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賴飛
“雷人”企業文化七宗“最”
文/賴飛
青島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曾表示,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是企業的價值觀,是企業的基因。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前提得是健康的企業文化,令人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往往充斥著太多“雷人”的企業文化。
今年10月,網上爆出有公司以女員工每日排隊吻老板作為企業文化,轟動一時。雖然該新聞最終被證實為造假,但類似讓人大跌眼鏡的企業文化卻并不鮮見——女員工登記例假、按規定時間懷孕、員工完不成業績罰裸奔……這些以犧牲員工人身自由和人格尊嚴的規定紛紛打起企業文化的旗號,但實際上都是老板們的“土皇帝”心態在作祟:我的公司我做主,法律道德靠邊站。
2015年7月,一張《關于加強員工計劃生育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的截圖在網絡流傳。該《通知》要求,女員工須在單位規定的時間內懷孕,對未按照計劃懷孕而影響工作安排的,一次性罰款1000元,同時在職務晉升,評優評先等方面不予考慮。
這份通知是由焦作市山陽區信用聯社發出。該單位負責人表示,引進這一管理辦法的初衷是為了避免女員工“扎堆”生小孩。一名女工透露:“這份通知雖是征求意見稿,但實際上是必須執行的。”該通知在網上被熱傳后,“按規定時間懷孕”一度成為網絡熱詞。
盡管女性因“孕事”在職場被歧視已屢見不鮮,但面對如此不近人情的“被計劃生育”,網友們還是紛紛表示難以接受。有網友吐槽稱,懷孕不是想啥時候懷上就能懷上的,這規定太過兒戲。所幸的是,在輿論壓力下,該單位最終撤銷了這一奇葩規定。
說法:業內人士表示女員工懷孕沒有義務向單位匯報,單位更沒有權力規定懷孕時間,此通知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更不合情。此規定本質是用工歧視,嚴重侵犯了女工的生育權。
今年奧運期間,“洪荒少女”傅園慧在女子4x100米混合泳決賽后大方談論“來例假了”,這一真性情的表達不僅讓網友追捧,還引得外媒紛紛點贊,稱其打破了人們談論生理期的禁忌。不過,現實生活中,職場女性依然在工作中因例假問題飽受困擾。
9月18日,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自己剛入職鄭州葡神國際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竟驚訝地發現公司要登記女員工的例假時間。她上傳的圖片顯示,該公司人資行政部發出公文,要求全體女員工登記本月例假時間,并未給出任何理由和解釋。該網友表示:“公司里大多是90后員工,其中女員工數十人,大多未婚,這樣無來由的要求讓我們覺得個人隱私受到嚴重侵犯。女同事特別尷尬,男同事還壞壞調侃,讓人很不舒服。”
隨后,該公司負責人回應稱,公司本意是在女員工登記的特殊時期,向其提供提前下班、贈送禮物等個性化關愛,“登記表本來是屏蔽男員工專門針對女員工登記的,但不想人多口雜,鬧了笑話”。他表示,公司以后會更加注意溝通方式,設立私密郵件渠道,不讓員工再陷尷尬。
說法:律師指出,女士月經時間屬私密問題,如果當事人不是自愿披露,而是由單位統一進行登記,那么確有侵犯女員工隱私權的嫌疑。單位即使是以“月經假”為名進行登記,也應以尊重女員工隱私權為前提。
今年“九一八”紀念日當天,有多名網友先后爆料稱河南南陽某公司下發通知,稱“凡我公司員工嚴禁購買和使用iPhone7和iPhone7Plus,一經發現違規者,直接到公司辦理辭職手續”。通知中還大發感慨:“如果我們經濟較寬裕,如果我們條件允許,請讓我們更關心父母的健康,更關愛孩子的成長,更關注生命的可貴,更關懷國家的興亡。”
這則洋溢著強烈愛國熱情的通知在網上迅速引發了熱議。部分網友表示可以理解公司老板的愛國之心,也很贊同呼吁員工關心家人的做法。但有更多網友指出此舉太過簡單粗暴,有人忍不住吐槽:“照此規定,富士康蘋果生產線上的工人該怎么辦?”
