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玉
看著雙眼失明、失去左手臂的依比阿嘿,很難相信當年他就是這樣拖著殘疾的身體闖蕩遙遠的青島;很難相信,就是眼前這個人,在異地他鄉成就了自己的事業,承包下3家磚廠;很難相信這些年來,他帶了上千彝族同胞外出務工。
這就是阿嘿現在的世界。
曾經健康的身體,一夜之間殘破;曾經前途光明的他,一夜之間消沉;曾經相愛的愛人,一夜之間離他而去。
困難像一座座大山,堵住了他的去路,但阿嘿卻像大山一樣站了起來,他要站得比大山還要高。
被人看輕、被人誤解,這個堅強的彝家漢子硬是在黑暗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世界。不僅如此,15年來,他拿出三四十萬元幫助身邊的人。他的慷慨,讓其他人也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題記
“阿嘿回來了!阿嘿回來了!我們去他們家看看!”
“好,正好這段時間我沒地方打工了,看他那里缺人不?”
……
7月23日下午,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農貿市場外,幾個彝族小伙子正高興地向依比阿嘿家走去。
由于當天是涼山彝族人民的火把節,依比阿嘿家可熱鬧了?!敖o,這是阿嘿給你買的襯衣,這是阿嘿給你家阿紅買的玩具?!痹谝辣劝⒑偌业脑簤卫?,長期照顧依比阿嘿生活的孫子日呷,不停地為當地老百姓分發著禮物。阿嘿則高興地和到他們家來的村民們聊著打工路上的收獲。
眼前的依比阿嘿,個子高高的,1米8的樣子,戴著一副黑色的眼鏡,由于天氣的炎熱,阿嘿只穿了件T恤和短褲。光看他的外表,沒人相信他已47歲,看起來像個30歲左右的帥小伙。
但,仔細一看,會發現他雙眼失明。左手臂一直藏在后腰上,原來左手臂已經沒有了。
阿嘿說,曾經,他也是個正常的人,并且過著正常的生活。一次意外事故,使他失去了平靜的生活。
這么一個殘疾人,怎么會讓當地的老百姓一個個都羨慕呢?
一夜之間:從天堂到地獄
現年47歲的依比阿嘿是四川省涼山州普格縣五道箐鄉人,原本他有一個美好的家庭,自己在鄉里上班,愛人在涼山州西昌市工商所上班。1988年,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調往普格縣馬洪鄉當團委書記,次年回五道箐鄉當公安特派員,1993年調往特爾果鄉當副鄉長,1996年又調回五道箐鄉當紀委書記,阿嘿的人生前途一片光明。
可是天有不測風云,1997年的一天,在家里的一次意外事故中,他的雙眼和左手臂被雷管炸沒了。
從一個生活無憂無慮,前途一片光明的小伙子,一夜之間,變成了一無是處的男人。阿嘿的面前一片黑暗。
“我是從鬼門關回來的人?!钡浆F在一說起那一次難忘的經歷,阿嘿都記憶猶新。
阿嘿說,雷管的爆炸聲一響,他就失去了知覺,醒過來時,突然什么也看不到。前一刻還亮堂堂的院子里,突然就變成了一片黑暗,前一刻一家人還高高興興地聊著天,突然他的耳朵里只聽到家人的哭泣聲。
“完了!一切都完了!”知覺告訴他,自己的眼睛沒了,當他準備用手撐著地起來時,左手方向怎么也著不了地,“難道左手也沒了?”
