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穎超
藝術品正在資產化、金融化和大眾化
文/鄭穎超




中國藝術品市場經歷了30多年的快速發展期后,整個市場的交易規模已近4000億元的水平,特別是拍賣市場的規模已經達到600億元至700億元的平臺規模。近幾年,藝術品開始超越房市、股市,躋身成為投資領域的新貴,越來越多的資本通過藝術品抵押、藝術品按揭、藝術品信托、藝術品基金等各種金融形式介入藝術領域。
藝術品金融近年來漸漸成為熱門話題。自中國出現拍賣公司以來,藝術金融已初具萌芽,雅昌藝術市場監測中心不久前發布《2015全球藝術市場年度報告》顯示,盡管全球經濟不景氣,但藝術品市場仍表現出強勁的生命力,其中純藝術類市場通過公開拍賣,獲得高達112億美元的總成交額。而隨著國內消費信托瞄上藝術品以及電商崛起,藝術品金融再次點燃投資者的熱情。
從2010年開始大規模發展,隨著金融資本不斷地進入藝術市場,市場對藝術品的投資收藏從簡單的個人愛好,衍生出一種新的財富管理類型。熟悉藝術品金融圈的人士可能比較了解:一幅1—2平尺的唐卡畫作在國內也就賣兩三萬元,但是同一幅作品到了歐洲市場,售價500萬元也不足為奇。
“從理論上講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拍賣的價格一與作品本身的好壞有關;二與現場有關,比如拍賣師、現場氣氛以及到場的藏家有關??傊馁u的價格會受很多偶然性因素的影響。其次,普通的受眾只會關注拍賣的價格,而這些拍賣數據只是來自于互聯網的搜索或者媒體的報道,而不是行內的真實價格,因為很多拍賣價格是不對外公開的。”中國最早從事藝術品基金管理的資深人士、2009年創辦北京德美藝嘉文化產業股份有限公司CEO董藝,日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拍賣只是藝術品經營的一個很小的鏈條,做藝術品全產業鏈肯定離不開金融化。作為致力于藝術品領域的專業公司,要完成藝術品全產業鏈的整體布局,形成了融藝術解決方案、藝術推廣、藝術金融、藝術公益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模式,具有運作和管理國內的當代藝術基金的豐富經驗。”

中藝財富文化藝術品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沙水兵在藝術品投資領域探索將近20年,從基礎研發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一點一滴地積累,期間經歷過許多挫折,但卻從未輕言放棄,最終開發了一套完整的集藝術品、金融、互聯網為一體的藝術品綜合服務平臺。這套創新的藝術品營銷模式,使中藝財富在整個藝術品投資行業遭遇“寒潮”的情況下逆勢上揚,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僅2015年銷售額就達21億元。沙水兵就藝術品金融的話題告訴記者:“中藝財富敢為天下先,以藝術品及其資源資產化、金融化、大眾化為主線,開創了1+6藝術品創新營銷模式,成立了中藝財富畫院,并設立了文化金融發展基金,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藝術品投資創新發展之路。作為中國藝術品綜合服務平臺,中藝財富在投資方式上也給出不同形式的選擇,我們的應用平臺從拍賣、認購、交易、微購、博寶等多種方式實現保值增值。”以中藝交易平臺為例,記者了解到,中藝財富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方式,遵循“公平、公正、公開”的規范原則,以藝術品的未來收益權等為交易對象,為各類文化藝術品提供專業化交易平臺,打造文化藝術品綜合電子交易服務中心。投資者通過三方支付方式出入資金,資金由中藝財富文化藝術品交易中心、通聯支付公司和建設銀行共同托管,實現資金的安全結算和有效監管。

沙水兵說,他一直未雨綢繆,思索如何讓藝術真正地走近人民,“書畫版權開發中心”的建立,讓中國執著于書畫藝術的普通老百姓有了市場需求?!爸兴囏敻煌顿Y1000多萬元從德國、日本等地購置了最先進的數字化保護設備,將近20年來收藏的10萬多幅當代名家作品進行版權開發并投放市場,從而讓藝術精品走出深閣,走下神壇。讓普通書畫愛好者能低價買入自己喜愛的書畫作品。同時,為了杜絕真假虛高、魚目混珠現象,中藝財富畫院特意將書畫復制品進行編號編碼,以維護書畫藝術品市場秩序”。
藝術品投資在當下的中國可謂如火如荼,隨著全國兩會關于文化事業的相關文件的逐步落實,人們對于藝術品收藏的熱情越發高漲,藝術品資源的價值被認知,較高的投資回報率也成為吸引買家入場的主要原因。
德美藝嘉《藝課堂》中董藝講過這樣一段話:藝術品的市場價格是有一級市場(畫廊)和二級市場(拍賣會)之分的。當整個大市場貨幣過度泛濫時,藝術品市場就會暴漲,藝術市場也會做出調整,一級市場一般波動不會太大,是相對穩定的;二級市場則會受到很大影響,但無論怎樣二級市場(拍賣)的價格都與藝術家本身的利益無關,只是從宣傳上可以提升藝術家的宣傳力度。其實在世的絕大多數藝術家作品是不上拍的,絕大多數藝術家的作品都是通過一級市場(畫廊)出售的,一級市場的體量是二級市場的幾十倍,所以拍賣只是冰山一角。


想收藏一幅冉冉升起的新星的作品,該參考畫廊還是拍賣市場的價格?面對跌宕起伏的價格,到底怎樣的價位才算合理?董藝認為,其實從國際上來看,拍賣公司拍賣的是一個藝術家5年前創作的作品,也就是說一個藝術家只有經過5年以上的一級市場上的消化吸收,包括學術上的磨練,拍賣會才受理。所以應參考的價格是畫廊的。畫廊對藝術家市場價格的定位其實是有一個標準的,比如八大美院剛畢業的新星藝術家,國畫系工筆畫剛開始是5000元一平尺,因為工筆的出產量很慢。而寫意花鳥、山水可能就1500元一平尺。而100cm×100cm的油畫可能賣到1萬到2萬元,但通過一段時間的推廣以及個人的曝光度增長,他的價格可能就會漲到4萬到5萬元。其次,短時間內藝術家作品價格增長太快不一定是好事,也不會長久。比如去年水墨作品就很熱,增長也很快,可以由6000元一平尺增長到1萬元一平尺,其實這是不正常的,短時期內翻4倍,這就等于是提前消費藝術家的創作能力。
從投資者層面上,價格相對較低的名家精品成長性會更佳,如果藝術品的投資者希望財務收益最大化,通常情況下應該購買不是很貴且有升值潛力的藝術品。當然,這需要練就一副好眼力和敏銳的嗅覺。
(文章來源: 中國企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