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
北京故宮作為我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筑之精華,每年都會吸引大量的國內外觀眾前來參觀游覽。但是游客在參觀游覽的過程中所作出的種種諸如隨手題刻、隨意攀爬文物古跡、在禁煙區吸煙等不文明的旅游行為不僅損害其個人形象,更加損害了故宮這一世界文化遺產的形象,更甚是對我們國家的對外形象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為了及時提高旅游者的自身素質、凈化改善旅游景區環境問題,對于不文明的旅游行為的糾正迫在眉睫。
一、不文明旅游行為的概念與特征
目前對于不文明旅游行為的概念并沒有一個完全的概括,有些學者認為不文明旅游行為等同于不道德旅游行為,比如2013年5月中國男孩在埃及盧克索壁畫上涂鴉事件就十分典型,這一旅游不道德的行為更是對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無知的表現;還有人從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的角度來界定不文明旅游行為,他們認為只要不符合旅游相關條文規定的行為都可以被稱為是不文明的旅游行為。筆者大致總結整理得出一個比較完整的定義,不文明旅游行為是指旅游者在參與游玩兒的過程中的行為表現是介于符合社會道德、相關法律法規與違反社會公德、違反相關法紀之間的,并對旅游地資源、環境、居民、其他游客,甚至自身造成不良影響或無法挽回損失的行為。
不文明旅游行為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由于游客自身在修養、習慣、文化等許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導致游客在旅游景區所表現出的不文明旅游行為有很多種,并且這些不文明旅游行為造成的影響也大小不一,后果具有可恢復和不可恢復之分。不文明旅游行為還具有普遍性,不僅出現在國內外,甚至全世界都存在不文明旅游行為,并且不文明旅游行為是伴隨著旅游活動的產生同時出現的。
二、不文明旅游行為產生的原因
1.從思想上來看,我國社會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環境保護意識。我國的旅游業興起時間不長,人們在旅游中所積累的經驗還不夠充分,對于環境保護的意識還比較淡薄,不能平衡好旅游資源保護與個人私心的關系,導致旅游景區的旅游資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比如說北京故宮壽康宮門前種植了多處觀賞果樹,每每出現有游客隨意采摘的情況,另外還有花卉被無端采摘的情況發生,這些不文明的旅游行為不僅損害了旅游者自身的形象,而且還破壞了北京故宮的旅游資源。
2.從道德感上來看,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會受到“道德感弱化”這一想法的影響,游客外出旅游是為了緩解當前工作生活中的壓力,更好的達到休閑放松的目的,因此,游客在旅游過程中往往會放松其對于自身行為的約束,對于道德感的約束力也會有所下降,導致許多游客做出不文明的旅游行為卻不能及時改正。
3.從文化上來看,我國一直奉行“仁、義、禮、智、孝”為主的傳統文化,十分欠缺對于公民公德心和文明修養方面上的培養,旅游者在旅游的過程中更多的是考慮自身和家人朋友的感受,對于旅游景區的旅游資源、環境保護方面的關注度比較低,更傾向于追求在旅游過程中得到的愉悅感和舒適感。所以在故宮中便會經常出現兒童隨意攀爬神獸古建的情況,結果不僅破壞了建筑,還極大增加了兒童游玩兒的危險性,百害而無一利。另外北京故宮博物院實行全面禁煙的規定,對違反禁止吸煙規定的人員進行嚴格處罰,但即使這樣依舊有游客不顧規定偷偷在景區內吸煙,對故宮安全造成很大隱患,同時也是對自身安全的不負責任。
三、對于不文明旅游行為應采取的對策
(一)加強文化教育
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做出的不文明旅游行為充分反映了我們國家在培養公民公德心方面的缺失。因此,國家在教育工作中應該努力加強對于人文精神的滲透,將不文明的旅游行為寫進課本當中,教育孩子要從小養成文明出游的好習慣,家長和老師更應該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好榜樣,以自身行為去影響下一代。
(二)發揮網絡監督作用
當今社會網絡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并且其傳達的信息面十分廣闊,是人們獲取信息資源的主要渠道。因此,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絡這一優勢,將旅游者在旅游過程中的不文明行為通過網絡進行曝光,讓社會大眾都能夠意識到不文明的旅游行為所造成的影響十分惡劣,并且這些不文明旅游行為不僅損害了其自身的素質形象,還破壞了旅游景區的旅游資源和旅游環境,是在旅游過程中不應該出現的行為。以此通過網絡的輿論宣傳作用及時約束旅游者做出不文明的旅游行為。
(三)景區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景區的工作人員可以匯總和總結出在旅游景區內出現的各種不文明的旅游行為,及時上報,上級部門經過分析討論后制定出相關的處罰規定,組織景區員工進行學習,便于今后更有效的勸阻游客做出不文明旅游行為。同時將相關規定處罰張貼在景區的醒目位置,便于游客能在第一時間內了解到游覽景區所應了解的注意事項及處罰規定,更好的及時規范自身,避免做出不文明的旅游行為。其次,景區的領導部門可以采取一些更加人性化的措施糾正旅游者不文明的旅游行為。例如北京故宮今年8月26日就在慈寧宮花園舉辦了一項“2016環衛子女成長計劃”的活動,當天展示了由20名來自北京環衛系統家庭孩子設計的創新垃圾桶,這些創意垃圾桶有“拿著紙油傘的宮女”、“頂部種植真正花卉的青花瓷”、可實現垃圾分類的“氣球”等多種樣式,讓傳統的垃圾桶在游客們的眼前煥然一新,也讓游客更加樂于負責任的處理廢棄物,由此減少旅游者亂扔垃圾現象的出現。
指導教師:楊曉蕾
(作者單位:鞍山師范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