“那一刻全身麻木,一片黑暗,疼痛的感覺沒有?!彼貞浿f。
他的家人被嚇得不知所措,好好地一個帥小伙,突然變成了“血人”。當阿嘿醒過來時,家人們喊人的喊人,找錢的找錢,找車子的找車子。他們用一架農用車把阿嘿送到涼山州第一人民醫院,經過兩天兩夜的搶救,阿嘿的命終于保了下來,但眼睛和左手臂卻從此失去了。
這里治不好,省上去看。家人看著阿嘿難受,想辦法又帶著阿嘿到成都華西醫院治療,但一個個醫生看到阿嘿的病情,都搖著頭說,把命保下來都不錯了。
阿嘿的希望一點點破滅,他不想這么讓人照顧一輩子,他想到了自殺。可是雙眼失明的他,就連自殺的能力都沒有。
由于他變成了“廢人”,老婆離開了他,阿嘿每天只是以酒度日。70歲的老母親看著自己的兒子一天天消瘦下去,也想到了自殺,但自己沒了,誰來照顧阿嘿呢?母親堅強地安慰著阿嘿。
為了生存:阿嘿走出山外
2000年初,親戚瓦扎日聰從山東回來看到阿嘿的狀況時,為了幫助阿嘿渡過難關,叫阿嘿跟著他去山東,在他包的磚廠里管一下民工。
也許這是一條出路,在母親和親戚的鼓勵下,阿嘿和自己的叔伯兄弟孫子日呷,北上山東,走上了打工路。
當阿嘿和孫子日呷來到山東青島瓦扎日聰所承包的磚廠時,他的叔叔讓他管理40個民工,主要是讓民工上班時間守紀律和調解民工之間發生的糾紛。
在阿嘿的印象里,青島是那么的繁華,身體好的時候,他最想去的城市就是青島??墒钱斦嬲齺淼角鄭u的時候,他卻什么也看不到,不要說去舒服的賓館睡一覺,高檔的餐廳里吃一頓,就連自己落腳的地方都沒有找到。
在叔叔的磚廠里呆了一個月后,阿嘿和孫子日呷大概了解了這個城市里很多工廠遇到用工荒。為什么自己就不能像叔叔一樣承包磚廠呢?雖然照顧不到廠里的一切,但還有他的表弟吉各阿各惹在。表弟幾年前就在磚廠打工,已經是師傅級的人了,只是這段時間家里有事才回了老家。如果承包下來,業務上可以讓表弟去管理了。想到這里,阿嘿睡不著了,與叔叔和孫子日呷商量后,帶著孫子日呷走上了承包磚廠的路。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孫子日呷帶著阿嘿,在燈火輝煌的青島市里到處聯系著承包磚廠的事務,可是擺在前面的困難卻一座接著一座。
“看!又是一對要錢的!”不曉得的人第一眼見到他們,以為是殘疾人要錢的。
阿嘿說,在外飄蕩的日子,說不艱苦,那是假的,不過聽慣了這些緋言緋語,他也就習慣了。
每一次見到磚廠老板,聯系農民工輸出的事項,磚廠的老板一看到阿嘿是個殘疾人,都不愿意和他打交道。
“自己都需要別人照顧,還怎么帶民工,肯定是個騙子?!?/p>
“要錢的差不多,出了事怎么辦?”
一次次去聯系農民工打工的事項,一次次的碰釘子。但阿嘿始終沒有放棄,別人懷疑他是騙子、瘋子,“被攆出來是好的了,有時候還被狗咬過。”
2000年9月的一天,阿嘿和孫子日呷到青島市區的一個磚廠聯系業務,當他們要進去找老板的時候,門衛看著他們像一對要飯的叫花子,說如果再不出去,就放狗來咬他們。
阿嘿什么都看不到了,已經跑了好幾家,好不容易又找到一家,他怎么會輕易地放棄呢?阿嘿正耐心地說著自己的建議時,門衛不耐煩,放出狼狗咬他們。
“幸好跑得快,要不然差點出不來了!”說起那一次的經歷,孫子日呷至今記憶猶新。人生地不熟的,真的被狗咬了,要到哪里去求救呢?
