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純強
【摘要】相比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循環經濟是一種更為有效的利用資源發展經濟的方式,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任何一種產業的必由之路,當然也包括建筑產業。然而,目前由于傳統觀念、配套技術、法律法規問題等阻礙,循環經濟模式在建筑產業中還處于朝陽時期。筆者將通過對循環經濟的介紹,說明當前建筑產業利用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存在的優勢,并希望通過相應的辦法幫助建筑產業早日接受和利用新型發展模式。
【關鍵詞】循環經濟 ?建筑產業 ?影響 ?對策
一、循環經濟模式的介紹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有別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注重經濟發展的縱向增長。常常以GDP或者行業經濟增長率等形式,直接表示經濟水平的提高。往往忽略經濟發展過程中,多付出的一系列資源、環境的代價。而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則是更為注重經濟發展中的橫向資源利用效率。常常用單位GDP能耗或者單位產量能耗等數據來表示。其目的是為了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盡其所能的利用最少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取得經濟的增長。要求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現各類資源的循環利用,有效的維持生態系統,保持資源環境的高效率的利用。循環經濟模式由于其對于生物與環境間和代際與代價間的平衡所做出的貢獻,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產業所借鑒的發展模式。
二、循環經濟對建筑產業的影響
建筑產業是關系到國民經濟命脈的基礎行業,是影響人民物質文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建筑產業給世界經濟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帶來了大量的資源消耗。根據相同研究結果顯示,人類有史以來從自然界獲取的資源超過半數以上直接或間接的被運用于建筑產業。與此同時,建筑產業對于環境的影響力甚至于破環力也是不容忽視的。據統計,由于建筑產業的發展造成的直接或間接的環境污染,例如:水源污染、揚塵污染、玻璃光污染等就占了40%以上。而由于建筑產業發展所形成的各類型的廢棄物,也占人類所產業的廢棄物的近半數。
不過,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出現,對于建筑產業來說應該算是一個革命性顛覆。首先,循環經濟強調的是資源的重復利用問題。將建筑工程中剩余的各類水資源、鋼鐵資源、木料等,通過環保再生產的形式,重新加工成可用資源,為建筑產業所利用。其次,在建筑設計的前期也要預見到可能浪費的資源問題,盡可能的以前期方案的形式呈現出來,加以討論并解決。最后,是對于資源環境保護的問題。循環經濟理念可以最大限度的幫助建筑產業的設計者和施工者們考慮到可能產生的環境污染問題。從建筑產業的源頭和具體施工過程中,加以避免。總之,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建筑行業中的廣泛運用,絕對是對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顛覆和突破。
三、循環經濟模式運用于建筑產業的對策
上文,筆者具體分析了循環經濟模式對于建筑產業的有利影響。然而,如何讓這種有利影響發揮出來,就需要對策的跟進和調整。
(一)促成思維關鍵的改變
思維是人行動的準繩。要在建筑產業中推廣和發展循環經濟模式,就要改變該產業從業人員固有的思想。首先,國家要加強宣傳力度,通過課程教育和人才培養的形式。告誡建筑產業的從業人員,可循環經濟帶來的資源的節約效益和由資源節約帶來的利潤的提高。其實,要加強產業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以正面反面舉例的形式,例舉出環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幫助他們進行觀念糾正。
(二)建立健全相關法律制度
當前,我國為了保護環境和有效利用資源,對建筑產業做出了相關法律上的歸檔。但是,有了法律層面的規定,卻沒有明確的實施細則和操作指導,對于建筑產業循環經濟發展的實際意義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國家在制定法律的時候,應該附有相應的工藝的改進和實施細則的明確。可以借鑒國外優秀經驗,例如:可以對建筑資源的利用率的算法和分級提出一個詳細的標準。也可以從法律上推廣使用新型材料,新工藝。
(三)引進和發展相關科學技術
縱觀我國的建筑產業發展史,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技術上都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科學技術指標并沒有完善。因此,筆者認為引進相關科學技術十分重要。比如,我國可以引進日本先進的混凝土構成比例、原材料替代方法等,綜合自身的技術特征,加以更好地利用。同時,我國還要加強相關建筑人才的培養。要在高校中開設相關的科目,將建筑產業的新規范,新標準以出面的形式傳承和發展下去。科學課程的設置,有利用相關人才的培養,也使得我國的建筑產業技術有了后來居上的資本。
(四)充分利用宏觀調控手段
對于建筑產業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推廣,僅僅依靠市場的制約是遠遠不夠的。國家可以發揮宏觀調控的優勢作用,利用“第二只手”的力量,促進建筑產業往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方向發展。利用,政府可以對新型材料使用的建筑工程商,加以稅務方面的優惠。或者,以免費推廣技術工藝的形式,更好地傳承新技術。
四、結束語
循環經濟發展模式,是建筑產業發展必須推廣和應用的。目前為止,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人員思想還是技術特征等方面都并未成熟。然而,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告訴我們,無論循環經濟發展模式在建筑行業中有多么曲折,終將會成為中流砥柱。
參考文獻
[1]李超,朱玲,張年國,胡振國.基于循環經濟理念的沈陽現代建筑產業園區規劃研究[J].規劃師,2011,S1:234-237.
[2]鄧壽昌,酈偉,王正平,張學兵.建筑固體廢棄物的再生利用與循環經濟體系的建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6:58-61+65.
[3]張梅芬.循環經濟對煤炭產業的影響及可持續發展路經探討[J].煤炭技術,2013,10:221-223.
[4]周輝.循環經濟對農業企業會計核算所產生的影響及對策分析[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2,0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