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 鑄張鵬翔李青松,3,4衡獻偉
(1.貴州省礦山安全科學研究院,貴州省貴陽市,550025; 2.貴州省煤礦瓦斯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省貴陽市,550025; 3.貴州安和礦業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貴陽市,550025; 4.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省焦作市,454150)
2005-2014年貴州煤礦事故統計分析與建議?
肖 鑄1,2張鵬翔1,2李青松1,2,3,4衡獻偉1,2
(1.貴州省礦山安全科學研究院,貴州省貴陽市,550025; 2.貴州省煤礦瓦斯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省貴陽市,550025; 3.貴州安和礦業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貴州省貴陽市,550025; 4.河南理工大學,河南省焦作市,454150)
通過對貴州2005-2014年煤礦安全生產事故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得出貴州煤礦產能逐年提高、安全生產形勢呈現穩步好轉、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逐年下降的趨勢。對貴州省煤礦事故發生的類別、企業性質、事故發生時間、所屬區域等進行規律分析,查找各類事故發生的原因并根據經驗進行總結,給出加強基礎研究,采用先進技術、裝備等預防和減少煤礦事故的相關建議。
煤礦事故 統計分析 事故發生類別 企業性質 事故發生時間 所屬區域
近十年來,貴州省煤礦生產力大幅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總體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與全國平均水平仍有差距,煤礦事故總量依然較大,安全生產水平提升空間仍然很大。貴州省煤礦瓦斯、水、頂板、機電運輸等各類災害嚴重,特別是瓦斯災害常引發重大、特大事故,嚴重威脅著煤礦從業人員的生命安全,給煤礦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對事故進行剖析,查找貴州省煤礦事故致因,提出預防措施和建議,可以為進一步提高煤礦安全生產水平提供依據。
1.1 總體分析
煤炭是貴州省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地位顯著。2005年以來,為預防和減少煤礦各類事故的發生,貴州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的煤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技術規程,啟動了《保護礦工生命安全特別行動》等各項安全生產活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保持了煤礦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好轉的態勢。
表1 2005-2014年貴州煤礦事故特征統計
表1為2005-2014年貴州煤礦事故特征統計,從表1可以看出,2005年以來,貴州省煤礦在產量大幅增長的情況下,煤礦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百萬噸死亡率實現了逐年下降。在礦井數量由2149個變為808個的同時,產量由2005年的1.0795億t增加到2014年的1.97億t;煤礦事故起數由原來的521起減少到12起,下降了97.7%;死亡人數由837人降低到59人,下降了93.0%;煤炭百萬噸死亡率由7.75降低到0.319,下降了95.9%,目前居全國第九位;從2008年開始,連續7年煤礦特別重大事故保持為零,重大事故、較大事故在起伏中總體呈現下降趨勢,究其原因是與煤礦從業人員的技術、管理水平不斷提升,設備不斷改進,安全監管日益完善有關。
1.2 按事故類別分析
貴州煤礦事故類型根據致因不同分為瓦斯事故、頂板事故、水害事故、放炮事故、運輸事故、機電事故等不同類型。2005-2014年對煤礦事故按致因分類統計見表2。
表2 2005-2014年貴州煤礦事故類型統計
由表2可知,煤礦頂板事故的發生次數1338起,占總數的52.8%,死亡人數1575人,占總數的40.6%,分析原因認為貴州省煤礦尤其是中小型煤礦頂板管理不到位,采掘工作面礦壓發生變化后,未能及時根據實際情況加強頂板支護是事故的主要致因。瓦斯事故344起,占總起數的13.58%,但死亡人員卻有1166人,占總人數的30.06%,事故影響大,單起事故死亡人數最多,達3.39人/起,分析其原因認為,一方面是部分企業重生產輕安全;另一方面是瓦斯治理工作不到位,瓦斯抽采不達標、四位一體防突措施未有效執行,隱患排查不認真,瓦斯超限隱患重視不夠。
1.3 按企業性質分析
