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繼煉
曼德拉巖畫
曼德拉山瓦藍、深邃的歷史天空,漂移著古老而現代、清晰而神秘的天書,能夠閱讀的不只是歷史和文化。
曼德拉山不高大,因為巖畫而出名:曼德拉山不峻峭,因為文字而美麗:曼德拉山不壯觀,因為歷史而偉大。枯燥的曼德拉,因為閱讀而寧靜:清瘦的曼德拉,因為文化而豐滿:單調的曼德拉,因為符號而多彩:無韻的曼德拉,因為傳說而動聽。
走進了曼德拉,走進了八千年的歷史,走進了羌、月支、匈奴、鮮卑、回紇、黨項、蒙古等各地方游牧民族繁衍生息的足跡,走進了各類動物圖案和龐大場面的狩獵、圈獵、放牧、舞蹈、建筑、弓箭捕斗、排列整隊、車輛車輪、太陽、月亮、星辰和草木等豐富而生動的畫面。
走進了曼德拉,就走進了鮮活而五彩繽紛的動畫城,走近了一位滿腹經綸、妙語橫飛、裝滿無數故事的動畫老人。
面對曼德拉,我欽佩古人的偉大,在十幾平方公里的小山溝里,通過磨、鑿、刻、劃而畫出了數千幅美妙動人的繪畫作品。密度之高,數量之多,年代跨度之大,為世界第二,亞洲第一,罕見之極。
面對曼德拉,我贊嘆古人的勤勞與清苦。
一個人做點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事。而古人幾百年,幾千年,幾十輩子做一件事,蘊藏的勤勞、清苦、敬業精神是我輩人所不能及的。
其實,曼德拉山和曼德拉巖畫,不只是歷史、文化、文物、藝術、社會、繪畫和符號,也不只是一座山或一片讓人難忘的天空,一種永久的回憶,而是一種精神,一面旗幟,一面鏡子。
大漠起飛雁,
金沙映天,
戈壁巖畫遠名傳。
一代歷史均識見,
知向無邊。
往事越千年,
巖畫有言,
曼德拉山有遺篇。
古書清風今又是,
述寫人間。
胡楊
對胡楊的一見鐘情,連我自己也始料不及。
無疑,胡楊是大戈壁的象征,是阿拉善的象征,是額濟納的象征。
我崇拜胡楊,如同崇拜英雄。
胡楊是奇跡,是西部人戰勝惡劣生存環境,千百年奮爭不息之精神:胡楊是希望,是當地牧民生命的組成部分。沒有了胡楊也就沒有了對胡楊的依戀、摯愛與追求。
胡楊是氣節:錚錚挺拔,不屈不撓,不卑不亢,器宇軒昂,充滿骨性。
胡楊是忠誠: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忠守貞潔。不華而不實,不嘩眾取寵,抵御風沙寒冷,赤誠忠耿,千百年終不悔。
胡楊是標示物:大漠人頑強生命力的象征,鯤鵬展翅之見證,駿馬飛奔之原動。
胡楊是一種情緒:綠之希望,金之厚重,壯之偉人,立之千鈞。
胡楊是萬古不朽之詩篇,萬千植物之王:根是戈壁,身植大漠,枝依漠風,葉浸沙生。
額濟納河長堤偉岸,長滿了偉丈夫之胡楊,胡楊綠洲是母親河濃蔭的子孫和心情。
春天里,春風撫,胡楊綠,葉芽抽出人間美景:春光照,胡楊醒,葉苞吐出牧人希冀:夏之胡楊,濃蔭蔽日,清爽宜人,綠毯鋪于云端,視覺里消失了藍天毒日空間:秋天,胡楊金色一片:金色的樹冠,如詩如畫如織如錦:金色的葉兒片片金黃片片秋風,注滿了戈壁人的磊落、收獲與幸福:冬日里,雄壯的胡楊屹立千里戈壁,笑迎漠風黃沙,與荒涼抗爭,與漠中人同呼吸共命運。
胡楊是那樣的神奇:楓、楊、柳三葉系于一身,耐貧瘠耐嚴寒耐干旱耐寂寞,無水一百年不死,死后一百年不倒,倒后一百年不腐:胡楊是那樣的壯觀:樹冠高大遮天蔽日,有30米之高,200平方米之廣。額濟納胡楊集中連片分布,壯觀如森林,林濤如雷鳴:胡楊是那樣的美麗:身軀蓋世無雙,樹冠造型之美如同園丁修葺,樹葉色澤艷麗多變如畫家染過,樹干或粗壯或平直,線條清秀潔美。
新舊千年更迭之時,我終于見到了我所依戀敬仰崇拜的胡楊。相見恨晚一見鐘情是我當時的心境。對胡楊的鐘情如同戀人,對胡楊的依戀如同情人。我時常為之怦然心動,為之潸然淚下,為之失神落魄,為之自豪興奮。
怪樹林,綿延百余里重度脫水之胡楊林!
