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倪錫婷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 四川成都 610000
現代建筑外部裝飾設計中材質語言發揮的作用分析
文/ 倪錫婷 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 四川成都 610000
在現代建筑的外部裝飾設計中,材料是人最能真實體驗到的,它是通過材質語言,即材料與人之間傳達溝通的工具,傳達材質本質的特征。不同的材質有著獨特的自身性質,通過建筑的外部裝飾表達著不同的風格,深入了解現代建筑裝飾設計中材質語言發揮的作用,能夠更好的發揮材料特性,合理發揮材料共性與個性特征,有效提高建筑設計水平,以實現其綜合效益。
現代建筑;裝飾;設計;材質語言;作用
圖1 靈溪小鎮商務酒店鳥瞰圖
本項目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冕寧縣的攀西靈山景區,依托當地彝族文化的歷史沉淀,以自然生態環境在載體,打造供游人觀光的生活配套設施,發揮山下地理區位和資源優勢,打造特色的休閑度假品牌--靈溪小鎮商務酒店,參見圖1。靈溪小鎮位于起步區的度假區占地僅1116畝,地形總體上較平坦,南北向高差變化不大,地勢北高南低,相差8.3米,東西向高差變化較大,西高東低,高差有54.4米。在靈溪小鎮商務酒店建筑設計過程中,在滿足旅游和體現當地彝族文化的基礎上,對建筑裝飾設計的材質語言作用進行深入探索,以提高商務酒店設計質量。
現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建筑的外部裝飾提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材質的合理運用是建筑設計和實現建筑美的現實基礎,在材料選擇過程中,人們不僅僅關注材料本身的實用性與功能性,同時還對材料的審美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更為看重材料對于建筑設計效果的提升。設計師面對較多類型的材料難以選擇,為此,需要設計師充分了解材料的材質語言,通過對比材質語言的作用,選擇出更為適合建筑的材料。結合項目工程,對建筑裝飾設計中材質語言的作用進行探究。
(一)材質語言具備質感語言,有助于提高建筑質感特性
材質質感語言,指的是人們在感官器官作用下所獲取的材料表面質地狀況的心理反應,在大腦不同區域相互作用與加工、視覺與觸角等協調下所獲取的材料特質的印象及感知。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進行材料選擇,需要綜合考慮技術條件、材料應用環境等因素,技術及環境不同,材料表面所展示出的特征及性能不同,從而給出不同質地的感受。人們通過視覺去觀察,通過觸感去感知,其對材料的心理感受并非是相同的。如在一些材料中,其表面的粗糙程度并非是由視覺所識別的,而是通過人的觸覺來判斷的,但隨著人們經驗的增加,視覺與觸覺協調從而獲得了實踐經驗,從而在觀察到材料表面狀況時,可以判斷出物體是光滑的或是粗糙的。質感語言,表達的就是材料的質感。如在建筑設計中應用不銹鋼材質或玻璃墻等,都可以改變建筑風格,給人一種明亮與干凈的感覺。在靈溪小鎮商務酒店建筑設計上,一層沿街的商業大量采用了玻璃門窗,給人一種敞亮與舒適之感,同時這種通透感能吸引游客的進入,便于營造商業氣氛。
(二)材質語言的形體語言,體現建筑風格與美感
材質語言的形體語言主要是材料形式與應用方法構成的一種形態,指的是事物在人們視覺中呈現的物體結構特征。在建筑設計與建筑裝飾領域,多會創新材料形體語言,以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與個性化需求。在對材料進行特定加工后形成一定的形態,不同形態的材料所蘊含的意義不同,在建筑設計與裝飾上所表現的效果不同。材料形態語言多表現為以下幾點:材質的自身屬性所表現出的獨特的材料語言;材料在經過設計或者認為加工后形成的新的材料語言,這類語言更富有規律性和審美性。例如木材由于自身的特性質軟,給人一種溫暖舒適的感覺,木材自身的紋理經過設計者的加工拼接,形成優美自然的線條美。如在靈溪小鎮商務酒店建筑外部裝飾中,大量采用木材和石材的裝飾材料,顏色溫暖且質地較輕,紋理優美的木材,與石材粗狂耐磨的材料性格,產生強烈的對比,突出了濃郁的鄉土特色。
