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
中國學術界和思想界,一定要對菲律賓問題多加研究,未來的中菲關系有一大半就是后殖民的思想關系。
研究帝國主義的學者都知道另外有個“殖民主義”的概念,并因而產生一種疑惑,既然有了“帝國主義”,為什么又要有個差不多同義的“殖民主義”?

事實上“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并不相同。“帝國主義”乃是指征服的形式,它以武力為主,至于“殖民主義”則指被征服后的統治形式,它包括治理的方式,以及教育和意識形態控制的方式,殖民主義終極之目的,就是要培養順民,使被征服者永遠屈服,并因而使真正的歷史被隱蔽。因此一個被帝國主義征服的國家,最需要意識的覺醒,才可能出現“反意識”,形成后殖民認同。
以前菲律賓有個后右派學者康斯坦丁諾(Renato Constantino)寫了一本《新殖民認同和反意識》,該書即指出,近代菲律賓就是在美帝國縝密的操縱下,成為心甘情愿的附庸國,美國的手段有透過宣傳,自居為菲律賓的救星,透過教育使菲律賓人安于現狀,在菲律賓形成龐大的親美資產階級及軍人官僚,有系統的壓制菲律賓民族主義及左翼知識努力。該書指出,菲律賓由于長期依賴,已淪為亞洲最反動腐化的國家,該書是在呼喚新一代的菲律賓后殖民英雄。
而現在菲律賓的后殖民英雄已經誕生,他就是菲律賓的現任總統杜特爾特。對于杜特爾特其人,人們只注意到他相當激烈的反腐手段以及不斷的反美言論和外交轉向,卻沒有去探討他那種后殖民知識心態。
在菲律賓的政治生態中,菲南民答那峨乃是進步勢力最久也最強的地區,菲律賓國父黎剎(Jose Rizal),以及開國總統阿奎納多(Emilio Aguinaldo)等那些民族英雄都以民答那峨地區為重要據點。菲律賓共黨之父西松(Jose Maria Sison)也以菲南為重點,更不必說菲南回教徒的“莫洛解放陣線”了,該陣線名為武裝叛變團體,實為民族主義團體。
當年在美國占領菲律賓之初,菲人反美打了三年半,美國出兵7.5萬人,那是當時美國全部軍隊的3/4。美國人的解釋是只殺了菲律賓戰士兩萬人,美軍則死了4000人,但菲律賓自己的記載,卻是菲律賓平民被殺20萬人。戰爭后菲律賓因為水牛大多被殺,農業減產90%,民答那峨損失最重。所以菲南的反美情緒最盛,美軍及親美政府對菲南的民族主義及左翼鎮壓也最強。杜特爾特家族為民答那峨人,他們家族反美已久,所以杜特爾特一就任就宣布和菲共以及莫洛解放陣線和解,這更證明了他是后殖民時代的新英雄,他絕不是美國媒體所說的大老粗,他是價值觀及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新時代人物。
直到現在,留存著一張歷史相片,那就是美國殖民之初,第一任美國駐菲總督,后來出任美國總統的塔夫脫(William Howard Taft),他是個體重325磅的大胖子,騎在一頭菲律賓水牛背上,把水牛壓得垂頭,當時他主張鐵腕鎮壓,這張相片就是美國殖民菲律賓的最佳寫照,也充分說明了美國壓制菲律賓人的實質精神。
以前美國透過親美派統治,菲律賓不可能產生反美活動,但在杜特爾特出任總統后,菲律賓的反美傳統已告復活,最近就有千人學生及勞工到馬尼拉美國大使館前示威抗議,要求美軍滾出菲律賓。這更說明了隨著杜特爾特的就任,菲律賓的反美傳統已告復燃,美國將會透過種種手段想要顛覆杜特爾特政權,而反美群眾運動則會成為杜特爾特的保衛者,親美和反美勢必成為菲律賓未來政治發展的主軸。
研究近代美帝國行為的都知道,想要在當今世界上形成反美風潮是很困難的,美國擁有最大的軍力和最強的新聞傳播力,這也是在這個后殖民主義時代,反美的成果并不彰的主因。現在菲律賓的后殖民主義有了不錯的開端,后路卻很難走。因此中國學術界和思想界,一定要對菲律賓問題多加研究,未來的中菲關系有一大半就是后殖民的思想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