層次的人員從事實驗室工作,使實驗室人員梯隊結構合理。在《承德醫學院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實施與管理辦法》中明確提出了建設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隊伍互通,教學、科研、技術兼容,核心骨干相對穩定,年齡、職稱、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合理的實驗教學團隊;形成由學術帶頭人或高水平教授負責,熱愛實驗教學,教育理念先進,教學科研能力強,信息技術水準高,實踐經驗豐富,熟悉實驗技術,勇于創新的實驗教學隊伍。通過這些措施和辦法的施行,確保實驗技術隊伍的穩定,為實驗教學的開展提供了人力保障。各實驗中心制定培養計劃、有目的、有計劃、分層次進行培養,在日常教學科研活動中對青年教師進行傳、幫、帶,促進實驗教學人員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還可以聘請若干學生擔任實驗教學的助教,參與實驗管理與技術操作,既擴大了實驗室隊伍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2)加強培訓。有計劃、有步驟的對實驗室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其技術水準和業務素質。多年來我校高等醫學教育研究室和師培科,根據師資培訓計劃,每年都選派骨干實驗教師到國內外一流醫科大學實驗室進行參觀、培訓、進修、學習,以提高實驗技術人員的素質。同時利用京津冀協同發展難得的機會,加快實驗中心建設和發展的步伐,大力吸引國內外優秀教師和科研人員,壯大和優化實驗教學人員體系。還可以有目的地選送教師攻讀學位,外出短期進修學習。通過“走出去”、“請進來”、“自學”等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師及實驗教學管理人員進行實驗教學、實驗室建設方面的業務培訓、新儀器技術培訓,積極組織安排參加校內外學術交流,參觀考察等,提高其實驗教學、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水平。例如,我校護理學實驗示范中心先后有專家、教授20余人次去英國、荷蘭、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臺灣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友好訪問。中心先后接待了美國加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教學醫院赫金布魯克醫院、日本札幌市立大學、新加坡南陽理工學院、新加坡義安理工學院、馬來西亞林肯學院、香港理工大學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教授、學生的參觀和訪問(圖5),并建立合作意向。 既推動了學科建設又提高了實驗教學師資水平。
(3)合理評價。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和業績考核管理辦法,做好技術人員的考核及職稱評聘工作,在提職晉級方面應該與教師系列一視同仁,享受同樣的待遇和政策。激發實驗室人員拼搏向上的熱情;使實驗室人員真正融入到高校教學改革中(圖6);促進高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開展。針對實驗教師的業績考核,我認為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建立實驗教師教學科研業績考核管理系統,實現對實驗教師的工作業績和科研業績做出公正、合理的考核及評價;近年來我校高等醫學教育研究室和多媒體教學管理部共同研制了該系統,該系統能根據實驗教師教學科研業績的評價體系指標對實驗教師業績做出評價,系統目前在測試中。

