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剛
職業素養影響到大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就業能力的提升。因此,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應通過加強敬業愛業教育,強化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教育,提高辨別力、免疫力、忍耐力和學習力來提升職業素養。
進入大眾旅游代,旅游企業之間的競爭更多是人才的競爭,是職業素養的競爭。職業素養是人們在職業活動和職業教育中形成和表現出來了綜合素質,是職業的內在規范和要求,促進人們在職業中全面可持續發展。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主要由旅游職業意識、旅游職業行為習慣、旅游職業知識和旅游職業能力四部分構成。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的提升,對于促進旅游管理專業學生更好地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一方面,職業素養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綜合素質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職業素養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實現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為就業創業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身心素質是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的物質載體和精神基礎,職業素養的提升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基于此,我們應從以下四方面加強旅游管理專業學生職業素質的教育和培養。
一、加強學生敬業愛業的思想教育
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素養教育應堅持教育學生要努力踐行“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的旅游業核心價值觀。“游客為本,服務至誠”的旅游業核心觀是集中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旅游業核心價值取向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有力推進了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建立和完善了現代旅游服務業核心標準,也是促進旅游從業人員努力工作、奮發有為的精神動力。
我國旅游業步入平穩較快發展時期,入境旅游市場平穩回升。2015年,入境旅游人數1.34億人次,實現國際旅游收入1136.5億美元,我國已成為全球主要的旅游目的地。由于文化教育、民族、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的不同,入境旅游者很想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和建設成就,這就要求旅游從業人員扮演中國文化的解讀者角色,向世界人民展示我國的國民形象。旅游從業人員要向入境旅游者宣傳和介紹中國文化,必須牢固樹立“愛國”意識。
旅游業服務的對象就是游客,游客是旅游從業人員的衣食父母,游客與旅游從業人員存在著休戚與共的關系。這就要求旅游人員樹立“游客為本”思想,始終把游客的利益放在首位。全身心地為游客服務,游客就會獲得更多美的享受,真正感受到旅游從業人員的關心和服務,從而在游客的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同時也把旅游目的地良好形象樹立起來了。
加強學生的愛崗敬業教育,就要教育學生誠實守信,塑造“至誠”形象,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玩得開心快樂,明白消費、放心消費。塑造“至誠”形象,要求學生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理念,始終把游客放在第一位,在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在對游客的關愛中創造價值。同時,塑造“至誠形象”,還必須要有創品牌意識,金杯、銀杯都不如游客的口碑,每個旅游從業人員都要注重創品牌,樹形象,砸了品牌,損壞了形象,不僅砸了市場,也砸了自己的飯碗。
二、強化學生旅游職業素養,敬業精神的教育
進入全域旅游時代,旅游業已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急需大量應用型旅游人才。但是現實卻存在旅游人才供需錯位的矛盾,一方面許多旅游專業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旅游企業卻招不到合適的人。制約全省旅游長遠發展的一個核心問題就是人才嚴重缺乏,旅游服務工作,難以得到大學畢業生的青睞,即使進了旅游企業工作也是不安心。尤其是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對酒店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自己是本科畢業生,應該從事酒店和管理工作,就業崗位應該是管理層,一線服務員應該是專科生,甚至更低層次人所做的事件,對基層工作崗位不屑一顧,認為做基層服務員是大材小用,埋沒人才,從而導致學生進入酒店工作后跳槽現象異常嚴重。據權威統計,每年至少有80%大學畢業生面臨轉行。
為此高等院校應站在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度,始終不渝的加強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敬業精神的教育。
首先,工作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任何職業都是為社會服務,為大大眾服務的,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崗位,踏踏實實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一定能夠實現自我價值的。
其次,要從小事做起,從日常平凡的工作做起,不能好高騖遠。這正如老子所說:“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為其大”。就拿當前眾多畢業生眼望的金融業來說,很多大學生不也是從當銀行柜員等基層做起,數別人的鈔票難道就比酒店工作高檔嗎?