在怪樹林,我聽到了黑將軍傳說的續集:一部分將士自黑城突圍后,在怪樹林一帶等候他們忠誠與愛戴的黑將軍,不見黑將軍誓不離去。在長久、真誠、執著的等待中,將士們由饑渴、思念漸漸變成了直立的胡楊樹,最終變成了怪樹林。
導游小裴講述這個悲壯的傳說時,我分明聽到了凝重而遙遠的呼喚:這里曾經有一群威武的軍人和濃綠的胡楊林:這里曾經是野獸出沒鮮花盛開的森林和居延綠洲重要的組成部分。
在這里,我看到了歷史老人的無情,見到遠古至今真正的胡楊淚:在這里,你得承認百年不腐之大漠傲骨,見識了什么是永遠的冬季:在這里我深深執著于對春的呼喚,對綠的思念……
我品味著缺水造就的墓地與墓碑:品味著胡楊的骨性與頑強:品味著胡楊烈士的悲情樂章。我感受到了枯木深沉的回憶和艱難的尋覓,感受到了遙遠傳說中對生態的渴求與癡情:它們為人類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它們為人類警示著一切生靈。
進得怪樹林,但見樹干或直立或斜插或橫躺于其他樹身,或欲進攻或欲退守,其恐怖猙獰,如入戰后之戰場,慘不忍睹:進得林來,樹林千奇百怪,怪如鬼影,風過哀鳴,如眾婦涕泣。
為怪樹林悲,為怪樹林嘆,為怪樹林怨,為怪樹林淚。
我聽見了千軍萬馬的嘶鳴,我看見了噴著火舌的機關槍,我想起了徐遲的報告文學《胡楊淚》。我對水有了更迫切的期盼,更完整的理解:水不僅僅是生命之源,沒有了水,死亡的也不僅僅只是生命。
今天的人們在怪樹林尋覓,尋覓遠古的清爽和綠茵:在怪樹林漫步,凝重的思緒在腦際涌動:在怪樹林交談,讓歷史和現實默默心語:在怪樹林驚嘆,追訴戈壁的蒼茫和大自然的殘酷無情……
巴丹吉林沙漠
行進自如的越野車,像跳動在鋼琴鍵盤的音符,歡快地跳躍在數百公里世界最美的巴丹吉林起伏的沙山上,猶如大海行舟,波浪滾滾,起起伏伏,快感疊生,其樂無窮。
沙峰、沙壑、沙峭、沙壁、沙窩、沙刃,沙沙相連繽紛多姿景象奇偉壯觀:奇峰、鳴沙、湖泊、神泉、古寺、小草奇奇相綴,多姿造型快感無比豐滿。
湖水碧波蕩漾,蘆葦叢生,水鳥嬉戲,現“漠中江南”之景;人類活動遺跡,鴕鳥遺跡,恐龍化石,顯五千年之文化。濃烈感受大漠、駝鈴、夕陽、月夜、秋風之韻味,強勁呼吸清新、純凈、藍澈、流爽、明凈、多情之空氣。
巴丹吉林展金臂神圣自然,“沙漠珠峰”畢魯圖從容屹然。駝鈴陣陣奏響生命不屈壯歌,波光粼粼鷗翔魚躍蘆花飄蕩。藍天白云泛映金沙,碧水綠洲駝隊迤邐:羊群漫散傾聽沙海金濤滾滾,天鵝戲水悅耳牧笛悠揚陣陣。
巴丹吉林,沙漠之名,世界地質公園,旅游探險圣地:面積四萬七千平方公里,地處內蒙古阿拉善腹地:雅布賴山以西,弱水古河以東。
巴丹吉林,奇峰迤邐,風蝕洼地、剝蝕山丘:世界最大鳴沙景區,湖泊一百四十四畦。巴丹吉林瑰麗沙漠高陡峻險,復合沙鏈金字塔狀連綿無邊。
寶日陶勒蓋鳴沙區,面積世界排名第一。峰巒陡峭,沙脊如刃,滑沙轟鳴聲響數里,世界鳴沙王國美譽。
音德日圖湖,神泉之美譽。三平方米小島上,一百零八個泉眼,泉處湖心,涌于石上:泉水甘洌爽口,水質品極上佳。歷代阿拉善親王,千里駝隊運飲。
蘇敏吉林古廟,沙漠腹地屹立,建筑上下兩層,面積三百平方米:磚瓦石木,人工搬運,翻沙越嶺,千里運程。虔誠所至,金石為開。
大漠天池巴丹湖,百米沙山緊環抱,十三湖泊相組成,璀璨明珠嵌沙海。
