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祥
人們的社會屬性和社會角色決定了人的思想和心理的復雜性,語言、文字、社會環境、家庭以及附帶的各種條件刺激,帶之而來的情緒均能對人體心臟、呼吸產生影響。近來社會上學生被騙案頻發,天之驕子因情緒郁結而心亡的悲劇,人們無比心揪痛斥騙子可惡之時,理應加強對情緒傷心的認知以預防此類悲劇的發生。
情緒如何“傷心”
情緒性交感神經系統紊亂“傷心” 指因為情緒(喜、怒、哀、思、悲、恐、驚)精神因素,而引發的交感神經興奮與迷走神經抑制導致的原發性心臟呼吸驟停。情緒因素一方面使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血鉀降低,導致心臟生物電活動紊亂,從而引發心臟呼吸驟停;另一方面可使抑制心臟活動的迷走神經張力增高,進而加速抑制心血管系統的活動,導致心臟驟停。
情緒性呼吸中樞調節紊亂“傷心” 指因為情緒(喜、怒、哀、思、悲、恐、驚)精神因素,而導致呼吸中樞調節異常,引發呼吸性堿中毒致心臟呼吸驟停。情緒因素作為誘因可造成人體過度通氣,使腦血管收縮、腦血流下降、腦缺氧,堿中毒還可造成組織缺氧,嚴重者可致心臟呼吸驟停。
情緒性繼發心腦血管疾病發作“傷心” 指因為情緒(喜、怒、哀、思、悲、恐、驚)精神因素誘發原有心腦血管疾患,引發的繼發性心臟呼吸驟停。其原因是因為情緒因素誘發加重了原有的心肌結構異常、心電生理異常、血管形態異常改變,從而引起心臟呼吸驟停。
驚嚇悲傷會引發心碎綜合征
心碎綜合征,在臨床上又被稱為“章魚壺心肌病”,此病因發作時左心室心尖呈氣球樣,與傳統日本章魚魚簍的圓形底部和窄口相似,而得名。
近1/3的章魚壺心肌病患者會因為受到精神因素的影響(如悲傷、驚恐、焦慮、人際沖突、憤怒、挫折等)而發病。當患者極度傷心、遭逢壓力應激、驚嚇或疼痛時,就會造成心尖未收縮,但心室基部強力收縮如氣球的情形。有些患者會出現冠狀動脈痙攣或短暫的心肌灌注不良,甚至出現心臟呼吸驟停的情況。
拒絕“傷心” 學會情緒管理
當我們對情緒性心臟驟停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排除相應的外部因素外,如何進行自我情緒的管理,預防情緒性心臟驟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以積極方式處理負性情緒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人們習慣于合理化自己的行為,就是找一個合適的說得通的理由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例如當你剛發過一通脾氣,也許會想“這不能怪我,換作別人也好不到哪里去”。“合理化”表面上可以減少焦慮和自責,也可以暫時回避掉問題,但是相當于飲鴆止渴。因為類似的想法不能夠給自己機會直視這個問題,便失去了解決問題的機會,很可能下一次還會重復原來的行為,甚至變本加厲。人的情緒、思維模式是有慣性的,積極主動尋找負性情緒發生背后的真正原因,才能更好的學習如何避免再次發生。
傾述須找對人并要適度 述說也是宣泄情緒的好方法,但要找能客觀看待問題的朋友,同時也要有度,因為無休止的訴說,就是相當于把傷口反復拆開,反而會讓你停留在負面情緒里的時間更長。
要減少而不是完全“消滅”負性情緒 目標設定直接影響人們對結果的判斷和感受。如果目標是無法完成,違背常理的,那么努力得到的任何結果都會讓人感到失望。例如人的情緒是一個波浪狀態,是高漲和低落交替,情緒波動很正常。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完全不能出現負性情緒,那么這個想法本身就會讓人陷入苦惱當中。可見,并不是壞情緒對健康不利,而是長期處于負面情緒當中對身體不利。
憤怒、生氣、嫉妒,壞情緒對人而言是正常的,你的情緒出現問題很合理,只是你需要縮短它的時間,盡快調整好就很好,做到允許并接納它們的存在。(陳秋宇 史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