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書偉
引言
“建不完的歡樂谷,玩不完的歡樂谷”是歡樂谷主題公園一直秉持的發展理念。2014年,在上海歡樂谷開業五周年之際,上海歡樂谷、瑪雅水公園全年接待游客290萬人次,入園人數、經營收如全線飄紅,創開園以來歷史新高。那么上海歡樂谷成功的因素有哪些,對我們有何啟示呢?下面就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
一、上海歡樂谷成功原因分析
(一)客觀因素
1.地區(市場)龐大。上海地處經濟發達的長江下游,是中國最發達的地區,并且流動人口眾多,餐館考察活動和商務會議比例很大,這部分人也是進入主題公園消費的目標群。特別是歷史機遇成為我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前沿,是內地人爭相前往,外國人進入中國的必經之地,迎來送往,形成人員的聚散地,天然的游客市場。同時,上海擁有有海陸空立體交通運輸網,滬寧城際高鐵、京滬高鐵、滬杭城際高鐵,滬漢蓉高鐵、滬昆高鐵的相繼貫通;還有京滬高速、滬渝高速、滬昆高速等便捷的通道,為歡樂谷同造就了每月幾十萬人次的消費。
2.城市經濟實力雄厚。2008年上海市的GDP總量為13,698.15億元人民幣;上海歡樂谷的投資達40多億元,全園占地面積65萬平方米,擁有陽光港、歡樂時光、上海灘、香格里拉、歡樂海洋、金礦鎮和颶風灣七大主題區,從美國、瑞士等國家引進全球60米無底跌落式過山車“絕頂雄風”、1200米木質過山車“谷木游龍”等全球高科技娛樂項目,可以說強大的經濟實力是主題公園的建設根本。
3.政策支持。上海歡樂谷的建設符合了上海發展服務業和科技立市的總體戰略,它滿足了上海世博會對文化旅游項目的訴求,是融旅游、生態、娛樂、居住、文化、休閑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大型旅游綜合體,不僅能滿足居民的文化消費愿望更能為上海市的經濟注入新的動力。與此同時“東方明珠”品牌的城市形象等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歡樂谷的市場。
(二)主觀因素
1.品牌、主題定位。建設好主題公園,關鍵在于選準主題,創出精品。若管理好主題公園,重在于與時俱進,推陳出新,不斷豐富內涵,使其魅力長存。歡樂谷的定位是“歡樂”,而目標則是打造“繁華城市的開心地”,為此需要掌握和研究娛樂消費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向旅游者提供愉悅身心的產品。2012年上海歡樂谷陸續打出了“一喊為快喊出零負擔生活”、“滿墻合影,記錄永恒真情”、“條條精彩共度減壓之旅”等主題活動,更是成功的吸引力大批游客前往。
2.營銷的創新。2003年,深圳的歡樂谷“網上歡樂谷”正式發布,網上歡樂谷一經發布便獲得了訪客及同行業的高度評價。2016年暑期,上海歡樂谷水大型跨媒體實景水秀《天幕水極》全球公演,作為上海科技娛樂新地標,《天幕水極》融合水幕、噴泉、音樂、全彩激光、3D影像、焰火等國際最新的多媒體藝術和技術成果,為游客呈現電光流影、水天成幕、時空穿越的全感官浸入式震撼體驗,被媒體譽為“震撼魔都的18分鐘”。9月上海歡樂谷還將推出上海旅游節9.10-9.14全民半價、新辦年卡暢玩18個月、官微粉絲周末夜場半價、生日半價、大學生優惠等7大優惠政策回饋游客。每一年歡樂谷都有新的營銷計劃予以實施,不斷的給歡樂谷市場帶來動力。
3.優越的管理理念。歡樂谷一直把安全問題放到首位,堅持“預防為主,安全第一”的原則,并一直貫徹,并制定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服務領域,它樹立“顧客滿意至上”的理念,制訂了《瞬時入園游客總量控制專項應急預案》,服務流程不斷優化,利用LED顯示屏、廣播、溫馨提示牌、展板、宣傳海報、宣傳單頁等方式,采取提示、宣傳、引導等方法對旅游者的行為進行管理;只有建設卓越的企業文化,才能激發全體的協作精神和工作斗志。歡樂谷特有的吉祥物“歡歡、小谷、樂樂、”更是象征著它團結、勤奮、協作的內部文化。
三、啟示
(一)與時俱進,不豐富文化內涵,推陳出新,使其吸引力長存
主題公園的實質是一種或多種文化的展示,主題只不過是展示文化的符號而已,一種文化的成熟需要經過長時間的歷史沉淀而成,沒有文化支撐的樂園發展必將枯竭。不斷的尋找與核心主題相關的主題公園文化內涵,多層次變化,既要求學識性、觀賞性,同時又要求娛樂性與參與性;在公園內的基礎設施方面引進更多種類、不同檔次的餐飲來滿足游客多樣化的需求。
(二)更新觀念,不斷創新,科學策劃,打造品牌占得先機
完善品牌系列產品和品牌服務體系,延伸產品價值鏈,通過品牌建設和服務建設來增進歡樂谷的市場競爭力以及品牌吸引力。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若依然沿襲簡單的低層次模仿的經營思路,缺乏品牌打造的理念,則很難生存。但一旦品牌建立,必將帶動其他經營品類的銷售增長,比如旅游紀念品、園內餐飲等,從而增進經濟效益的獲得性和消費者福利。
(三)利用“互聯網+”在營銷上取得競爭力
采取措施提升主題公園的曝光率,加深其在潛在旅游者心中的印象;將公園的各種正面信息向目標市場傳送,以保持其對旅游者的持久魅力;利用大數據互聯網技術為目標市場定制營銷方案,在網絡上全力爭取細分市場的客源。同時,門票作為主題公園的收入重點,這種狀況在短時間內是很難改變的,因此應該在門票管理上更加的靈活,積極和國內的OTA合作,充分利用他們海量的客戶資源進行門票銷售。同時可以考慮與其他景點一起發行旅游套票,充分利用彼此的差異性來吸引更多的游客,實現互利雙贏。
(作者單位:鞍山師范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