最高沙山“必魯圖峰”,沙漠珠峰由此得名:相對高度五百余米,獨具神姿珠穆朗瑪:世界沙漠第一奇峰,千里沙海一覽無剩。極目遠眺,沙峰疊巒,滄海巨浪,浩瀚金黃:七大名湖,七仙之女,巴丹吉林神奇地,仙女蝶化傳美名。
諾爾圖湖,面積最大:沙峰湖泊一衣帶水,沙水相映水天相連。沙山蘆葦倒映湖中,藍天映襯水天一色:視覺幻化,分不清水、沙與天空,一體景觀,沙峰、湖水與藍天。
呼和吉林“青海子”,巴丹吉林“生態園”:蘆葦蕩漾顯生機,野鴨成群瓜果香:蘇敏吉林“廟海子”,巴丹吉林“神圣地”,藏傳佛教有廟宇,兩大湖泊連一體:沙水相連沙山聳立湖邊晚霞映照,蘇敏吉林美麗少女靜臥沙山懷抱。落日余暉披輕紗如夢如幻,蘇敏吉林露羞澀如詩如畫。
沙海日出,長河墜日,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巴丹吉林,震撼心靈:巴丹吉林,凈化心靈:巴丹吉林,撫慰心靈。
巴丹吉林震撼歸來,湖泊沙漠不再別望。
居延海
我曾深深地注視著那片藍色,那片只是染在地圖上的藍色。
居延海啊,干涸的河床是心的沙漠,大頭魚的尸體是你的骨骼。
居延海啊,曾經是心靈的濃綠與荒涼,是情感的富足與貧窮,是大腦的明晰與懵懂,是戈壁的驕傲與悲愴,是歷史的消失與復現,是遠古的沸騰與寂寞,是胡楊樹與怪樹林的交替與現實,是長河的奔騰與嘆息,是沙漠的狂飆與安息,是阿拉善的精神與理想。
你曾經煙波浩渺,你曾經碧水連天,你曾經是一望無際的戈壁。頑強的居延海,留下了歷史與現實的輝煌,留下了千萬年的奔騰不息與天水一色。
居延海是湖泊名,她又不僅僅是一個干而復濕的湖泊。她躺在阿拉善千里戈壁的寬大懷抱中,她枕在浩瀚的金色沙漠中,她留在萬頃胡楊林中,吸吮著祁連山雪融化形成之內陸“弱水流沙”額額濟納的滋潤。曾經河水肥綿,晶瑩飄帶,碧海云天、蘆葦叢生,沙海綠野,樹木蔥蘢:天鵝飛,大雁叫,鶴翅展,鴨嬉鬧。綿延數百公里,居延文化搖籃。居延海盛時曾三千平方公里,顯優鄱陽湖之面積。
居延海古地:十萬軍兵駐要塞,六十萬畝屯墾區,西漢時期載史記。絲綢古道通漠北,兵家爭守之邊地。漢強弩都尉路博德,筑城屯墾居延澤。居延屬國居延縣,行政建制兩千年。
老子在居延海得道成仙,古此地有“流沙仙蹤”又一名。在這里,還發生了“周穆王架神駿西行居延海畔,西王母載歌舞歡迎互贈情詩”之傳說。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多次走陽關,入居延。當然,最有名的故事乃“蘇武牧羊”,十數年漢節不變,美名留居延。
居延古戰場乃建功立業之地:戰匈奴居延飲馬,“大風起兮云飛揚,安得猛士守四方”。驃騎將軍霍去病,李廣有號“飛將軍”,“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結發有奇策,少年成壯士。長驅塞上兒,深入單于壘……”。
居延漢簡多為編年檔案,乃西漢立體史書,舉世矚目,有名姓之將士,有記載者上千。
英國人斯坦因,多次入居延地區,獲取大量文物。俄國大佐科茲洛夫,前后兩次深入居延,遍掘西夏古都黑城,運走文物八千余件。其中《蕃漢合時掌中珠》的問世,由此雙語詞典開始識解西夏文,專家學者考究肇興西夏學。