為了心中的信念,也為了自己的生存,阿嘿和孫子日呷還在堅持著。
“我從小就沒讀過書,所以一個字都認不到,但阿嘿認得,只要拿他的手把字比劃出來,他就曉得是什么字,我是他的眼睛和手,他是我的頭腦,說實話我們是真正的難兄難弟。”孫子日呷自豪地說。
他們跑了這家沒希望,跑了那家沒希望,但還在堅持著。由于還沒找到落腳點,他們身上帶的錢越來越少。為了節約,他們餓了,就在路邊買一碗泡面吃,累了就在路邊歇歇。有時候跑了一天,晚上去住旅館的時候,已經沒有了房間,就算有房間,看到他們這個樣子,老板也不愿意讓他們住,他們只好住在街邊的屋檐下。
2000年10月的一天晚上,阿嘿和孫子日呷在青島市區跑了好幾個磚廠后,還是沒聯系到業務,住的也沒有,天也下著雨,冷颼颼的,他們最后跑到街邊的一間門市門口睡下。正當睡意正濃的時候,突然間好幾個電筒照在他們的身上,二話不說,就把他們推進一輛面包車。
“糟了!”孫子日呷心里想著今天可能會挨打了。在車上,阿嘿用普通話問他們怎么回事,可是抓他們的人什么也不說。汽車最后在一個派出所門口停下,孫子日呷用彝話告訴阿嘿,送到派出所來了。阿嘿的心才逐漸放下來,畢竟自己沒干什么違法的事。派出所的民警檢查了他們的身份證,仔細地盤問他們的情況,還是把他們放了。那一夜,他們在街邊溜達了一夜。
孤獨陪伴著他的一生,孤獨陪伴著他的“旅行”。孫子日呷說,每到夜深人靜時,阿嘿會一個人悄悄地唱《阿杰魯》這首歌。
阿嘿說,這首歌好像是為他們這些在外飄蕩的游子唱的,歌詞里面所有困難他都經歷過,所以很喜歡。說完,他輕輕唱了起來:
風吹了,
下雨了,
蕎麥葉落了,
冷也不怕,
病也不要怕,
苦也不要怕,
……
唱完時,阿嘿用右手輕輕的擦拭著眼淚。每一次遇到困難,他都唱一唱這首歌,每一次遇到挫折,他都唱一唱這首歌,孤獨的時候,他就在手機里放著這首歌。這首歌已經成為了他支撐下去的力量。
他用踏實:換取廠家信任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卑⒑俸蛯O子日呷相信這個信念。為了這個信念,他們執著地在市區里奔波著。
2000年11月,他們在青島市區里奔波了幾個月還是沒有著落。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在市區里找不到出路后,他們把方向對準了郊區。
在青島郊區又奔波了十幾天后,他們終于聯系到了青島市城陽區海東磚廠。
一開始海東磚廠的老板陳俊工還是不愿意把廠包給他,最后,阿嘿說,自己雖然是個瞎子,但以前也是國家公務人員,還當過鄉紀委書記,只是一次意外事故,才變成今天的這個樣子,包給他放心。為了完成生產任務和保證質量,阿嘿主動地交了保證金2000元,叫老板先做一個月看看。
看著阿嘿確實可憐,就想著包給阿嘿,自己也可以監督,如果完不成任務,還有這保證金。陳俊工終于在阿嘿的說服下,把磚廠包給了他。
簽了合同,承包了這個磚廠后,阿嘿立即給老家的表弟吉各阿各惹打電話,要他立即帶40個農民工過來打工。
“這里的彝族農民工還是很多,但像阿嘿一樣有文化的比較少。說實話,剛開始我也不想包給他,但聽了他的故事后,我深受感動,既然他有這個好的想法,為什么不試試呢?”記者電話聯系上陳俊工,他說道。
“要做就做好,就算自己虧一點都無所謂。”阿嘿常常這樣提醒孫子日呷。為了讓老板滿意,阿嘿和孫子日呷這對兄弟大部分時間都守在民工身邊,監督質量。
