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琨
21世紀是形象競爭時代,人們的消費觀念都不同程度的帶上了形象消費的特點。各國各地區的旅游業競爭已進入了整體競爭——旅游地形象力競爭時代。特色鮮明、充分挖掘市場需求的形象更能贏得旅游者的青睞,增強旅游地的吸引力,在競爭中贏得優勢。內蒙古旅游資源豐富,特色鮮明,但是在塑造旅游形象方面存在不足,存在著旅游形象定定位不準確清晰、個性不明顯、時代感不強等問題。本文在對內蒙古現有的旅游形象進行分析之后,從差異定位、借助已有知名度、突出時代精神等方面,為內蒙古旅游形象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提出具體的建議。
一、差別定位,展示“個性”
旅游形象的個性是指一個旅游地區在形象方面有別于其他地區的高度概括的本質化特征,是區域自身諸種特征在某方面的聚焦與凸顯。
內蒙古自治區民族眾多,民族風情濃郁,文化底蘊深厚。在進行旅游地形象定位時,借助民族特色,突出“個性”。獨特的少數民族風情是吸引旅游者關鍵因素,以少數民族特色樹立的旅游地形象是十分鮮明、令人難以忘懷的。筆者認為,可以將內蒙古西部區的沙漠與當地的人文景觀民俗風情有機結合起來:臨近鄂爾多斯市的沙漠可以借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鄂爾多斯婚禮樹立“浪漫金色內蒙古”形象。“金色”是沙漠從視覺上給人帶來的效果,“浪漫”是婚禮所帶給人們的內心感受,反映了人們對幸福的向往。該定位也是與傳統意義上“激情”、“綠色”相對的逆向定位,給旅游者帶來全新的形象和吸引力。其二,從整體上來說,亦可以定位為“熱情的沙漠”。首先,該定位借助于流行歌曲《熱情的沙漠》的知名度和在受眾群體傳唱效果,首先具備了傳播性,同時該歌曲曲風奔放、節奏感強,使該形象定位具有動感的效果,符合沙漠活動給旅游者帶來的感受。
二、借助知名影視劇進行定位
在旅游地形象定位時,借助重要事件、知名影視劇等時機進行定位是十分必要的。旅游地形象在旅游者心中是一種心理感知的抽象事物,而知名影視劇可將其變成可視、可聽、有形、有聲、有色的具體形象事物。影視劇已經成為了推動和創造外景地地旅游形象的強大利器。許多外景地借助知名影視劇以及影視劇所展現的地方特色作為旅游地形象定位的關鍵。
近些年來涌現出一批反映內蒙古歷史風土人情、蒙古族歷史文化以及在內蒙古取景的知名影視劇。其中,不乏具有高收視率、良好觀眾口碑的,例如《成吉思汗》、《胡楊女人》、《昭君出塞》等;也有在國內國際上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票房成績優異的獲獎影片,例如張藝謀執導的電影《英雄》;也有云集影視界優秀知名演員的大制作影片,例如《楊門女將》。其中《胡楊女人》在觀眾中有良好的口碑,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影片中堅強樂觀的女主角所感動。因此在旅游地形象定位時將以上代表成功、幸福、美滿的劇情融入旅游地形象當中,有助于旅游者在頭腦中塑造一個難以忘懷、充滿胡楊精神的阿拉善旅游形象。阿拉善應以熱播劇為契機,重新定位,樹立新的旅游形象,依附于知名影視作品,進一步擴大知名度,利用《胡楊女人》在觀眾中的良好口碑以及影片中感動廣大觀眾的“胡楊精神”,將其旅游形象定位為與“胡楊精神”相關的理念層面,激發旅游者前來阿拉善旅游的動機。
三、體現時代感,突出新風貌
旅游地形象定位突出時代感,能夠迎合人們不斷變化、日新月異、豐富多彩的生活的渴望,不僅能吸引外地旅游者,還應能與旅游地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相協調,引導地區社會、經濟、文化健康、可持續發展,增強本地居民的自豪感。
中部歷史與民俗文化都市圈旅游區在定位時,在強調歷史的基礎上,還要突出“都市圈”的時代發展風貌。該區最顯著的時代風貌是以呼和浩特市、包頭市和鄂爾多斯市組成的“金三角”地區。三市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矚目的成就,是國家發改委確立了“中國十大城鎮群體”之一。中部歷史與民俗文化都市圈旅游區在進行形象定位時,要將這一時代風貌體現出來,借助社會對“金三角”地區的關注程度進行定位,在向旅游者展示了全新的形象、帶來新鮮感的同時,進一步延續了當地歷史脈絡,并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形象豐富具有延續性。對于當地民眾來說,可以增加自豪感,形成推動旅游業發展的群眾力量。根據筆者的構思,根據旅游地形象定位的體現時代精神的原則,本區在旅游形象定位時可以將“金三角”作為支持要素,并以“給你一個嶄新的內蒙古”為口號。首先“嶄新”一詞概括了內蒙古尤其是金三角地區近些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社會各方面的變化,向旅游者傳遞一個全新的、與以往“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的原始風貌和社會經濟發展閉塞截然不同的信息。
(作者單位: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公共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