貴州省煤礦按企業經濟類型主要分為國有重點煤礦、國有地方煤礦、國有控股及股份制企業、鄉鎮煤礦等。2005-2014年貴州國有煤礦事故起數304起,占總起數的12%,死亡人數517人,占總人數的13.3%;鄉鎮煤礦事故起數2229起,占總起數的88%,死亡人數3369人,占總人數的86.7%。鄉鎮煤礦多為中小煤礦,技術人員匱乏,安全投入極少,安全生產設備設施落后、短缺嚴重,安全管理制度混亂,多數煤礦存在超能力、超強度、越界開采等安全生產隱患,亟需加強整頓、關閉。
1.4 按事故發生時間分析
對2005-2014年貴州省煤礦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按月份分別進行累加統計分析,如圖1所示。
圖1 煤礦事故月份分布圖
由圖1可知,各月發生煤礦事故死亡的人數與煤礦事故發生的起數的增減趨勢基本一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大于煤礦事故發生起數,事故的發生起數和死亡人數在不同月份具有明顯的不同。每年中,2月份因農歷春節放假等原因,煤礦事故發生起數、死亡人數最少。3月、4月因為節后復產、市場需求旺盛,且季節變化,瓦斯涌出異常,導致事故多發,出現反彈現象。夏季的8月、10月份氣溫、環境變化大,從業人員受影響較大,特別是8月份傷亡人數最大。因此在事故反彈月份和事故死亡人數最大的月份應加強煤礦安全管理,為從業人員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適當降低勞動強度,減輕工人的作業和心里負擔,保障工人的身心健康。
1.5 按所在區域分析
貴州省各市(州)煤層賦存條件不同,開發力度不等,技術水平不同,發生煤礦事故的概率也大小各異。將2005-2014年貴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按照生產市(州)分類,如表3所示。
表3 2005-2014年貴州煤礦事故地域分布
由表3可知,六盤水市、畢節地區煤礦事故發生起數、死亡人數最多。六盤水煤炭資源豐富,煤礦數量多,畢節地區煤炭熱量高、煤質多為高度煤化的無煙煤,這兩個區域范圍內存在多個省重點產煤縣,也是國家確定的煤礦安全重點縣,煤層瓦斯含量高,地質地形條件復雜,煤礦災害嚴重。
2.1 2005-2014年煤礦事故變化特征
貴州煤炭行業隨著非法采煤窩點的取締,小煤礦的不斷關閉和整合,逐步實現了煤礦規模大型化,生產作業機械化。煤礦生產安全也由非法采煤窩點的零基礎,到安全生產水平逐步提高,頂板事故、水害事故等得到了有效控制,部分市(州)實現了煤礦零事故的突破和保持。
圖2 2005-2014年煤礦不同類型事故起數
2005-2014年煤礦不同類型事故起數如圖2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煤礦事故起數整體呈現下降趨勢。頂板事故起數明顯高于其他事故,運輸事故、水災事故、放炮事故、機電事故、瓦斯事故等起數在總體下降的趨勢中,在中間年份有起伏波動。瓦斯事故波動較大,其中2009年較大瓦斯爆炸事故同比增加6起,2013年,瓦斯爆炸事故同比增加6起。
2005-2014年貴州省市(州)煤礦事故起數如圖3所示。由圖3可以看出,貴州省市(州)煤礦事故起數在波動中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截至2014年,貴陽市、黔東南州已保持了3年零事故,遵義市、銅仁地區保持了2年零事故,僅六盤水市、黔西南州、畢節市仍有煤礦事故發生。
圖3 2005-2014年貴州省市(州)煤礦事故起數
2.2 嚴重缺乏基礎數據
貴州省煤炭資源一般埋藏較淺,煤層出露地點較多,采掘入門條件較低。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貴州經歷了非法采煤窩點、小煤窯等混亂無序的開采,采空區、礦井巷道等錯綜復雜,有些甚至越界開采。很多中小煤礦未開展水文勘察、老窯開采活動、積水情況調查、地質詳勘、瓦斯地質、煤層基本參數測試等基礎工作。
2.3 安全意識不足
貴州省煤礦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不高,法律意識不強,安全意識不足,對煤礦災害事故隱患不能及時發現、辨識,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未能消除事故威脅。如支護方式變革后,采面懸頂面積過大,或者單體支柱時間過長失效時,煤礦管理和技術人員不重視,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情況下,導致采面來壓大面積垮塌事故的發生;遇到地質構造帶、煤層變厚、變軟,未能引起足夠重視,不加強地質勘探和進行地質預警,易引發各類地質災害;煤與瓦斯突出的礦井,在瓦斯監控數據超限,甚至出現突出預測指標值超限、鉆孔出現噴孔等動力現象時,仍未得到足夠重視,不采取任何防突措施,不按照要求進行瓦斯抽采,導致煤與瓦斯突出事故發生,造成大量煤礦作業人員傷亡。
2.4 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術水平低
貴州鄉鎮煤礦尤其是小煤礦未按規定提取和使用安全費用,通風、排水及運輸系統不完善,瓦斯監測監控系統、瓦斯抽放系統、人員定位、壓風自救系統未安裝,礦山救護裝備不足,應急救援物質匱乏,導致煤礦隱患多,防災能力差。部分煤礦開展了采煤工藝、支護方式和運輸方式改革,但是缺乏熟練的工人和管理人員,相應技術水平低,導致了頂板事故、運輸事故、機電事故的發生。