英雄的土爾扈特“東歸”人,三易旗府奉獻祖國的航天事業,流傳佳話,造就了“圣地”額濟納。元帥聶榮臻,領導建設“東風航天城”,乃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其骨灰安放在了航天城。航天英雄楊利偉、費俊龍和聶海勝,載人航天夢,神舟飛船情。
居延海水面經萬年變遷,由古時大海波浪寬,天鵝湖,古居延,而變為渴湖。歲月有痕海為泊,已是季節時令湖。居延弱水,無水居延,環境無序非當年,生態惡化在人間。小小居延海,牽動中南海,祁連山黑河水,再次流入居延海。千年胡楊滋潤,萬畝草原灌溉。
干涸了十年之九的居延海,碧波蕩漾又復現……
從漆黑到魚肚白,冉冉升起的水中紅日,我的心在顫抖。為水,為海,為蘆葦,為漁船,為一望無際……
居延風輕蕩,晨曦光淹泊。日出居延,風微浪靜,海子鋪滿金色,云氣籠罩夢幻。輕風淡淡掠過,湖水泛起魚波,連片蘆葦風中搖曳,白色花絮浪花翻飛。
居延海邊流連,風中歌聲淺吟,肺腑流出,自然純樸。終于,我站在了碧波蕩漾的居延海畔。
快門是居延海的靚影,篝火是居延海的盛情,濃酒是居延海的乳汁,紅日是居延海的嫵媚,小船是居延海的征程,蘆葦是居延海的深沉,胡楊是居延海的子孫……
我們縱情,我們歡唱,我們賦詩,我們豪飲:我們點燃了篝火,我們跳起了舞蹈,我們吟誦古人贊美居延海的詩句,我們忘情表達對居延海的深情……
冬青花開
風貼著草尖兒說著情話,一夜吹開了戈壁灘的鮮花,太陽沒有起床,醉了!酒是那金縷玉衣之冬青花,透夜清香……
冬青花開黃騰騰,蒼茫戈壁金燦燦,三十八萬畝,蔚為壯觀景。大漠花海美名遠,驅車穿行花海間。
涂抹均勻的長空,拉遠我的目光。蘭格瑩瑩的底色,醉我心田,朵朵白云浮動飄移,似少女搖動之紗巾,圣潔之哈達。
車行戈壁,穿越沙漠。車子一躍,一墩亭亭玉立戈壁中的冬青花映入眼簾。停車觀賞、拍照、贊嘆。
整墩冬青花怒放,一米高,橢圓形,依地面為基,扇形分布,兩米見方,金釵皇冠。花蕊豆瓣型,似金,似染,似畫,花瓣肥厚似豬手,花香清亮太陽味。
冬青花開,漸行漸多。一墩墩,一簇簇,傲立戈壁點點金:一堆堆,一塊塊,一片片,染黃草原滿視野。
一車車人群到,一個個行人停。腳踏戈壁,走過沙漠,穿行花海。遠觀花海金燦燦,一望無際無荒涼,起伏丘陵滿眼金,駝隊悠然花林間。越野車穿林而過,一片金黃撲面而來,隨車閃過,猶如穿行在無邊際的油菜花地。
視界越來越遠,越拉越長,林的海洋,花的湖泊,金黃連藍天,連白云,連心田……
蒙古長調
沒有歌手,人人都是歌手:沒有舞伴,人人都是舞伴。
長調像無數癢癢蟲鉆進了我的魂靈、我的血管、我的情感、我的初戀,幾十年也沒有出來,我成了長調的俘虜和情人。
不喝酒的我,被感染喝了不少:不唱歌的我,也依稀學會了幾段旋律。
這里的許多人在許多地方的許多時候,都可以隨意、隨時演唱蒙古長調,就像他們隨意、隨時喝奶茶、吃羊肉那樣。
唱長調的許多人是漢族,許多漢族人是優秀的蒙古長調歌手。
我被震撼了。
蒙古長調字少腔長、遼闊悠遠、舒緩自由,宜于敘事,長于抒情。草原、戈壁、沙漠、山川、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盡在其中。
