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華 張凡 王其恒
內容提要 線索是議程設置的基礎。對線索準確地判斷價值與方向選擇直接關乎議程設置。報業(yè)轉型與融合的過程中,黨報應強化議程設置功能,從而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關鍵詞 議程設置 新聞輿論 長江日報 傳播效果
2016年以來,《長江日報》刊發(fā)的《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等多篇報道都是成功進行議程設置的案例。黨報的職責與使命很多時候需要通過議程設置來實現(xiàn)。報業(yè)轉型與融合的過程中,黨報充分發(fā)揮議程設置功能,有利于切實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一、線索是議程設置的基礎
要發(fā)揮議程設置功能,需要有能構成議程設置的選題,而選題來自于線索。可以說,線索是進行議程設置的基礎,沒有線索議程設置也就無從談起。《長江日報》成功進行議程設置的這些報道,線索來源大致可以分為來自公開信息、黨委政府、行業(yè)戰(zhàn)線、讀者報料和互聯(lián)網(wǎng)等幾個方面。
公開信息。2016年4月22日,《長江日報》刊發(fā)的《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的線索來自哪里?來自公開信息。習近平新書《知之深愛之切》出版后,《長江日報》就開始結合2016年中國共產黨建黨9S周年醞釀此選題。2月28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這為組織12路記者回訪總書記點贊的共產黨員報道提供了新契機。
黨委政府。黨報的優(yōu)勢之一是能及時從黨委和政府獲取權威信息,這些信息都是進行議程設置的重要線索來源。2016年3月28日,新中國成立以來湖北單體投資最大的高科技產業(yè)項目、世界級存儲器基地在武漢動工,《長江日報》當日推出《從“鋼產量”到“硅含量”——寫在國家存儲器基地開工之時》的獨家報道。2月23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國家存儲器基地落戶湖北武漢,獲知這一新聞線索后,《長江日報》即開始籌劃在項目動工日推出深度報道。
行業(yè)戰(zhàn)線。完成新一輪1億美元融資,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武漢斗魚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公司。2016年3月16日,《長江日報》刊發(fā)《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yè)誕生》報道。這篇報道最初的線索出自記者所在的行業(yè)條線。可以說,每一個行業(yè)、每一條線都蘊藏著大量的線索,這也是黨報進行議程設置的重要線索來源。
讀者報料。2016年3月1日,《長江日報》刊發(fā)《跑了多家書店買不到一張雷鋒像》的報道。這篇報道的線索出自一位市民的求助。重視讀者來信來電是黨報長期以來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之一,應該繼承和發(fā)揚。讀者來信來電以及新媒體平臺上的留言評論中,都蘊藏著不少能夠成為議題設置的線索,應予以重視。
互聯(lián)網(wǎng)。互聯(lián)網(wǎng)不僅是重要的輿論場也是重要的信息集散地,各種信息的交匯也為黨報提供了進行議程設置的線索。2016年3月14日,《長江日報》刊發(fā)《一篇悼文引萬人懷念“城市上空那盞夜燈”》的報道,源頭即出自武漢卓爾書店微信公眾號的一篇推送文章。
二、準確判斷價值與方向選擇
線索是進行議程設置的基礎,但有了新聞線索不一定就能進行議程設置。回顧《長江日報》近期的這些報道,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對線索及時作出了準確的價值判斷與方向選擇,這為成功進行議程設置奠定了堅實基礎。線索稍縱即逝,如不能及時準確作出價值判斷與方向選擇,就可能錯失良機。
(一)為黨員提供學習標桿。“兩學一做”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如何做一名合格黨員,先進典型無疑是生動的標尺、豐滿的先鋒形象。推出《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的特別報道,其價值和意義在于,在“兩學一做”的大背景下,為黨員提供了生動的可供學習的標桿。這正如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fā)點贊這組特別報道時所言:“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以先進共產黨員做標桿來規(guī)范我們的言行,是非常有意義的。”
(二)從城市視角看國家使命。前一百年,“鋼產量”是工業(yè)化的物質基礎;現(xiàn)在。“硅含量”已經(jīng)成為信息化的物質基礎。前后兩個甲子時空穿梭,從“鋼產量”到“硅含量”,武漢再一次站在國家產業(yè)布局制高點,從工業(yè)化時代到信息化時代實現(xiàn)“驚人的一躍”。國家存儲器基地在武漢開工建設當日,《長江日報》推出《從“鋼產量”到“硅含量”——寫在國家存儲器基地開工之時》報道,并沒有簡單地停留在信息發(fā)布層面,而是通過歷史、現(xiàn)狀和未來三個部分的邏輯構建,既有歷史的縱深感又有時代的現(xiàn)實感,充分說明了國家存儲器基地項目落戶武漢的價值和意義。這是價值判斷與方向選擇的鮮明體現(xiàn)。
(三)用事實回應輿論關切。武漢是百湖之市,這些年大規(guī)模的城市建設,一直遭受圍湖填湖的詬病與質疑,沙湖即是其中備受關注的湖泊之一。《長江日報》刊發(fā)的《3000畝沙湖湖面“失”而復“得”》這篇報道,在用顯著的新聞事實澄清謬誤的同時,也沒有回避武漢最近百余年歷史上沙湖水域曾三次大面積縮減的歷史。更重要的是,報道還闡釋了大建設期守住的3000畝湖面,已不是要不要守住,而是要怎樣走向未來。上級主管部門評價這篇報道時說:“以鐵的事實整體展示武漢近年來在沙湖保護上從理念、規(guī)劃到實踐的歷程。真切反映武漢對生態(tài)文明和綠色發(fā)展的追求、探索和堅持,澄清并回應關于沙湖填湖的輿論謬誤”。