該公司一工作人員表示,通知是由公司董事長直接下發,目的是希望員工不要因追求高端手機而走上歧途,同時也希望在“九一八”這個特殊的日子喚起員工的愛國心。該工作人員表示,針對是否違反《勞動法》的質疑,公司內部也有討論。通知更多地是起到價值觀的引導作用,如果有員工購買了蘋果手機,并不會真的就辭退。
點評:法律人士表示,《勞動合同法》第39條對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做出了詳細規定。該公司的通知違反了此條規定,是無效的。如果有員工真因購買蘋果手機而遭到辭退,那么該公司應向其進行賠償。
網曝某互聯網公司老板每日在微博微信上發布大量宣言成功學的雞湯文,強制要求公司員工轉發,并且每天都要檢查。倘若發現誰沒有轉發,第二天上班開早會時,他就會當著全公司人的面開罵。
這位老板夠自戀了吧?不過,他還只是罵幾句,下面這位自戀老板的步子卻邁得更大,要求員工必須評論自己的微博,不評論的將處以罰款。
今年8月的一天,有網友在微博爆料稱,山東嘉華文化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對未對總經理張明微博評論的員工處以“扣一分、罰款50元”的懲罰。根據該網友貼出的被罰員工名單顯示,被罰者達200余人。據介紹,張明的微博內容主要為公司活動以及勵志語錄。公司要求員工不僅要對張明微博進行評論,每天早晨還要讀一遍其當天更新的微博,并安排人用喇叭領讀。在此之前,已有人因不評論老總微博在1個月內被罰款150元。公司市場部門負責人認為,強制評論領導微博是為了調動員工積極性,是一種宣講企業文化的方式。
隨后,張明本人更新微博稱,公司發展靠的是人心齊,靠的是強有力的執行力,靠的是以進取厚道為核心的企業文化,如果員工認為這項規定有問題,可以當面反映,“這種不率直、當面不說背后亂說抹黑嘉華的人(爆料員工),一定會為絕大多數嘉華人所不容”,并直言“請混工資、混日子的員工離開”。這一“霸氣十足”的回應在網上流傳后,再度引發網友熱議。
說法:律師指出,《企業職工獎懲條例》廢止后,企業行使處罰權的依據不復存在。員工不評論領導微博就罰款,不僅沒有法律依據,還侵犯了公民的言論自由,屬于違法行為。該公司的行為是在變相克扣工資,受處罰的員工可向勞動部門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將克扣的工資足額返還。
2014年7月6日下午,達州市正值酷暑。烈日下,一大型裝飾城門前的路上,卻有3名男子手膝著地爬行,引來路人圍觀。原來,這是一家裝飾公司因未完成計劃經營任務,公司高管帶頭實施自我懲罰。3人來回爬了將近1公里,事后均出現虛脫跡象,其中1人甚至無法站立,最后被人抬走。作為爬行參與者之一,該公司總經理王勁向媒體表示,提出自我懲罰是想激勵員工學會責任和擔當,公司高層必須帶頭做表率。
這家公司的出位行為,似乎開啟了許多公司老板的思路。隨后的幾年里,河南鄭州、吉林白山、遼寧沈陽也先后發生了同樣的故事——員工因完不成公司業績被罰跪地爬行或是“自愿”爬行激勵自己。
不過,相比下面的懲罰,爬行還算“溫柔”得多了。2013年2月,成都一家食品公司銷售部做出了驚人之舉——由于20多名員工未完成去年的業績目標,被公司處罰沿三環路慢跑約10公里,其中男員工必須赤裸上身。大冬天的,這也忒不人道了。但該公司總經理似乎并不滿足,還向媒體放言,今后的懲罰措施要加大,讓沒完成任務的員工全裸跑20公里。
今年6月,長沙井灣子“蕭邦”美發店又將這一招“發揚光大”:他們不僅令員工只穿褲衩在夜晚罰跑,同時還增加了喝大瓶可樂、喝馬桶水、舔地、用棒子打屁股等諸多匪夷所思的體罰手段,簡直能湊一部“十大酷刑”。小編忍不住想問:這樣的公司,今后誰還敢來應聘呢?
