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存筆
(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
焦作至濟源至洛陽城際鐵路黃河特大橋方案研究
鄭存筆
(中鐵上海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上海 200070)
黃河特大橋是新建鐵路焦濟洛城際鐵路跨越黃河的控制性工點,初步擬定(60+12×100+6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6×(100+100) m部分斜拉橋、2聯(100+2×200+100) m 獨塔斜拉連續剛構組合橋、12-108 m連續鋼桁梁等方案,并對各個方案的優缺點進行分析比較,最終選擇(60+12×100+6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作為跨越黃河的推薦方案。
焦濟洛城際鐵路 黃河特大橋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 方案研究
黃河特大橋是新建鐵路焦濟洛城際鐵路跨越黃河的控制性工點,位于西霞院反調節水庫下游,距西霞院水庫大堤2.0 km,并平行位于在建洛吉快速通道黃河大橋下游200 m以外,全長8 500 m。橋梁沿途依次跨越G245、專用線、黃河、焦柳線等工點,包含吉利高架車站。
鐵路為雙線城際鐵路,設計時速為200 km,設計荷載為ZC活載,設計洪水頻率為1/300。
通航等級:根據黃河航務部門意見,黃河按內河Ⅳ級航道考慮,凈高8 m,凈寬80 m。
最高通航水位:流量3 000 m3/s時的水位,并考慮30年淤積值2.85 m。
設計流量:11 000 m3/s。
設計水位:采用流量11 000 m3/s時的水位,并考慮50年淤積值5.37 m。
地震基本烈度:沿線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值為0.10g,地震動反應譜特征周期分區為二區。
橋位區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具有大陸性季風氣候特征,具有春季多風、氣候干旱,夏季炎熱、雨水集中,秋季晴和、日照充足,冬季干冷、雨雪稀少的顯著特點。全年四季分明,熱量、降水量隨時間分布具有顯著的季節性特點。全年日照時數為2 141.6 h,四季分布為夏多冬少,春秋居中,主要氣象數據見表1。

表1 主要氣象要素一覽
橋位區屬黃河中游尾段,地形綿延起伏,丘、谷相間,多呈條帶狀、壟臺狀;塬面開闊較平坦,微向河谷平面傾斜,高級塬與低級塬的高差一般十米或數十米,最大達百米以上;丘陵區地形起伏較大,自然坡度一般10°~15°,局部較陡,海拔高程120~310 m,相對高差150 m;沖溝發育,丘間谷地底部呈"U"形或箱形,侵蝕作用較強,植被較發育。
橋位區的地層巖性:表層為風積相粉土、粉質黏土,下部為砂類土夾粉質黏土,含鈣質結核,底伏第三系黏土巖,局部基巖出露。主要不良地質體為表層的濕陷性黃土。
線路跨越黃河處位于西霞院反調節水庫下游,距西霞院水庫大堤2.0 km。除西霞院水庫外,黃河上游修建有三門峽水庫、小浪底水利樞紐。小浪底水利樞紐位于河南省洛陽孟津縣與濟源市之間,距離三門峽水利樞紐下游130 km、洛陽市以北40 km的黃河主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積69.4萬km2,占黃河流域面積的92.3%。壩址所在地南岸為孟津縣小浪底村,北岸為濟源市蓼塢村,是黃河中游最后一段峽谷的出口。小浪底水利樞紐壩高281 m,正常水位275 m,庫容126.5億m3,淤沙庫容75.5億m3,長期有效庫容51億m3,千年一遇設計洪水蓄洪量38.2億m3,萬年一遇設計洪水蓄洪量40.5億m3。死水位230 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 m,防凌限抽水位266 m。防洪最大泄水量17 000 m3/s,正常死水位泄水量略大于每秒8 000 m3。
西霞院反調節水庫是黃河上最后一級能夠發電的工程,該工程可對小浪底水庫不穩定流進行調節,可以保證下游工農業水并增強下游稀釋和納污能力。西霞院壩頂高程139 m,水庫正常蓄水位134 m,汛期限制水位131 m。百年一遇設計滯洪水位132.56 m,五千年一遇校核滯洪水位為134.75 m。
據《黃建管[2007]48號文》第十二條、第十六條之條文說明、第十七條之規定,“在黃河干流及渭河、沁河、大清河支流下游的河道管理范圍內修建橋梁應采用全橋渡跨越方式”、“潼關—桃花峪河段主槽孔跨不小于80 m,灘地孔跨不小于40 m”。
橋位處上游500 m為在建的洛吉快速通道黃河大橋。洛吉快速通道建設標準為一級公路、雙向4車道,由洛陽市公路局投資建設。洛吉快速通道黃河大橋已開工,其主橋采用1-(55+12×100+55)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本次研究了100 m及200 m兩種主跨方案。
在方案的選擇上,本次研究了(60+12×100+6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6×(100+100) m矮塔斜拉橋、2聯(100+2×200+100) m 獨塔斜拉連續剛構組合橋、12-108 m連續鋼桁梁等方案。
6.1 (60+12×100+6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方案
主梁采用單箱單室變高度箱形截面,跨中及邊支點處梁高4.6 m,中支點處梁高7.0 m。主梁除0號梁段、邊孔直線段在支架上施工外,其余梁段均采用掛籃懸臂澆筑施工。連續梁橋墩采用圓端形實體橋墩,基礎采用鉆孔樁基礎。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橋是一種成熟橋形,其特點為:整體性好,施工方便,材料用量經濟,抗扭剛度大,在結構受力和變形特性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在城際鐵路的運營階段,連續梁橋所需的維護也較少,更能給乘客帶來舒適感。在景觀上,本橋與上游500 m處的洛吉快速通黃河公路大橋交相輝映,給人以簡潔之美(如圖1)。