(三)材質語言具備肌理語言,彰顯材質之美
材料肌理語言,指的是材料在自然環境下所具備的紋理。如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會形成相對粗糙的機理,而鵝卵石在水流沖刷作用下則會形成相對細膩而平滑的肌理。材料特性不同,其所具備的肌理不同。在很多時候,材料肌理語言的運用并非通過單個材料來展示的,而是通過建筑設計人員在一定的環境、空間與光線條件下,合理布置材料并展示其肌理之美,一般材料肌理應用量較多,如以鵝卵石鋪路,形成一種富有美感的小路。在建筑設計與裝飾領域,材料肌理富含著十分豐富的內涵,是十分重要的材質語言。在靈溪小鎮商務酒店設計時,考慮生態與環保因素,在設計上更為重視自然之美與生態之美。材料的選擇上做到就地取材,設計中盡量保持材料的本質特征,使建筑與環境和諧。
(四)材質語言的色彩語言,提高建筑設計美感
圖2 靈溪小鎮商務酒店效果圖
人們所觀察到的色彩,是通過光的反射作用呈現在人的眼中。色彩語言在建筑設計上,能夠十分直接鮮明的給與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引起人內在情緒的變化。如在建筑設計與裝飾中,選擇水果綠或粉紅色作為主要顏色,則可以表達出一種溫暖與細膩之感。而選擇一些明亮度較低、彩色度較高的顏色,如深藍,則能夠給人一種質樸感。人們在體驗建筑設計與裝飾效果時,第一印象就來自于建筑色彩效果。此外,色彩語言還直接決定了建筑裝飾的風格。在建筑設計過程中,除了應用材料自身屬性色彩外,為滿足設計與個性化需求,多需要對材料表面進行色彩加工,促使其發生顏色變化,通過應用人造色彩來呈現出不同美感。以玻璃材料為例,在對玻璃進行一定技術處理與加工后,在陽光作用下玻璃能夠產生不同色彩,并帶給人一張夢幻之美。色彩不同,帶給人感官上的感受不同。如圖2,在商務酒店的設計中為了結合彝族特色,墻面大面積使用暖色系的淺黃色涂料,屋頂和局部采用冷灰色,朱紅色的裝飾構件和木材都屬于暖色系,褐色由于既沒有黑色的無傾向性又不及棕紅色醒目,所以它在色彩構成上起了一個過渡、豐富、調和的作用。通過色彩對比方式,豐富了商務酒店建筑造型,如通過應用紅、黃、黑三色的運用,強調建筑外輪廓,讓建筑本身形態獲得更好展示,獲得了良好效果。
在現代建筑的外部裝飾中材料應用及材料形式表達,直接影響著建筑設計的效果,不同材料有著不同的材質語言,其語言又包括質感語言、形體語言、肌理語言與色彩語言等。不同語言在建筑設計與裝飾中所發揮的作用不同。經過設計實踐證明,設計者只有充分理解與發揮材質語言,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建筑設計的最終效果。在應用色彩語言時應尤為重視,給與精心設計以營造出預期效果。該設計實踐通過發揮材質語言作用,建筑整體設計水平較好,實現了其設計目標,獲得良好效益。
[1]代強.居室設計中材質語言之體現[J].美術大觀,2014,(3):101.
[2]王之千.材質語言與中國傳統民居建筑——以千燈傳統民居為例[J].大眾文藝,2014,(23):44-45.
[3]婁曉慶,楊麗莉.材質語言在現代建筑裝飾或室內外設計中的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5,(19):270-270.
[4]張金歌,封心宇.現代建筑表皮材料的語言表達[J].中外建筑,2009,(7):87-90.
[5]孫巍巍,劉松獲.當代西方建筑語言中的材質表意化[J].城市建筑,2010,(11):103-105.
[6]郝巍.材料與空間的平衡之美——現代纖維藝術在建筑室內空間的心理營造[J].宜賓學院學報,2011,(11):99-102.
倪錫婷(1989-)女,漢,四川成都,職稱:助理工程師,學位: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