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橋
環境外交
黃春橋
一個地區局部生態環境的惡化也會引起全球的生態災難,環境領域的“蝴蝶效應”早已為人們所熟知。生態環境的這種系統性、整體性關系著全人類的共同利益,面對環境災難,誰也不能獨善其身。環境問題的特殊性決定了它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需要全人類的智慧來共同解決。隨著和平與發展成為世界潮流,生態環境問題日漸凸顯,以環境為議題的事務活動開始占據國際外交的重要舞臺。今天,我們可以在各大媒體上看到國際環境外交的各種報道,京都議定書、巴黎氣候大會等日漸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某種程度上環境外交的開展與傳播使人們對環境問題的興趣與關注逐漸加深。

書名:《國際環境外交》作者:夏堃堡出版社:中國環境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8月
環境外交是外交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是政府間通過談判和協商處理國際環境關系的藝術與實踐,目的是達成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條約、協議或無法律約束力的宣言或指南,以采取共同行動來解決全球、區域和各國的環境問題,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同于以處理戰爭與和平的傳統外交,環境外交的中心是處理環境問題。環境外交通過調整人的環境行為,來調整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以及調整國家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從1972年斯德哥爾摩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到1992年里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再到2015年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國際環境外交不斷取得突破;從《保護臭氧層維也納公約》到《蒙特利爾議定書》,再到《關于汞的水俁公約》《巴黎協定》,一系列的國際環境合作成果不斷豐富;多邊環境機構、多邊談判、環境保護資金來源、能力建設和技術轉讓等國際環境管理體制不斷完善等,為應對全球的環境問題作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當然,國際環境外交也十分復雜,涉及國家利益與人類共同利益、國家環境權與國際環境權、代內公平與代際公平、共同責任與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技術轉讓與知識產權保護等問題,環境外交不僅僅涉及環境,它還關系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方方面面,是大國與小國、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博弈的舞臺。因此,國際環境合作也存在著協議履行、資金提供、技術轉讓等不到位甚至缺位的問題。
《國際環境外交》一書全面系統地梳理了國際環境外交的歷史發展脈絡,對國際環境管理體制、國際環境法立法原則、過程、現狀等進行了客觀、清晰的敘述與評價,同時,也對中國的環境外交歷程與成果進行了回顧和總結,為今后的環境外交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也為人們更深入地理解環境問題打開了一扇窗。

書名:環境外交官手記作者:夏堃堡出 版 社:中國環境出版社出版時間:2009年12月

書名:環境外交官紀事作者:夏堃堡出 版 社:中國環境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8月
《環境外交官手記》與《環境外交官紀事》是姊妹篇,兩本書相輔相成,作者采用紀實的文學手法將自己所親歷的環境領域國際合作與外交進行了全面展現。通過這兩本書,讀者可以領略到一個曾經工作在國際環境外交一線的環境外交官的獨特人生經歷和工作風采,也可以了解到國內外環境外交的諸多細節故事,從而豐富對環境外交的認識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