說法:對于這些千奇百怪的體罰行為,有心理專家指出,自我懲罰、自我激勵也應人性化,不應采取帶有自虐傾向的方式。而有律師則指出,任何獎罰措施都應以不傷害員工的人身權利為前提。
2013年春節后,浙江鎮海精誠帕爾工程有限公司召開的管理層會議上,老板心血來潮,宣布了一個新規定:所有管理層人員必須剃光頭,不分男女,剃了每人獎勵1萬元,不剃的罰1萬元失信費,不剃也不認罰的直接辭退。
該公司管理層9名女員工都不愿剃光頭,其中有3人交了罰款,另外6人拒不認罰,結果竟真的收到了辭退郵件,這讓她們非常氣憤。隨后,有5人前往當地人社局勞動監察部門辦公室,狀告企業違反勞動法和勞動合同法。向媒體爆料的女員工小曉表示,“我們只想爭一口氣,這不是普通的與公司的糾紛,而是員工維護自身人格尊嚴的官司。”
最終,經當地勞動人事仲裁院調解,雙方達成一致,由該公司支付5人共計9萬余元經濟補償費。
說法:有律師認為,該企業的這一規定顯然與《勞動法》及相關法律不相符,法律也未規定該種情形屬于企業可解除勞動合同的情況。被辭員工若不接受調解,可另行向企業提出起訴,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去年1月,長沙某小型科技公司在廁所門口貼了一則通知,被人拍照發網上后迅速走紅。通知表示,為了員工的身體健康,員工上廁所嚴禁攜帶手機等電子產品;上廁所不得超過八分鐘,違者24小時內不得進入廁所。
無獨有偶,今年6月,網友曝出福州一家廣告公司為提高工作效率,要求員工工作時間上廁所不得超過15分鐘,違者罰款200元。對此,有網友笑言:萬一便秘的話,是不是還要向領導打個報告?
但事實證明,這位網友太年輕了。上廁所打報告早就成為了現實——2013年,來賓市象州縣志光家具有限公司公布了一則公告:上班時間員工若要去上廁所,必須先打報告,領導同意后才能去。有員工向媒體透露,廠里開會宣布了這個規定,并下發了一張表格。員工如需在上班時間“方便”,必須在表格上填寫離崗事由、離開時間和預計回崗的時間,經所在班組班長簽字同意后,領取一張離崗證佩戴在身上,才能去上廁所。按規定,每個班一次只能有一個人去上廁所,如果前面有同事先去了,只能憋著排隊等待。
“方便”之事變得如此不方便,廠方是怎么想的?該廠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此規定只是試行。因為過去常有員工在上班時間以去“方便”為由,隨意離崗、外出吸煙等,半天不見人,“推出這項規定嚴肅勞動紀律,也是情有可原的”。
說法:業內人士表示,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制訂管理制度和勞動紀律,但不能跟相關法律法規相沖突。對于離崗方面的規定,應將正常解決“三急”和怠工進行區分,實行人性化管理。
編 后 語
現代管理學之父、美國管理大師德魯克曾指出,對企業而言,人有兩種:員工和客戶,企業文化若根基于這兩種人的需求與價值,這種企業才是最迫切需要的企業,這種文化也才是賴以永續經營的文化。然而,反觀本文這些七宗“最”企業,連對員工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何談企業文化?
企業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人格影響。作為企業老板,若想讓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無論企業規模多大,都應轉變獨斷專行的任性思維,以身作則,營造尊重員工人格尊嚴、保護員工合法權益的氛圍,這樣才可能擁有良好的企業文化,才能培養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才能激發員工對企業的奉獻精神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