圖6 醫護人員在做技能考核
夏:實驗室是教學、科研、學科建設、社會服務的基地,對目前實驗室的管理體制以及進一步發揮實驗室作用有何看法?
曹:實驗室資源的合理運用和開發,對于高校實驗室建設及管理極為重要,盡管很多高校經過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由于受傳統實驗室管理體制的束縛,在實際運作中,有些不適應當前實驗室資源管理要求的問題也比較突出。例如:有些實驗室還隸屬于教研究室,各實驗室互相獨立、自成一體,實驗室建設“小而全”,管理分散,缺乏各學科之間資源共享、相互滲透,致使實驗設備積壓、重復、利用率低。這種沒有統一調控的運行機制,造成資源浪費,制約了實驗室投資效益。高校實驗室建設是一項長期的、經常的、可延續的工作,必須加強長遠規劃和指導性建設目標,注重調研論證,要有全局意識,克服各自為政。
為此,我們對實驗室的建設與服務提出3點建議:
(1) 建設實驗室信息化資源管理平臺。
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建立的該平臺應該具有實驗設備管理,實驗室人員管理、實驗室課程安排及基于互聯技術的毒麻危險用品管理等功能。
①對于設備的信息化管理,應實現設備使用記錄,設備狀態跟蹤,設備的共享,預約使用安排等信息,實驗室資源共享。
②實驗室人員管理主要通過信息系統進行人員工作安排,實現實驗室人員合理調配和流轉,提高工作效率。
③實驗課程安排管理模塊應該根據實驗項目統一建立項目庫,按照各實驗教學大綱和計劃安排,統一調配實驗時間、場地、人員及授課教師等功能,并實現預約實驗安排。這樣既可以把分散的實驗室統一利用起來,又能按要求完成教學計劃,使實驗室資源得到了充分合理的利用。
④基于物聯技術對毒麻危險物品的管理,設專門倉庫,在倉庫內裝有視頻識別(RFID)和電子產品編碼(EPC),適時對毒麻品、危險物品掃描、監測、并記錄跟蹤,確保毒麻危險物品的安全管理。
目前我校在教學、實驗設備、人員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基本上運用互聯網技術實行了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與水平均有了顯著提高。
(2) 實驗室進行優化組合。
為了適應教學單位和科研單位對實驗室資源的要求,學校應該根據自身情況,優化實驗室資源制訂規劃,使有限的實驗室經費得到充分合理利用,使實驗室發揮出應有的潛能。2007年,學校對自有實驗室進行整合,徹底改革一個教研室一實驗室模式,對全校21個實驗室按照功能模塊劃分為14個實驗中心,實現校院二級管理,其中公共基礎類實驗中心2個、基礎醫學類中心6個、專業類中心6個。由于功能相近,從根本上解決了人員、場地共享問題。對于大型儀器設備,由于其精密度高,耗資巨大,為了提高使用效率和投資效益,學校制定了《承德醫學院大型儀器設備共享暫行辦法(試行)》,從政策上解決了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的問題。
(3) 加強實驗室社會服務能力。
高校一直被稱作“象牙塔”,與社會存在著不同程度隔離,這就使實驗室的研究與社會的需求出現了差距。通過開放實驗室,提高實驗室社會服務能力,加強與社會需求的聯系,形成良好地“互補”、“雙贏”格局,既提升了實驗室服務社會的能力,又通過社會需求有針對性的提升實驗室自身建設。近年來利用我校實驗室資源,積極開展社會服務工作。例如:人體解剖學實驗中心利用充足的標本資源和專業知識開展社會服務,承德市中心醫院依托我校解剖中心成立了解剖外科實驗室,成為該院培養外科醫生的教學基地;每年都有10余家醫院的醫生前來學習和交流,解決臨床手術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人體標本館(圖7)是我校對外交流和進行科普宣傳的重要窗口,每年都有數百人以不同的形式來我校標本館參觀學習,同時,積極參與相關社會活動,普及和宣傳生命科學及健康教育知識。

(a)

(b)
14個實驗中心為學生自主學習和大學生科研提供支撐和服務,在大學生科研方面,學校提供了全開放,自2008年以來我校大學生科研獲省級以上獎項,每年至少15項以上。
通過這些措施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生的科研能力。
實驗室建設工作任重而道遠,加強實驗室的建設工作對高等醫學院校來說,是一項繁復而艱巨的任務。最后引用一句巴斯德的名言與大家共勉,“實驗室和發明是兩個有密切關系的名詞,沒有實驗室,自然科學就會枯萎;科學家一經離開了實驗室,就變成戰場上繳了械的戰士”。
夏:承德醫學院作為一個地方醫學院校,重視實踐教學、重視實驗室建設,在培養醫學創新人才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祝貴校在創建高水平醫科大學繼續不斷發展。
(本刊編輯部編輯整理,經曹校長審閱)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Medical Practice Skills,Created a High Level Medical University(Continued)
CAOKai
(Cheng De Medical College, Chengde 067000,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medical innovative talents.In view of there are some non-standard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existence.Proposed the use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laboratory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and the integration of centralized control management approach;Build a team of high quality experimental technology,promote the laboratory to play the positive energy in th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Key words:laboratory;medicaleducation;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resource sharing
laboratory; medicaleducation; training innovative talents; resource sharing
2016-07-01
曹 凱(1958-)、男、山西廣靈人,碩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承德醫學院院長;研究方向:醫學教育。現任中國民主同盟全國代表大會代表、民盟河北省委副主委、民盟承德市委主委,政協河北省委常委,承德市人大副主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醫學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全國高等醫學教育學會臨床醫學教育研究會及其它全國高等醫學教材建設等研究會理事、常務理事、委員、副主任委員等;獲“河北省優秀教師”及學?!敖虒W標兵”稱號。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及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等10余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及其它公開發行刊物上發表科研論文60余篇,編寫教材及教學參考書8部。獲河北省教學成果獎、河北省科技進步獎等多項。
G 642.0
A
1006-7167(2016)09-0001-03
編者按:在創建雙一流的進程中,各個高校均根據本校情況積極規劃,深入改革,作為醫科大學如何提高學校的整體水平是值得關注的問題。本刊為此采訪了一所地方院校承德醫學院曹凱院長,曹院長根據醫學院校特點提出加強醫學實踐技能教育,培養醫學創新人才,創建高水平醫科大學,觀點鮮明,措施得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該校的經驗與做法值得參考。現整理發表,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