阿嘿帶去的民工開始在這個磚廠上班后,老板陳俊工也時不時過來看看產品的質量,有點不放心。后來,阿嘿的民工生產出來的磚質量很不錯,陳俊工看在眼里,樂在心里。
“這個殘疾人不簡單,包給他放心!”陳俊工對阿嘿越來越信服。
在這個磚廠,阿嘿為家鄉的40名農民工解決了工作問題,他的身份也變成了這個磚廠的包工頭。
當年春節前的結算中,由于阿嘿提前完成了任務,掙了3萬多元,而他帶去的民工,平均下來,除去生活費,每人也掙了1萬多元。
短短的幾個月,就有萬元的收入,大家都覺得跟著阿嘿不吃虧。這些農民工你傳一句,我傳一句,把阿嘿吹上了天。
阿嘿收獲了第一桶金后,更有信心了?!罢f實話,我最感謝的人還是陳俊工,要不是他,我的家鄉父老還守著有限的土地,一年四季勞累著?!卑⒑俑锌卣f。
要求嚴格:生意越做越大
承包了海東磚廠后,阿嘿和孫子日呷又繼續聯系著下一筆業務。由于之前合作愉快,陳俊工也幫著阿嘿聯系其他的磚廠老板。
“這個彝族哥們很誠實、很守信,包給他放心?!焙推渌拇u廠老板在一起時,陳俊工常常推薦阿嘿。
通過陳俊工和自己的努力,阿嘿從2004年起,又相繼承包了濱州鄭家磚廠、青島前北葛家磚廠。
“錢是掙了一些,但剛開始的時候風險也不小,自己帶的民工自己負責。”說到這兒,阿嘿給記者講了一次很難忘的經歷。
2001年7月的一天,他在出租屋里盤算著當年的生產任務,民工們在工地上正有說有笑地生產著水泥磚,突然一聲“救命”的呼聲響起來。
“糟了!”阿嘿和孫子日呷趕緊跑去,看見原先碼好的一堆磚頭垮了下來,民工孫布阿哈被磚頭埋著,其他的民工一個個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阿嘿指揮大家搬開磚頭,孫布阿哈被救出時滿身是血和灰塵,問他怎么樣,他已經沒有力氣回答。
阿嘿趕緊打了“120”急救電話,醫生檢查發現孫布阿哈的兩只腳已經被磚頭砸成骨折。所有的治療費和檢查費阿嘿一個人承擔,最后花了3萬多元,這可是一個民工一年的收入啊。
自那以后,阿嘿給民工規定幾條原則:所有在他承包的磚廠打工的,年齡必須滿18歲;每個人每年必須交100元的意外保險;上崗之前必須先學會技術。為了保證質量和安全,阿嘿讓表弟吉各阿各惹守在生產的第一線監督指導民工,實行傳幫帶,一個教一個,把技術一層層傳下去。
“這些民工,上崗之前都要在我那里培訓一個禮拜,培訓完考核不合格的,還不能下磚窯子?!奔靼⒏魅钦f,從山里走出來的彝族農民工,只會種點洋芋和苦蕎,不要說生產陶瓷磚、燒結磚和拋光磚,就連水泥磚都不會打,要提高產量和質量,培訓技術是關鍵。
吉各阿各惹一個一個地傳授著生產技術,孫子日呷和阿嘿嚴格地監督著生產質量,磚的質量越來越好,磚廠的效益也越來越好。
磚廠的老板們一個個豎起了大拇指,“這個阿嘿不簡單,如果不殘疾,自己辦企業的話,肯定是個大企業家?!鼻鄭u、濱州等地的磚廠老板都想把磚廠包給阿嘿。
從一個兩眼一抹黑的殘疾人,變成了人見人愛的包工頭,阿嘿的人生再一次發生了變化,現在在山東,只要一提起彝族農民工帶頭人,幾乎沒人不認識瞎子兄弟依比阿嘿,阿嘿的名氣已經響遍了山東,他承包的磚廠有老板陳俊工的青島市城陽區上馬磚廠;老板陳吉思的青島市即墨東叫磚廠、即墨前北磚廠;老板王長龍的山東濱州市沾化縣大高磚廠,彝族農民工總數達到310人,每年帶領家鄉的彝族農民工掙回1000多萬勞務經濟。
帶出的民工:闖出新天地
“楊兵,你的空心磚廠今年效益怎么樣?”
“歪哈,你的養豬場今年效益怎么樣?”