2.5 安全設備落后
安全生產裝備水平低。雖然近幾年來煤礦安全狀況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與國外,甚至全國相比,由于煤礦地質地形復雜,煤層賦存自然條件差,技術和管理水平低,部分鄉鎮中小型煤礦仍采用原始或者落后的開采方式如炮采等。安全裝備如煤礦便攜式瓦斯報警儀數量不足,部分突出礦井仍在使用已經淘汰甚至嚴禁使用的風鎬等進行破煤作業。煤礦裝備落后尤其是打鉆設備落后,技術水平差,抽采鉆孔不能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施工,不能對深部煤體瓦斯進行有效抽采。
2.6 安全措施、管理制度缺失或執行不到位
部分煤礦未按照規定要求制定相關安全管理制度,管理人員對煤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術措施視而不見,或者執行不到位。安全檢查走過場,隱患排查工作流于形式,導致煤礦事故隱患未得到有效消除。部分煤礦安全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為了短期經濟利益,放任煤礦非法作業,對下達的整頓指令不能進行跟蹤落實,導致事故發生。
(1)加強人員培訓,強化安全意識。根據海因里希安全法則可知,事故的發生都是井下災害征兆未被有效辨識,隱患未得到及時處理引起的,煤礦事故可防、可控、可治。要強化煤礦從業人員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識培訓,注重安全技術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煤礦從業人員的自我保護能力。
(2)加強與科研院所參數測試、構造探測等方面的合作,開展“政、產、學、研、服務”新型生產模式。貴州省煤礦地質構造復雜多變,隨著煤礦開采深度的增加,煤與瓦斯突出危險性不斷增大,煤礦生產條件更加惡劣。為防止煤與瓦斯突出等造成的較重大事故,煤礦需要及時了解國家及省政府相關政策,加強與科研院所、高校間的合作,開展“政、產、學、研、服務”相結合的新型生產模式。結合礦區特點,加強突出機理、瓦斯基本參數測試、構造探測等基礎研究,治本攻堅解決煤礦實際技術難題,提高煤礦的防突能力和技術水平。
(3)加強安全監管。建立健全煤礦安全監管體系和工作機制,建設安全監管隊伍,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文明執法,深入基層一線,加大對轄區煤礦尤其是中小煤礦的監管,提升煤礦生產水平。強化煤礦安全監管中駐礦安監員的第一道防線作用,對駐礦安監員進行煤礦專業培訓,加強其相關知識的培訓和管理,提高監管隊伍質量。
(4)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煤礦企業制度是管理的保障,煤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是從業人員的行動指南,需要明確、科學、可行。根據國家公布的制度建設要求,并結合煤礦實際條件,建立煤礦安全規章制度體系,健全安全管理機構,配備安全管理人員,嚴格執行規章制度,有效地開展煤礦安全生產管理。
(5)采用先進的技術、工藝及裝備。先進的技術、適應煤礦實際生產條件的工藝和裝備是保障煤礦安全、消除重大事故隱患、防治煤礦災害的保障。堅決淘汰國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穩步提高煤礦機械化水平;優化煤礦系統布局,提高煤礦抗災能力;建立煤礦井下安全監控系統,對煤礦井下瓦斯涌出情況、作業動態、地應力變化、煤巖體破裂情況、微震事件等進行實時監測監控。不斷開發利用安全新技術,依靠精良的裝備,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煤礦事故類別中頂板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最多,月份中3月份、8月份事故多發,市(州)分布上,六盤水市、畢節地區煤礦災害最為嚴重,企業性質上,鄉鎮中小煤礦事故發生較多。10年來貴州省通過采用先進的機械設備,提高煤礦安全技術力量,完善煤礦安全管理制度,加強煤礦安全監管力度,在保證產能逐年提升的同時,實現了各市(州)煤礦各類事故起數、死亡人數逐年下降,呈現穩步好轉的趨勢。但隨著煤礦采掘深度不斷增大,煤礦各類地質因素尤其是瓦斯條件更加復雜、難以防治,需要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針對區域特點研發新技術、新裝備,有效預防煤礦各類災害事故的發生,保護從業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
[1] 貴州煤礦安全監察局.2005~2014年度貴州省煤礦安全生產事故分析報告[R].2006,5-2015,5
[2] 朱月敏.煤礦安全事故統計分析[D].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12
[3] 張志業,柳曉莉.2006-2011年煤礦死亡事故統計分析[J].煤,2012(4)
[4] 魏紅州.煤礦事故人因失誤因素的灰色模糊分析與研究[D].太原理工大學,2007
