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平
體育、旅游產業有協同發展的必要性,二者存在一定的關聯性與互補性,具備協同發展基礎。從邏輯上講,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協同創新過程體現在“整合”和“互動”兩個維度上,協同發展是一個識別、協調、合作的過程。
一、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的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精神文化需求也水漲船高,然而,相比于我國物質生產建設的繁榮現狀而言,當前的精神文化建設并未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發展處于亟待提升的狀態。無論是體育產業還是旅游產業,與文化都有著較大的關聯度。首先,就旅游產業而言,當前的旅游大都為人文旅游,旅游景點不僅具有自然美,更有這著深厚的人文美,如蘇州的園林、北京的故宮等;其次,就體育產業而言,體育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中所凝聚的體育制度、體育精神更是文化建設中的精華所在,將這兩種產業相融合不進可以促進產業之間的互動與發展,對于我國當前文化事業的建設有著相當積極的作用。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人民群眾的日常需求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吃飽穿暖轉變為生態健康,健身和休閑自然而然成為其生活的一部分。
體育活動和旅游活動是人民群眾建設和休閑的主要形式,因而,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也就成為新時期滿足人民群眾客觀需求的主導型產業。當目前這兩種產業還存在著不少欠缺,比如,在旅游產業中,旅游項目較少、旅游形式單一、旅游精神匱乏等問題非常突出,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旅游積極性,而在體育產業中,體育公共基礎設施欠缺、大型體育賽事活動不足、體育品牌乏善可陳等,這都使得體育產業未能達到其應有的發展水準,阻礙了我國體育事業的建設。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協同發展,一方面可以通過旅游來彌補體育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夠通過體育來增添旅游的魅力,從而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要。
二、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的基礎
產業協同發展雖然是當前經濟建設中的主要趨勢之一,但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產業間都具備協同發展的可能性。將格格不入的兩種產業硬湊在一起,不僅無法起到協同發展的作用,甚至還會造成有限資源的極大浪費。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之所以能夠協同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就在于它們之間具有關聯性,這種關聯性是產業對接的前提所在,也是產業對接后,社會經濟效益的爆發點所在。
首先,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都屬于第三產業,它們都以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為主要目標,這就使得它們產業目標上具有一致性。
其次,體育產業和旅游產業都屬于廣義范疇上的文化產業,都是針對人民群眾日益高漲的文化需求的,這就使得它們在服務內容上具有了同質性。這種一致性和同質性正是產業對接中必不可少的因素。
再次,體育與旅游雖然都是現代人的放松休閑的重要選擇,但它們各自之間又多多少少地存有一些問題。就以單一的體育運動而言,它雖然有助于身體機能的鍛煉,但存在著形式單一、體力消耗大等問題,運動者容易出現疲勞的現象,而將體育運動融入到旅游環節中,比如通過登山等形式來進行體育活動,則可以有效消除體育運動中的枯燥性,也能夠緩解運動者的疲勞感。也就是說,體育與旅游之間存在著互補性。這種互補性也是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能夠走向對接,進而協同發展所不可或缺的要素。所謂互補性,指的是體育活動能夠豐富旅游活動的旅游資源,而旅游活動則能夠提升體育活動的趣味性。當然,產業間的互補性不僅僅體現在產業內容之間的互補性,也體現在產業管理等領域的互補性,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在產業目標、產業對象上存在關聯,因而,它們相互之間的管理經驗、發展模式也可以相互借鑒,實現共同發展。
三、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的邏輯框架
20世紀60年代,安索夫首次站提出企業協同思想,近年來我國學者提出協同發展的本質是合作創新,強調異質性合作主體發揮各自優勢,以優勢互補實現合作中的共贏和整體最優。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是兩大產業的服務提供企業及產業管理部門,基于滿足消費者需求這一核心要素而展開的合作創新過程。協同發展體現為整合和互動兩個維度,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協同發展的邏輯框架見圖1。
(作者單位: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