在阿嘿家的院壩里,曾經由他帶去打工的孫布楊兵和瓦扎歪哈都來了,阿嘿關心地問著他們的生產情況。從他們的談話中得知,阿嘿在帶領這些彝族農民工打工的同時,還幫助他們自主創業。
阿嘿說,這些彝族農民工,每個都是家庭惱火才走上打工路的,如果家里條件好,誰還會愿意在外漂泊呢?所以阿嘿給自己定了一條原則,凡是到他工廠里打工的,來回的車費和生活費、住宿費都實報實銷,回家過年或者家里有親人去世、子女考起大學、結婚的,他又每個人給予500元的資助。
“有人家里修房子沒錢的,他也會出錢幫忙。民工想回鄉創業的,他也會借錢給他們。說實話,阿嘿的民工為什么那么多,關鍵是因為他是個心地善良的好人。”長期跟著阿嘿打工的涼山州昭覺縣解放鄉解放村村民吉子阿約一說起阿嘿,只有佩服。
2005年,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馬家坪村村民馬莫爾作的大兒子要考大學了,為了給兒子掙點學費,她跟著阿嘿去山東打工??墒谴蚬げ坏揭粋€月,她的老公又得重病。阿嘿曉得后,拿出3萬元給馬莫爾作,讓她回去照顧自己的老公。如今,這個家庭已經走出了危機,兒子讀了大學后參加工作,馬莫爾作還在自己的家鄉辦起了農家樂,日子是越過越好。
阿嘿說,自己什么苦都吃過,現在日子好過了,但家鄉還有很多需要幫助的人,幫助他們一點,等他們過上好日子后就可以幫助其他人了。
2006年,孫布楊兵在阿嘿承包的磚廠打了一年工后,想回家鄉自己辦個空心磚廠,可是本錢不夠。阿嘿得知楊兵的想法后,毫不猶豫拿出了5萬元借給了他。
如今孫布楊兵拿著阿嘿的這5萬元在家鄉辦起了空心磚廠,一年的收入不下10萬元。更重要的是,在他的空心磚廠里,還解決了當地很多人的生計問題。
在阿嘿家,附近的村民和涼山州布拖縣、昭覺縣的彝族農民工一個個不停地給阿嘿敬酒,這個說感謝那么多年阿嘿的照顧,另一個說感謝阿嘿的幫助。反正,在他們的眼里,阿嘿是他們的恩人。
記者問阿嘿16年來拿出去資助別人的現金是多少,阿嘿說算不下來,反正一年咋個都有兩三萬元。
一年兩三萬,15年不就是五、六十萬了嗎?這個數字目前還在漲,阿嘿資助別人的行動還在繼續著。他說,自己一年掙二三十萬,拿出去兩三萬算不了什么,現在縣城和西昌城區也買了房子,再加上農村里的這套房子,住的問題早就解決了。生活條件也好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才有意義。
正當阿嘿的事業起來的時候,阿嘿也再一次收獲了愛情。在打工路上,家住涼山州普格縣螺髻山鎮的彝族女孩沙馬莫依洛愛上了他,并且和他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健全的男人都沒有我阿嘿能干,再說他是天底下最善良的人,嫁給他我很幸福?!鄙绸R莫依洛說起自己的男人,滿臉自豪。
三起三落,阿嘿,這個曾經前途光明的彝家漢子,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從一個正常人變成了殘疾人??墒撬麉s沒有從此消沉下去,帶著他的一幫幫農民工,走出山外,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正因為他的堅強和慷慨,很多農民工走上了幸福大道,他也因此在2010年度被評為了涼山州總工會勞務輸出經濟先進個人。
“這次火把節,我回來的主要目的是解決娃兒讀書的問題,現在三個娃兒,大的已經讀初一了,小的兩個也想辦法弄到西昌去讀,目前已經辦得差不多了,過兩天就回山東了?!卑⒑僬f,現在磚廠里正是最忙的季節,很多當地老百姓愛在秋季修房子,他們的磚供不應求,為了不耽擱供磚的時間,民工們在火把節期間都不休息,只是晚上喝杯酒聚一聚。
“有錢的話,天天都在過節,沒錢則過節也不快樂?!卑⒑僬f出了自己的體會。是的,生活富裕了,過節也快樂;掙扎在貧困線上,還怎么談快樂的過節呢!阿嘿從苦難的世界走出來后,道出了人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