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旭彬
“中國第五大發明”

自“四大發明”之說普及后,國人一直在努力尋找“第五大發明”。有人說是“漢字”,有人說是“針灸”,有人說是“陶瓷”,有人說是“雜交水稻”……但在1993年,這項殊榮屬于王洪成和他的“水變油”。據王本人介紹,只要把一種特殊的母液,按1:10萬的比例加到普通的水中,配制成“水基燃料”,即可用這種燃料代替汽油用于發動汽車,成本僅為汽油的千分之一。
該年1月28日,《經濟日報》刊登了一篇4000余字的大半版文章,熱烈稱贊王洪成的“水變油”技術:“王洪成的發明對奔小康的中國意味著什么?對被能源危機、環境污染所困擾的整個人類意味著什么?有專家說‘無論用什么溢美之詞都不過分,而其中情緒較冷靜的人的聲音,則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了。”并質問國人:“為什么1983年就問世的發明成果,9年后的今天仍未正式投入使用?為什么如此重大、足以改變中華民族命運和人類文明運行軌道的發明,至今未能得以推廣?……廣大讀者也許能提出十萬個‘為什么。”“晚一天開發王洪成的發明成果,人類就多一天犯罪。”
騙局玩到舉國皆知
王洪成系哈爾濱人。據當年媒體的報道,其家中“祖孫三代沒出過文化人”,王本人“因為淘氣和考試不及格,總共上了四年小學卻被開除了兩次。唯一能證明學歷的初中畢業證,還是他輟學養豬用豬肉在老師那兒換來的”。那么,他為什么能發明“水變油”呢?媒體當年的報道解釋稱:“他從書本上得知,構成水的氫和氧都是可以燃燒的物質。那么,為什么不能讓二者在不分解的情況下直接燃燒呢?”
稍有常識者,當不難發現王洪成“理論”的荒謬之處。但這種荒謬的“水變油”游戲,王洪成竟玩了10余年之久。
王洪成多次當著各級領導、媒體記者現場表演“水變油”,是其騙局得售的核心。2009年,原國家體委主任、少將伍紹祖,還曾如此回憶道:“水轉化為油的問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親自去了王洪成那里三次,非常仔細地看了。我自己拿個大瓶子接了自來水,喝了一口,然后一直拿著這個瓶子,讓人往里面放了一滴催化劑,最后全部變成了油,全部燒掉了。這些都是問題,都還沒有解決,也許這里面蘊藏著一個巨大的科學領域。”其實,伍紹祖所見到的現象,據中國科普研究所研究員郭正誼介紹,至少有四種“小戲法”可以實現。
80年代,王洪成曾兩次進入“秦城監獄”。較為可靠的說法是:1986年某中央首長出訪朝鮮,順路視察黑龍江,得到關于王的匯報,遂指示將其送往北京進行科學鑒定。王到京后,先是以“讓我交出配方,至少要給我一個部長當當”為由,回避鑒定;后實在回避不了(被承諾若配方屬實即成立第二能源部讓他當部長),王只得溜回了哈爾濱;北京方面又將其接回北京,安置在秦城監獄做實驗,以防脫逃;王實驗中的調包計,因監獄的攝像頭而暴露。
“水基燃料”不敢投產
要識破王的把戲很難嗎?其實也不難,甚至不需要化學知識,而只需要一點基本常識。如1992年時任勞動部部長的阮崇武給國務院某領導的報告所言:
“王洪成以水代油的事,早在1985年冬天我到公安部工作時,受××同志委托去看了他的‘表演,當時我就明確表示:只要他真正投產,哪怕是小批量的,也就用不著誰去批準,賺錢就是了,什么問題都將不存在。但多少年來,他只是到處跑,請名人看‘表演,住在賓館、白吃白喝,當時并非強迫他交出藥方,我也曾幫助他申請專利,以便保護,但他假裝受傷,不肯去做科學的檢驗。”
王洪成的“水變油”(水基燃料)確實從未投產。從1993年前后開始,王四處兜售、忽悠他人“建廠生產”的是一種所謂的“膨化燃料”。這種“膨化燃料”,不過是“大躍進”期間放過的衛星“燃油摻水”的變種而已。做法是在柴油中摻水,再往其中加入肥皂等乳化劑(王洪成選擇的乳化劑也是肥皂),但這樣做很快被發現并沒有什么節油效果,而且肥皂之類的堿制品對發動機部件的腐蝕嚴重,尤為得不償失(王洪成提供的“膨化燃料”,也腐蝕了哈爾濱很多汽車的發動機)。
有資料稱,“水變油”成為“中國第五大發明”之后,“中央信訪辦收到全國20多萬專家、教授、高級工程師的來信,請求中央支持這項偉大的發明”。個別人甚至用極為強硬的口氣質問:“海水都能變石油了,還要你們那些油田和石油工業部干什么?”
盡管“民意”若此,王洪成的騙局終于還是走到了盡頭。1997年10月23日,王洪成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剝奪政治權利2年。所謂的“中國第五大發明”,至此終于結束了其長達十余年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