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樂子
旅游是泰國的世界名片,是泰國維系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是泰國國內生產總值的重要支柱。作為泰國的最大旅游客源國,中國對維系泰國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近年來,關于中國游客赴泰游的負面新聞不斷,為中泰旅游良性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為根除泰國旅游業長期存在的毒瘤,泰國政府9月重拳出擊嚴打赴泰旅游低價團。國內方面,泰國政府多部門針對涉嫌低價團的運輸與珠寶公司進行聯合執法;國際方面,泰國旅游與體育部長多次與中國國家旅游局負責人碰面商討旅游業未來發展問題,從法制層面為泰中聯合整治旅游業奠定基礎。泰中雙方正攜手構建文明旅游的市場,將赴泰旅游推向一個高品質、高標準的發展道路。
一、泰國旅游業發展現狀與政府舉措
旅游,與現代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代生活節奏快、壓力大,生存空間的擠壓和環境污染的加劇導致人們時不時就需要去一個環境優美、社會包容、人人友愛的地方寄情山水、放松身心。作為東南亞首屈一指的旅游大國,泰國以其舉世聞名的“黃袍佛國”、“微笑國度”、“中、印、西文明兼容并包”的人文風情,以及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成為東南亞最熱旅游目的地,位居世界十大旅游國度前列。
旅游業亦是泰國經濟增長的支柱產業,是其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2015年旅游業給泰國財政帶來2.23萬億銖的收入,創匯1.44億萬銖,增長了23.53%,預計2016年赴泰旅游人數會增加到3200萬人,旅游收入為2.3萬億銖。盡管泰國政局不時動蕩,但歷屆政府都大力扶持旅游業,社會各界也積極配合,從而使泰國旅游業能充分發揮優勢并取得世界矚目之成就。
現泰國巴育政府為振興經濟提出了三項政策: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超級產業集群政策和經濟發展特區建設,均與泰國旅游業的升級發展密切相關。
首先,泰國2015~2020年戰略性基礎設施發展計劃包括四大舉措:林查邦深海港口擴建、烏達拋機場擴建、物流系統升級、以及最近出臺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網絡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價值33000億泰銖的基礎設施建設將提高泰國公路的承載能力、增大機場容納量、提高交通運輸服務水平并加快旅游業的數字化升級。未來,泰國機場公司還將加快推動泰國旅游、貿易與國家競爭力的升級發展,并將泰國打造為區域民航的樞紐。
其次,泰國政府結合地區優勢制定的超級產業集群政策,設立十大目標產業作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這十大目標產業分別是:未來汽車、智能電子、高品質旅游、生物技術及高品質農業、未來食品、工業機器人、航空運輸、生物產業、數字產業和醫療健康產業。泰國政府致力于開發數字經濟(亦與旅游產業的虛擬化和便利化密切相關),將普吉和清邁作為數據中心和云服務開發項目初始階段的智能城市,實現旅游數字化。另外,高品質旅游的建設還與其他目標產業如醫療健康、生物技術與高品質農業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
再次,為更好地實現東盟一體化,迎接東盟經濟共同體,泰國政府效仿中國,接連頒布一批經濟特區(第一批包括:達府3縣14鄉、莫拉限府3縣11鄉、沙繳府2縣4鄉、大叻府空艾縣3鄉、宋卡府沙島縣4鄉;第二批包括:清萊府3縣21鄉、廊開府5縣22鄉、那空帕農府2縣13鄉、北碧府北碧縣2鄉、那拉提瓦府5縣5鄉),所有經濟特區的目標行業均涉及旅游及輔助業。