[5] 呂海燕,張宏元,王便文.對生產安全事故統計指標體系改革的思考[J].中國統計,2003(11)
[6] 陳娟,趙耀江.近十年來我國煤礦事故統計分析及啟示[J].煤炭工程,2012(3)
[7] 李濤,王林元,康峰等.基于多元方差分析的傷亡事故統計分析方法研究[J].石油化工安全環保技術,2014(2)
[8] 房耀洲,劉明舉,魏建平等.我國煤礦事故特征及對策研究[J].煤炭技術,2007(12)
[9] 劉亮,劉毅,劉明舉.2002~2003年我國煤礦死亡事故統計分析[J].煤炭科學技術,2005(1)
[10] 徐青云,趙耀江,李永明.我國煤礦事故統計分析及今后預防措施[J].煤炭工程,2015(3)
[11] 鄧奇根,劉明舉,趙發軍.2008年我國煤礦事故統計分析及防范措施[J].煤炭技術,2010(6)
[12] 張吉苗.煤礦事故致因理論及安全管理對策[J].中國煤炭,2013(6)
[13] 劉玉朋.煤礦安全管理系統動力學分析[J].中國煤炭,2012(8)
(責任編輯 張艷華)
神華集團首個煤炭采空區光伏項目并網成功
近日,神華集團首個采空區光伏發電項目——陜西大柳塔50 MW光伏項目成功并網發電,標志著神華集團在煤炭采空區土地綜合利用方面邁出了堅實一步。據了解,為了落實國家能源戰略革命,神華集團加快風光核氫等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積極探索采空區光伏發電項目可行性,努力打造清潔能源新增長極。該項目位于神東煤炭集團大柳塔煤礦礦區采空區與塌陷區,規劃光伏發電100 MW,一期并網規模為50 MW,年平均上網電量7069.8萬kW·h,不但能為當地提供清潔能源,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廠相比每年也可節約標煤約22694 t。
Accident statistics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f Guizhou coal mines from 2005 to 2014
Xiao Zhu1,2,Zhang Pengxiang1,2,Li Qingsong1,2,3,4,Heng Xianwei1,2
(1.Guizhou Mine Safety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2.Guizhou Coal Mine Gas Preven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3.Guizhou Anhe Min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Co.Ltd.,Guiyang,Guizhou 550025,China; 4.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Henan 454150,China)
By statistically analyzing coal mine safety production accident of Guizhou from 2005 to 2014,this paper found that production capacity of coal mines in Guizhou increased year by year;safety production situation has improved steadily;the number of accidents and fatalities decreased year by year.After studying the category of accident occurrence,the nature of enterprises,time of the accidents and where the accidents occurred,this paper figured out the cause of different kinds of the accidents and several related experience,associated with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basic research and adopting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to prevent and reduce coal mine accidents.
coal mine accident,statistical analysis,accident category,enterprise nature, time of accidents,belonging region
TD77
A
肖鑄(1965-),男,高級工程師,學士,主要從事煤礦設計、瓦斯防治、安全工程與技術等方面的工程技術服務和科研工作。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2012BAK04B07),貴州省科學技術廳攻關項目——煤礦瓦斯災害防治創新能力建設(黔科合院所創能〔2009〕400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