(四)從求助中點明大問題。作為新中國主流價值的代表,雷鋒處于不可替代的位置。雷鋒雖然已犧牲數(shù)十年,但雷鋒精神仍一代代傳承下去,雷鋒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從市民求助入手,《長江日報》以特有的新聞敏感,由提出“買不到雷鋒像”的問題出發(fā),在一步步深入討論中,人們漸漸達成了共識:雷鋒像既然是文化產品,文化工作者應責無旁貸。《提供雷鋒像是文化單位責任》《雷鋒像全國難買是文化供給的缺失》《書店作為文化陣地應擔起責任》,一篇篇報道將討論引向深入。小小的市民求助,點明了全國性的“文化供給缺失”的大問題。這對于深化“學雷鋒”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體現(xiàn)了媒體的責任與擔當。
(五)呼應新精神、緊扣城市發(fā)展。武漢斗魚網(wǎng)絡科技有限公司新獲1億美元融資,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行業(yè)新聞,在建設國家創(chuàng)新型城市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創(chuàng)業(yè)大背景下,這對武漢具有啟示和意義。“斗魚”的出現(xiàn),也讓《湖北消失在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版圖》一文作者改變觀點: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產業(yè)版圖上,武漢不再寂寂無聞。而報道推出時也正值全國兩會閉幕當日,整個報道既呼應了中央“新經(jīng)濟、分享經(jīng)濟”的新精神,也是十三五開局之年武漢打造經(jīng)濟升級版的鮮活體現(xiàn)。
(六)從省情市情進行考量。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城市書店創(chuàng)始人應該被銘記。《一篇悼文引萬人懷念“城市上空那盞夜燈”》的報道,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文化新聞,放在湖北建設“書香湖北”和武漢建設“讀書之城”的背景下,價值與意義就會截然不同了。對此,省市主管部門均給予了好評:“濃墨重彩宣傳書店和讀書活動,這對于推動全面閱讀、推動創(chuàng)建更多的‘文化綠洲乃至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事業(yè),傳遞了正能量,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揭示了實體書店的生存現(xiàn)狀,也探尋了實體書店的發(fā)展之路,同時呼吁社會對實體書店投入更多關注和支持。無論是從新聞價值還是從社會效果來看,都是非常成功的”。
三、強勢輸出讓效果最大化
黨報議程設置功能最終需要通過傳播輸出的方式來實現(xiàn)。《長江日報》的這幾篇報道,有一個顯著特點是均在報紙版面和新媒體平臺上得到了非常強勢的呈現(xiàn)。強勢呈現(xiàn)有利于媒體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xiàn),也有利于把傳播效果最大化。
(一)在頭版頭條位置刊發(fā)。頭版頭條是黨報版面中的黃金位置。《從“鋼產量”到“硅含量”——寫在國家存儲器基地開工之時》《3000畝沙湖湖面“失”而復“得”》《跑了多家書店買不到一張雷鋒像》均在《長江日報》頭版頭條刊發(fā)。報道的強勢輸出強化了議程設置功能。
(二)頭版重點包裝與縱深報道。《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除在頭版重點包裝外,《長江日報》還一次性推出了12個整版的報道,非常有氣勢;《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yè)誕生》推出當天還在后面做了兩個版的縱深報道;《一篇悼文引萬人懷念“城市上空那盞夜燈”》除在一版導讀和配發(fā)照片外,還在后面版面推出了整版的特別報道。這種醒目和突出的版面處理,有利于議程設置功能的實現(xiàn)。
(三)及時跟進做成系列。在刊發(fā)《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yè)誕生》的同時,《長江日報》發(fā)起了尋找武漢“獨角獸”企業(yè)的征集活動,一個系列報道也由此展開。《武漢邁向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業(yè)第四極》《漢資入主外地獨角獸企業(yè)成最大股東》《鈴空聯(lián)手索尼推出全球首批VR游戲武漢與世界站在同一風口》等后續(xù)報道,進一步強化了議程設置功能,有些報道還引起了有關領導和決策部門關注。
(四)大膽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由提出“買不到雷鋒像”的問題出發(fā),到正確有效地引導輿論,直至找到問題的癥結,《長江日報》并未止步。3月6日起,《長江日報》還連續(xù)3天整版推出以雷鋒為主的公益廣告,這是傳播形式的一種大膽創(chuàng)新,各界反響強烈。雷鋒公益廣告被貼進了一些小學的報刊角。有小學校長認為:如果在校園里隨時能看到雷鋒像。孩子們就能時時想到雷鋒精神,向雷鋒學習。有專家評價,《長江日報》的這組報道也切實發(fā)揮了“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五)新媒體強化議程設置。報紙是傳播的出口之一,這些成功進行議程設置的報道,也分別以《2780億!武漢再次站在國家戰(zhàn)略制高點!這事比當年在漢建武鋼更大!》《告訴你一個武漢沙湖的真相,看后震驚了!(快把手機橫過來看)》《武漢斗魚憑什么又獲l億美元投資?80后創(chuàng)業(yè)兩年公司身價達百億!》《跑了多家書店買不到一張雷鋒像!這事真讓人堵心啊!》《閻志海外撰千字長文哀悼:她是盞一直亮在城市夜空的燈》等為題,在新媒體平臺上及時發(fā)布,且都獲得了較為廣泛的傳播,有的還被廣泛轉載,這進一步強化了議程設置。