第三,進入全域旅游時代,旅游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旅游行業就業前景廣闊,旅游專業畢業生應從實際出發,從基層工作崗位出發,拋棄一切不切實際的幻想與想象,沉下心來做事,一定能夠在旅游行業做自己的一片天地。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培養自己的敬業精神,就會在平凡的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事業。
第四,鼓勵教育學生注重旅游職業的生涯規劃。高校要經常聘請省內外著名旅游企業家、旅游從業人員、優秀老員工進校以身示教,安排同學們到本地著名旅游企業參觀發展史,拜訪老員工,與老員工屈膝交談,用優秀老員工的事跡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從他們的職業生涯中看到希望、看到發展、看到未來。
三、對旅游專業學生要進行四個能力的提高教育
(一)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辨別能力
由于生活背景、教育程度和思想素質的不同,旅游從業人員之間的差異較大,參差不齊。而且,由于家族的背景和生活方式的不同,旅游從業人員對金錢、物質、人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其中也不乏不明是非的員工。因此,對于剛參加工作的學生來說,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不要受老員工的影響,出現站隊伍、分幫派隨大流,搞破壞、說壞話、占便宜等不良風氣,否則會可能影響學生的良好職業習慣的養成,不利于學生未來職業發展。
大學生提高辨別能力,就是要有自己是非觀和價值觀,能判斷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話能說,哪些不能說。提高辨別能力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學旅游企業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另一方面,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站在企業管理者的角度和考慮自己的言行,用管理者的標準來約束自己的言行。
(二)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旅游從業人員的免疫力,是指旅游從業人員在工作過程中遇到游客的指責,刁難等情況,被同事誤解了,受委屈了,要有良好的心態,能夠用平常心對待生活和工作,保質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在旅游行業,由于大學想問題和做事情的角度、高度不同,尤其是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游客,語言溝通有一定的障礙,再加上信息的不對稱,溝通技巧欠缺,往往會出現“誤解”、“委屈”等情況,如果沒有良好的免疫力,很多人不能經受住這種冤枉,就會導致工作帶著陰影,影響工作效果。
提高免疫力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把這些誤解、委屈當成工作過程的小插曲,合理的或者叫鍛煉,不合理的當作磨煉;另一方面,站在對方的角度,以對方的責任換位思考,相信誤解和委屈總會會消除的,只有把工作做好了,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三)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忍耐力
忍耐力是指忍受疼痛和苦難的能力,旅游從業人員在沒有機會時,應不急躁,不浮躁,靜得下來繼續積累,并在學習、工作中等待機會,把握機會。有的學生在短期時間內工作積極,深得游客贊揚,同事們反映也很不錯,就產生要加工資,要提拔等之欲望,當這些欲望未得到滿足時,就產生不安心甚至萌生跳槽換單位等想法和舉動。結果適得其反,造成不良后果。
提高忍耐力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在隱忍中堅持的人才是有成就的人;另一方面,要明白做什么事情不能一蹴而就,要有一個過程,學精一門,比什么都似懂非懂要好得多。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要學會在忍耐中發展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和業務技能。同時,積極向外拓展,多向老員工、前輩們虛心請教,學習前輩們如何在隱忍中一如既往嚴格要求自己,如何在隱忍中提高水平。
(四)提高旅游管理專業學生的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就是在實習、工作中跳出原在校對學習的認識,真正融入旅游企業的學習,工作氛圍,掌握企業工作中的學習技巧。
提高學習能力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方面,用心參與,對在企業中的人、事、物都要感到好奇,用好奇之心驅使自己主動學習,用心體會,參與其中,得知得失;另一方面,用心感悟,用耳聽,用眼睛看,用鼻子聞,用嘴巴說,用腳腿走做,用腦想,去實踐,去思考,去總結。感悟出自己的真知灼見;再者,學習去粗存細,去偽存真,有表及里,由此及彼,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上聯下貫,尋根問底。
(作者單位:南昌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