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_廖巧玲 通訊員_金星菊
讓勞模精神托起時代主旋律
——神農架林區總工會常務副主席龔軍談勞模工作
本刊記者_廖巧玲 通訊員_金星菊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大力激發各行各業的人民創造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
隨著眾創時代的到來,工會組織應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順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趨勢,進一步發揮橋梁與紐帶作用,團結帶領廣大職工發揮主力軍作用,依靠勞動創造財富,讓勞模精神托起時代主旋律。
《工友》:近年來,神農架工會勞模工作概況?
龔軍:目前,神農架林區各級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200多人,其中國家級10人,省部級53人,區級140多人。他們是神農架8萬職工中的優秀代表。
近幾年,神農架林區總工會在勞動模范的培育、評選、宣傳、政策落實、保障等方面開展了形式各異活動,形成了尊重勞模、關心勞模、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風尚,傳承勞模精神文化在推進全區經濟轉型跨越發展中發揮了引領作用。

龔軍神農架林區總工會常務副主席
《工友》:您覺得該項工作的特色或亮點體現在什么地方?
龔軍:勞動模范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一面旗幟。神農架林區總工會在培養選拔勞模、弘揚勞模精神上開展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主要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建立機制,弘揚勞模精神永續傳承。出臺《林區勞模評選管理辦法》,建立勞模評選保障激勵機制和勞模先進后備人才庫,在勞動競賽、職工素質提升、科技創新等活動中培養勞模后備人選,建立自下而上的勞模推薦評選機制,由基層職工群眾民主推薦,嚴格民主程序,建立公示制度,接受社會監督。2014年評選表彰10名“十佳職工”,2015年通過勞動競賽評選表彰10名林區五一勞動獎章,2016年,經林區黨委批準,在全區層層推薦選拔,命名表彰20名神農架林區勞動模范、10名五一勞動獎章。
提升素質,培育勞模精神文化。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通過勞模道德講堂、 開展“綠色崛起,美麗幸福神農架”演講比賽、“爭做文明開放的神農架人”等職工各種活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
開展勞動競賽,搭建勞模創建平臺。圍繞科教興區和人才強區戰略,充分發揮工會“大學校”作用,廣泛開展崗位練兵、勞模結對、師徒幫教、技能培訓等活動。2015年創建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6家,舉辦職工各類技能培訓2000多人次,通過勞模和技能人才引領帶動團隊成員和職工廣泛參與合理化建議、技術攻關等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激勵職工在創業創新實踐中實現自我價值。
開展愛心幫扶,凸顯勞模時代精神。2015年通過調查了解到在社會各類幫扶救助外,仍然還有不少貧困家庭學生上學困難,還有部分留守兒童常年跟年邁的爺爺奶奶生活。針對這一情況,林區總工會下發文件,組織召開動員會,號召全區各級勞模獻愛心,對貧困家庭學生及留守兒童開展結對幫扶。51名勞模積極響應,用勞模精神激勵困難學子自強自立,用愛心與行動溫暖貧困家庭孩子,形成“助學+助業+勵志”的全程資助模式,把勞模結對幫扶從 “輸血”式幫扶向 “造血”式幫扶轉變。
重視勞模工作,營造“勞動光榮”氛圍。堅持以人為本,牢固樹立為勞模服務的理念,多措并舉,維護勞模的合法權益,解決勞模生活困難;應用勞模管理軟件和網絡平臺,及時掌握勞模的工作、生活、身體健康情況;通過開展勞模療休養活動,在省總工會的支持下,對困難勞模進行幫扶救助,落實退休勞模經補貼待遇,加強勞模先進事跡宣傳,營造尊重知識、尊重勞動、尊重人才、學習勞模、爭當勞模的良好氛圍。
《工友》:該項工作的實際效果如何?請以具體事例說明。
龔軍:神農架全國勞模姚輝甘于孤寂堅守在科研一線,以堅韌不拔、積極奮進的精神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升研究能力,展現了當代神農架人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先鋒作用。他與團隊成員悉心研究神農架生物多樣性,創新成果達20多項;神農架林區公安局刑警支隊副支隊長、省勞模董平安從警20年多年,始終戰斗在公安工作的最前線,被神農架百姓親切稱為“華中屋脊”上的“平安哥”。他帶領15名團隊成員,年偵破案件達120 件次,有力維護了林區社會治安,發揮了勞模的示范引領和傳、幫、帶作用。
勞模、五一勞動獎章推選的重要平臺——勞動競賽,贏得各基層工會的高度配合和職工的熱情參與。去年以來,全區以旅游業為龍頭,供電、金融、建筑等各行各業職工勞動競賽活動競相開展,在廣大職工中掀起了“學技術、比技能、創一流”的勞動熱潮。去年全區舉辦各類勞動競賽項目20多個,參賽職工2000人次,職工提出合理化建議300余條,申請發明專利10件,技術改造創新項目8個。
《工友》:從目前來看,此項工作存在什么問題,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龔軍:神農架林區總工會把勞動競賽和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活動,作為培養選拔技能人才、評選先模的重要途徑,同時也作為調動和發揮職工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重要手段。但,目前神農架區域的競賽面和競賽內容比較單一,競賽內容涉及職工創新能力和創造性的較少。
作為一項系統性、綜合性較強的活動,勞動競賽要形成具有一定規模、能發揮重要效益、全社會重視的活動,僅僅依靠工會組織,很難達到很好的社會成效。尤其在基層工會人員少、資金緊缺的情況下,高技能人才培養、典型選樹工作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勞模活動開展有待常態化。
面對問題,林區總工會將采取措施,突出特色,總結推廣先進典型做法,擴大外延,不斷激發廣大職工參與熱情與創造合力,進一步加強工會干部隊伍建設,提高服務基層能力和水平。
《工友》:您如何看待該項工作?或者說該項工作給您帶來的啟示與思考。
龔軍:神農架林區開發建設46年來,積累了寶貴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形成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克難勇進、奮發圖強”的神農精神,這與我們倡導的偉大勞模精神不謀而合。我們將通過對神農精神、勞模精神的傳承、宣傳,激發職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特別是在當前神農架打造世界著名生態旅游目的地過程中,林區總工會將運用“互聯網+”,打造職工眾創空間,通過對職工就業培訓、創業扶持等,提升勞模自豪感,引領廣大職工踴躍創新、創業,為神農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