四、強化黨報議程設置功能
在傳統(tǒng)紙媒廣告收入“斷崖式”下跌仍不見底的現(xiàn)狀下,黨報要切實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需要圍繞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圍繞群眾關心和關切的問題,進一步強化議程設置功能。
(一)保持新聞敏感。作為專業(yè)的內容生產者,媒體人應該時刻保持新聞敏感,不能讓任何一條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從眼皮子底下溜走。《跑了多家書店買不到一張雷鋒像》這篇報道的線索出自市民求助,但在信源群里這條線索連續(xù)幾天無人問津。這種情況應予以重視。《一篇悼文引萬人懷念“城市上空那盞夜燈”》最初的信源雖然出自微信公眾號的推送,但被及時捕捉到卻是來自微信朋友圈的分享。
(二)準確判斷價值。同一條線索,不同的人會做出不同的價值判斷,不同的價值判斷會決定不同的取舍,這就要求每位媒體人都要能慧眼識珠,要能及時準確地判斷出不同線索的價值。市民在向《長江日報》反映雷鋒像難買的同時,也向其他媒體進行了反映,如不是后來及時認識到了這件事的時代意義和價值,《長江日報》可能就錯過了一條有價值的新聞線索。《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的特別報道來自公開信息,《長江日報》能做出來,與準確的價值判斷也不無關系。
(三)追求時不我待。新聞是易碎品,錯過了可能就不會再有彌補的機會。《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的特別策劃,如果不是4月10日之前就把記者派到各地采訪,很難在省委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座談會次日、市委召開“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座談會當日就見報12個版的特別報道。《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yè)誕生》如果按照原定的報道節(jié)奏發(fā)稿和推進,傳播效果不僅沒有現(xiàn)在的好,議程設置效果也會大大減弱。《從“鋼產量”到“硅含量”——寫在國家存儲器基地開工之時》在開工之日刊發(fā),既踩準了報道的時間節(jié)點,也在議程設置上發(fā)揮了黨報無可替代的作用。這都與采編部門背后能夠以時不我待的精神投入新聞生產密切相關。以時不我待精神投入新聞生產,還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紙媒以天為周期的新聞生產模式,變?yōu)?4小時模式的滾動新聞生產,變以結果為重的新聞生產為過程為重。
(四)加強條線聯(lián)系。無論是圍繞黨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還是圍繞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都需要進一步加強與行業(yè)、條線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需要俯下身、沉下心,只有這樣察實情、說實話、動真情,才能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總書記點贊的12位共產黨員》的特別報道,每一篇都寫得十分動人,這與記者真正俯下身、沉下心也有著密切關系。如果不是與行業(yè)戰(zhàn)線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武漢首家獨角獸企業(yè)誕生》的報道也很難做到既及時又豐滿有力。
(五)優(yōu)化采編流程。新聞生產一環(huán)套著一環(huán),每個環(huán)節(jié)之間是一環(huán)扣著一環(huán)。采編環(huán)節(jié)與流程管理與議程設置之間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重大主題報道,不僅要能做好,還要重視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溝通與銜接,重視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時間控制。這些成功進行議程設置的報道,存在的一個突出問題是成稿、發(fā)稿和報紙版面簽版的時間普遍較晚,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早出報、出早報。
(六)強化融合報道。《一篇悼文引萬人懷念“城市上空那盞夜燈”》的報道,新媒體推送在前,報紙見報在后,但兩者互為一個整體,這是一次融合報道的成功實踐。報業(yè)轉型的本質是互聯(lián)網(wǎng)化,是要實現(xiàn)報紙與新媒體之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終合二為一。在媒體融合中進行議程設置,不僅有利于傳播效果最大化,也有利于強化和發(fā)揮議程設置功能,這也要求更加重視新媒體的傳播以及傳播形式創(chuàng)新。
總之,在報業(yè)轉型與融合的過程中,城市黨報要把政治優(yōu)勢轉化為資源優(yōu)勢,需要更多地從政治的角度,從大局的角度,從城市的角度,圍繞黨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圍繞群眾關心關切的問題,強化議程設置功能,從而不斷提高新聞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編輯 梁益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