圖1 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示意
6.2 6×(100+100) m矮塔斜拉橋方案
主梁采用單箱單室變高度箱形截面,索塔采用H形鋼筋混凝土結構,梁頂面以上全高20.0 m,橋墩為鋼筋混凝土實體結構,中塔墩與主梁固結,邊墩墩頂設置支座;斜拉索橫向為雙索面布置,縱向半扇形布置;索鞍采用粉絲管形式。主梁施工采用掛籃懸臂現澆法,基礎采用鉆孔樁基礎。
矮塔斜拉橋是連續梁與斜拉橋相結合的現代橋形。與連續梁相比,矮塔斜拉橋梁高較低,橋塔可以創造標志性的景觀,但其結構受力復雜、施工周期長、難度大、造價及養護費用高,而且在高速列車荷載作用下,結構耐久性較差,遠期養護工作量大(如圖2)。
6.3 2×(100+2×200+100) m 獨塔斜拉連續剛構組合橋方案
(100+2×200+100) m 獨塔斜拉連續剛構組合橋主梁采用單箱雙室截面,兩邊腹板為直腹板,斜拉索采用箱外錨固形式;索塔采用曲線鉆石形橋塔,橋面以上塔高66 m,橋面以上塔的高跨比為1/3;斜拉索采用空間雙索面體系,斜拉索梁上間距 6 m,塔上間距為1.6 m和1.7 m;索塔與中主墩結合,中主墩為箱形截面,兩邊主墩采用雙薄壁墩柱。

圖2 部分斜拉橋類似結構示意
修建大跨徑橋梁可減少基礎工程總量,降低水中施工難度。同時,大跨度橋梁方案在河道內布設的橋墩最少,阻水面積小,利于黃河主槽泄洪,對中低水位和中高水位洪水流向干擾小,對黃河以及大堤防洪、導流工程影響很小。
但大跨度橋梁的主孔跨與上游的洛吉快速通道的主控跨不一致,一是造成結構上的浪費,二是斜拉橋的造價昂貴,上部結構施工難度大、施工周期長,后期的養護維修難度大、費用高(如圖3)。
6.4 12-108 m連續鋼桁梁
主橋采用12-108 m連續鋼桁梁結構形式。橋面系結構采用矮橋面系結合梁結構形式,在節點橫梁之間設置一道中間橫梁,混凝土橋面板參與體系受力。本橋鋼桁梁采用半懸臂拼裝法架設。

圖3 (100+2×200+100) m 獨塔斜拉連續剛構組合橋類似結構示意
連續鋼桁梁受力合理,制造、運輸、安裝便捷,通透性好,水中基礎規模小,但主橋跨度與上游公路橋梁對孔稍差。鋼桁梁造價高,運營過程中耐久性、穩定性不如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噪音大,且后期養護維修費用較高(如圖4)。

圖4 12-108 m連續鋼桁梁類似結構示意
4個方案的技術經濟比較如表2。

表2 技術經濟比較
綜合考慮經濟造價、施工養護難度及環境協調等方面的因素,最后決定選擇(60+12×100+6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方案。
黃河特大橋是新建鐵路焦濟洛城際鐵路跨越黃河的控制性工點,在綜合考慮了經濟造價、施工養護難度及環境協調等方面的因素后,主橋采用(60+12×100+60)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梁跨越主河槽。橋位處黃河南北岸無堤,灘地鐵路橋梁均采用多跨40 m簡支箱梁,其余山地鐵路采用32 m簡支箱梁。
[1] TB10623—2014城際鐵路設計規范[S]
[2] TB10002.1—2005鐵路橋涵設計基本規范[S]
[3] 陳金旺.吉利黃河大橋橋型選擇與總體設計[J].交通標準化,2009,20(4):13-17
[4] 宋新安.洛陽黃河公路大橋總體設計[J].河南科學,2009,27(4):461-464
[5] 嚴國敏.現代斜拉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1996
[6] 和丕壯.橋梁美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6
[7] 史福明.開封黃河公路二橋橋型方案研究[J].河南科學,2004,22(4):542-546
[8] 趙卓,王健,孟磊,等.河南省境黃河公路橋的分析研究[J].河南科學,2006,24(6):869-873
[9] 楊靜成,李振華,等.焦作至濟源至洛陽城際鐵路方案研究[J].鐵道勘察,2015(2):79-82
[10]楊帆,徐升橋,劉永鋒,等.包神線黃河特大橋總體設計[J].鐵道勘察,2007,33(Z1):10-13
Research on the Bridge Type Scheme of Jiaozuo-Jiyuan-Luoyang Intercity Railway Yellow River Bridge
ZHENG Cunbi
2016-07-27
鄭存筆(1984—),男,2007年畢業于北京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工學學士,工程師。
1672-7479(2016)05-0095-03
U488.21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