泰國政府以其強勢管理帶來的國內政局短暫穩定為契機,變經濟下行之危機為經濟改革之機遇,大力推動新經濟戰略的實施,力爭使泰國旅游業擺脫廉價、低端、沖突四起的狀態,逐漸跳躍到以文明、品質和數字為基礎的現代旅游服務業。九月,泰國政府多部門聯合執法,如火如荼開展的嚴打旅游低價團行動,正是泰國政府在這種大戰略背景下實施的具體舉措。
二、中國游客赴泰旅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根據泰國移民局數據統計,自2012年起,中國成為泰國最大的旅游客源國。2012年,中國人赴泰旅游達到278.686萬人次,比2000年增長了72.95%。2015年,赴泰旅游的外國游客人數為2988萬人次,同比增長了20.44%。其中,中國游客赴泰游790萬人次,占2015年赴泰旅游外國游客總數的26.55%。另據泰國旅游與體育部2016年公布的數據,2015年上半年,中國游客給泰國帶來旅游收入約57.29億美元,占其旅游收入總額的26.72%。
中國游客的迅猛增加,給泰國旅游業帶來豐厚收入的同時,也產生了不少問題與沖突,總結起來,大致可以歸結為以下四類:
第一,旅游市場不規范導致零元團橫行市場,游客旅游體驗度差、評價低,甚至遭遇黑導游強制購物引發的沖突。零元團并未給國家帶來切實利益,相反,卻為泰國旅游業健康發展埋下隱患。由于沒有一定的標準規范,拼價格帶來的低價團惡性循環,經營者對自己的商品和服務質量都不重視,游客對享受到的服務也不會滿意。旅游零元團的盛行一方面反映了泰國旅游市場的不規范以及旅游的經濟利益被極端放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國客源的消費層次和僥幸心理。
第二,赴泰旅游過程中游客基本需求不得滿足、甚至受到威脅后引發的沖突。所謂游客的基本需求指的是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對溫飽、安全和舒適方面的要求。游客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則容易與當地旅游相關服務者間形成較大矛盾沖突。今年3月在全球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的中國游客在泰自助餐廳用盤鏟蝦事件,事后調查發現眾多游客在旅途勞頓后被帶到這家據稱“一路上吃得最好”的餐廳。然而,餐廳除了空間小、菜品少、夾子不足外,游客用餐時間也被導游嚴格限制,一系列因素綜合導致了這狼狽一幕,并非僅僅由于“中國人沒素質”。
第三,中國游客與泰國土著間因為跨文化交際障礙而產生的文化沖突。由于不同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社會制度等,游客在跨文化旅游活動中將不可避免地面臨文化敏感、障礙、誤會甚至是沖突。由于中國游客在國外形象被標簽化、污名化更容易使國人在外旅游中遭遇有色眼鏡和雙重標準。這些跨文化沖突的產生一方面源于國人走出國門后缺少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和對本國文化與形象的擔當,另一方面,外國也常缺乏對對中國文化的理解與寬容。
第四,由于公民個人素質、規則與誠信意識淡薄引發的沖突。由于我國的公共產品與服務尚未富足,部分公民在國內確有搶占、亂占和違占公共資源之習慣,外出旅游后公共秩序感淡薄引發沖突、遭到詬病。對于泰國而言,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旅游業的暴利被極度放大,一線旅游服務人員的待遇又與游客購物回扣高度掛鉤,旅游失去了它的初心本意而變成了部分旅游從業者通過欺客、宰客攫取暴利的工具。雙方在個人層面對規則與誠信等意識淡薄共同導致了赴泰旅游中人為引發的問題與沖突。
三、構建高品質赴泰旅游的途徑
高品質旅游體驗是一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對于泰國而言,既需要規范旅游市場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包括完善基礎設施、培養高素質的旅游服務人員,在確保游客基本需求的同時,為游客提供最溫暖與愜意的旅游體驗。對于中國而言,作為赴泰旅游的最大客源國,應與泰國職能部門協同規范旅游市場,促進不同文明的了解與融合,普及必要信息并提升國人素養,從而真正實現旅游在平衡人與自然、人與人關系以及個人身與心之間的作用。經總結與思考,歸納泰國構建高品質旅游的途徑如下。