我喜歡長調的悠揚與細膩,沉醉長調的抒情與哲理,迷戀長調的純真與質樸,撫摸長調的音符與曲調,感受長調的遼遠與優雅,聆聽長調的委婉與傾訴……
你可以不懂蒙語,卻無法不為蒙古長調動容。那是一種心靈對心靈的傾訴,是離自然、離生態最近的一種聲音,是一幅美麗的自然生態畫卷。
雪花的心情
雪花飛舞,寧靜飄落。
發髻潔白,滿首綿軟。脈脈溫情似你輕柔撫摸,指尖顫動,手掌柔綿,暖心溫肺。
逆風時,柔綿的大手撫摟著我的脖頸、衣領,遮擋風寒,慢行、防滑:迎風時,指尖、手掌撫摸著我的眉眼、前額、鼻梁。
吸進唇的雪花,似你指縫里的白砂糖、巧克力,抑或口香糖,咀嚼的不僅是清涼,也不僅是回憶與溫馨,更不僅僅是天空的甜蜜。
行人匆匆,我倆碎步慢行。
無屋的遮擋,無車的驚擾,無傘的庇護,無物的靜心。
你問我為什么久久凝望窗外的那棵胡楊,其實,吸引我眼光的是胡楊樹上的雪花。看慣了濃綠或金黃的胡楊,極少見到胡楊掛雪靴、穿雪衣之景。
雪花落在胡楊粗壯的枝干上,就像落在原野上一樣安穩。
一葉葉,一片片,一頁頁,一簇簇。
隨著雪花無盡、綿軟、無聲地飄落,胡楊的每條枝干漸漸變成了粗細不一、長短有別的蟒蛇,樹木變得綿厚而雍容華貴,盛為壯觀。
難得一見的“胡楊掛雪”之景,同你親切的語音一起撫慰了我的病痛。
太陽出來了,
舞蹈依然如醉如癡,迎著陽光,雪花從沒有過的興奮。舒緩、激奮、震蕩,都是摯愛者的靚影。
天空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舞臺有多大,雪花就有多大。
天空是最大的舞臺,雪花是最大的舞者。
雪花是你的化身,如醉如癡的舞者?
舞者,靜靜飄灑。無數銀蝴蝶,從我心中飛過。我們停止了呼吸,只有心臟的律動為雪花鼓掌……
無論你是尊卑還是長幼,雪花的飄落無處不有:無論你是高山還是大海,雪花的飄灑均勻色彩:無論你是大廈還是茅屋,雪花的撫摸一樣滿載……
戈壁石
戈壁奇石,數十余種。數億年地質滄桑演變,數千年人類觀賞研究。阿拉善地所產,皆為石中佳品。
大自然鬼斧神工,石之千姿百態,毓秀通靈,美妙音韻。
美學家王朝聞日:“觀賞石取材于天然,是具有人的思維與石之神韻相共鳴特征的石質藝術品。”
戈壁奇石是沒有經過人類加工的天然藝術。從被發現、定名、展示都注入了文化內涵,正是石上一峰則太華千尋,一勺則江湖萬里。
戈壁石,有老皮,品種獨特,醬香大美。采大漠之雄渾,戈壁之坦蕩,自然之質樸,環境之神韻,天地之靈光,日月之精氣而集成。莫氏硬度七度,堪稱中華瑰寶。
經磨維之堅韌,命運之多舛,飄逸之超然,返璞之歸真,豪放之凝重,大雅大俗,天人合一:觀之神往,品之神思,意境廣闊,寓意深邃,如夢如幻,神韻無窮:
戈壁石天工獨塑,大璞不雕,質樸碩然,淋漓盡致盡釋“激情、胸懷、博大、奉獻、海納、承載、釋然、大美”之精神。
石文化源遠流長源中華,石器時遠古活動示文明。秦漢南北朝發展,隋唐到宋元興盛。改革開放春風沐浴,賞石文化空前普及。石種增,協會多,展頻繁,館林立,貿易活躍,書刊繁榮。
奇石館、奇石街、奇石城、石博園……阿拉善十大文化符號之一,中國首個觀賞石之城。弘揚阿拉善奇石文化,人文關懷,藝術追求,魅力享受……
責任編輯
蘭寧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