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盧海娟
趁年輕多做些“傻事”
文_盧海娟

小強是個再普通不過的孩子。從小,父母為了生活把他寄養在鄉下姥姥家,他就在貧瘠的鄉下慢慢長大。
上小學時回到父母身邊,小強一路磕磕絆絆讀完了高中、大學,畢業后很幸運地進了機關做了公務員。
剛到機關的時候,大家一律被稱為“小孩”,倒水掃地取報紙送文件……“小孩”做的多是工作任務之外的瑣事。那些精明的,把工作做到面子上,領導面前忙,領導一離開立刻變了樣。只有小強有活搶著干,什么臟活累活以及跑上跑下的事大家都推給他。暗地里,大家都笑他傻。
小強人勤嘴甜,處事細致周到,正好一位領導缺個秘書,大家不由得想起他。經考察,發現他文章寫得也不錯,這樣,他就被調到上級領導身邊。
一年后,當那些和他一起進機關,當初很有優越感的同事仍然還在做“小孩”時,小強的領導升職,小強也因為工作出色而被安排去做團委副書記。
新的工作崗位上,小強還是從前那個樣子,每天只知道忙于工作。身邊出生于小城人家的同事都把工作推給他——他們都有精明的父母或是官場經驗豐富的長輩,還沒有進機關,他們的心里就已經種上了奸滑的種子,身上已經長全了世故的筋骨,連領導分配工作時都得忌他們三分,防他們三分。
兩年后,團委書記離職,理所當然地,他接任。剛過三十歲,他已是正科級,提任另一重要領導職位。這時的他,接觸的是三教九流性格迥異的各色人等。與其他地方官員不同的是,小強仍然不閑著,許多事情都親力親為。不久,各方神圣便都收歸于他的麾下,因為大家發現,小強和機關里那些八面玲瓏的人不一樣:騙他,他不拆穿;跟他發點小脾氣,他不計較;有人甚至給他當過絆腳石,仍然會得到他的原諒——大家都說,他可比“那些人”傻多了。
如今,三十剛出頭的小強正在籌措新的項目。他曾經自嘲說,趁著年輕,多做點兒傻事,年輕時做傻事容易得到原諒,等到老了的時候也好慢慢回味。
這世上多的是活得太過精明的人,自以為看得懂別人一舉一動之后的用心良苦或是居心叵測。因為太聰明,從來都不上當。該做的事,不該做的事,心里永遠都裝著精確的計算器,錙銖必較——許多人以為,這才是聰明人應該過的生活。
可是,有誰能寫好劇本,沿著劇本的節奏去過完美的生活?就算有高人寫好劇本,怕也是曲高和寡吧。太精明,必然失了人情,這種人,再怎么攀高也是寡淡,不如敢做傻事的人活得踏實,異彩紛呈。
趁年輕,真也好假也好,多做點兒傻事吧。傻事就是積累,傻事就是奔向幸運之途的捷徑,能夠在做傻事的時候駕馭眾人更是一種大智慧。其實,做傻事真的沒有什么大不了,終有一天,我們會透過“傻事”這面鏡子看清一大批人,同時也看到自己青澀卻飽滿的生命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