首先,多部門、跨國界聯合打擊零元團是規范旅游市場的第一步。赴泰旅游零元團實際就是一個旅游陷阱,不僅坑害游客而且破壞泰國形象。零元團并未給國家經濟出力,其奉獻的旅游人頭和費用都被環環相扣的旅游公司給剝削干凈。泰國總理巴育一再表示,絕不姑息零元團、低價團,絕不畏懼黑心旅游公司背后的任何勢力,要將零元團打擊至絕跡。9月初,泰國旅游部門即協同警察、軍方、反洗錢辦等多部門聯合對涉嫌零元團的旅游公司接連檢查,邁出規范旅游市場的第一步。
其次,泰國還需完善旅游基礎設施并加強相關服務業人員的專業培養。旅游事關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游客的基本需求。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中泰高鐵項目的推進和落實都為泰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機遇。基礎設施是滿足游客基本需求的基礎,而相關服務人員則是架起從冰冷的基礎設施到有溫暖的旅游體驗之橋梁。在中國國家旅游局公布的16名不文明游客涉及的10起旅游沖突事件中,發生在機場和飛機上的6起,起因包括航班延誤、座椅調整、空調關閉引發身體不適等。偶爾航班延誤、設備不靈在所難免,但若相關服務人員受過良好的專業培訓,及時有效的與游客溝通處理問題的話,相信可以有效化解旅途中的大部分沖突。
再次,泰中兩國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和電子平臺對文明旅游進行宣傳、監督并提供更人性化的公共服務。科技的不斷發展為方便世界各地游客信息通訊提供了方便。目前,中泰兩國的旅游服務的電子平臺尚處于初創階段。未來,完善的旅游電子服務平臺將革新旅游體驗,使游客在出游前可以便捷查詢旅游景點、預估旅游開支、查閱風俗人情、未親臨其境前先3D感受風土人情做好前期準備,防止因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的不同而產生誤會性的沖突。
最后,中泰雙方都需要完善旅游行業的法律法規,不僅要涵蓋旅游參與主體,還需明確出境旅游的秩序和規則,使各方充分了解不當行為之后的后果,增強相關規則的威懾與約束作用。文明旅游與高品質旅游互為因果,加諸之上的規則與戒條并不是高品質旅游的目的,而是為了約束個體行為,養成文明旅游的自覺與自律。
四、高品質旅游需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平衡發展
品質與品牌是未來旅游的發展方向。數字科技與人工智能將是推動建立未來旅游的工具。高品質的旅游離不開物質基礎的支撐,更離不開精神素養的豐富。中國古語有言:“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意思是物質基礎的豐富可以帶動精神文明向前發展。然而,縱觀中國游客在世界范圍內的反饋,其文明指數并未與GDP同步發展,甚至出現脫軌。
一方面,我國經濟總量雖然增長較快,但總體仍屬于發展中國家、仍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來自中國不同區域的游客消費也并不均衡。旅游,雖然不再是豪門望族的專屬“奢侈品”,但是大眾游客的消費水平仍舊有限,所以零元團才會在中國赴泰旅游市場上如此盛行。另一方面,經濟發展的不平衡也導致游客價值觀念和道德認知水平迥異。部分國人走出國門后缺乏對外國文化的了解和對本國文化的擔當從而引發文化的誤解與沖突,經常的后果是導致中國游客去國外貢獻了消費卻買不到尊重。
中泰兩國都是坐擁豐厚旅游資源的旅游大國,兩國都處在經濟轉型與發展的黃金機遇期,隨著東盟一體化進程加快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不斷升級,中泰兩國在基礎設施建設和旅游合作方面的互聯互通將更為緊密。如何以旅游為契機,在協助我們的好鄰居泰國發展經濟、加強基建的同時,也能使赴泰旅游真正變成中國游客放松身心的自由之旅、兼容并包的和諧之路和傳播友善的連心之舉,還需要中泰雙方從官至民的共同努力、從基礎設施到環境氛圍的共同改善,和從法制到媒體的共同維護。
(作者單位:廣西大學中國—東盟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