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江利
【摘 要】“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學會觀察是提高書寫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可通過“找關鍵筆”“標魔術框”“借示范區”的方法,幫助學生對漢字的位置、結構、運筆等方面增強認知,提高書寫質量。
【關鍵詞】精準觀察 關鍵筆 魔術框 示范區 書寫
習字是一個先用心觀察后用心實踐的綜合操作過程。唐代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察”即“觀察”,“擬”就是“臨摹”,言下之意就是說只有觀察精準,才能臨摹得惟妙惟肖。可見,觀察是書寫學習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書寫質量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對于小學生而言,有些孩子看了字就寫,根本不理會字的特點,這類“抄字帖”者屬于態度存在問題;更多的孩子看到字說不出子丑寅卯,觀察不到關鍵處,寫的字自然就成了“不合格產品”,這類孩子屬于缺乏有效的觀察方法。
如何讓學生能觀察,會觀察,擁有一雙“慧眼”,從而以察促擬,提高書寫質量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以下嘗試。
一、找一找“關鍵筆”,明位置
田字格作為最簡約、最精練的練習格,被廣泛應用,為漢字的筆畫和結構提供了基本的定位參照。但是小孩子受空間知覺的限制,他們缺乏田字格的布局意識,字的大小、位置難以把控:有的“頂天立地”,有的“偏居一隅”,有的“縮頭縮腦”,有的“旁逸斜出”。當然重心不穩、傾斜過度也是屢見不鮮,影響了漢字書寫的形體美、構造美。
彌補學生因空間感覺模糊而導致書寫質量不佳的缺陷,找一找“關鍵筆”是有效一招。
“關鍵筆”對小學生而言包含三種:一是起筆;二是壓線筆;三是主筆,即真正書法含義上的關鍵筆。
(一)找準第一筆
起筆低了,整個字就掉在了格子的下半部分;起筆高了,整個字就會偏高,導致整體結構松散,缺乏美感;起筆偏右或偏左,整個字就會歪倒一側,要么太胖要么太瘦。因此找準第一筆的起筆處及大小是明確位置的第一步。
(二)看好壓線筆
如教學“生”字,教師出示田字格中的“生”。
師:觀察一下,我們怎樣能把這個字寫漂亮?
生:第二橫在橫中線上。
師:橫在橫中線上,略微往右上斜。
生:豎在豎中線上。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亮。抓住這兩個特殊的筆畫,就能幫助我們確定這個字在田字格中的基本位置。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有意讓學生圈出橫中線、豎中線上的筆畫,從而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字在田字格中布局的整體感。
(三)牢記主題筆
主筆是字中的主題筆畫,即最突出、最引人注目的那一筆或幾筆。一個字中一定有主筆,就如一出戲有主角,一堂課有重點一樣。主筆猶如人的手腳,主筆不突出的字手腳拘束,感覺不夠舒展大方。所以主筆對穩固字形的間架結構起著積極的作用。一般而言,一個字中的主筆一般在頂蓋、中腰、中垂線、外框等。所以確定了主筆的位置、大小,就可以利用主題筆來“借筆定位”。
如學生在寫“鳥”字時,感到最為困難的就是“”,往往把第一折寫得很短,這樣一來使得整個字的結構拘謹,而且失去了重心。這一筆可是形體的成型之筆,必須加以破解。
師出示了象形字“”。
師:中國的許多漢字都是從現實的事物中描摹而來的。看,這就是古代人寫的“鳥”字。大家看看,我們今天寫的這個筆畫是鳥的哪一部分?
生:是鳥的身體。
生:我也覺得是鳥的身體。
師:那再仔細看,小鳥的身體是很豐腴的,是很矯健的,那這一筆我們在寫的時候該怎樣寫呢?
生:寫得長一點。
生:寫得舒展一些。
教師再出示兩個“鳥”字(一個拘束,一個舒展),運用課件進行比較,追問哪一個是舒展的。
師:同學們請看,這“豎折折鉤”中的“折”要寫得長一些,大概是第二筆“橫折鉤”中“橫”的兩倍。寫好這一筆,我們才能寫好最后一橫。
教師范寫。學生抓住關鍵之筆后仿寫,整個字的重心穩定,形體美了幾分。
方塊字的筆畫要考慮到字的高度和寬度,這一任務要由主筆來完成。如“卡、安、喜、重、哥”幾個字的主筆都是長橫,決定了字的寬度;“風、丈、火、大、史”都是中間的豎撇,決定了字的重心。讓學生觀察時,必須引導他們關注這些筆畫的細節——長短、粗細、收放等程度。如教學“勿”字,“橫折鉤”折后必須向左下包,直到字的中垂線再出鉤,這樣整個字形態美觀。作為教師,只有在實際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借助主筆來確定位置、平穩字體的意識,認準并寫準主筆,擺好副筆,才能使他們做到書寫疏而不空,重心平穩。
二、標一標“魔術框”,明結構
小學生學習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觀察不是很精準,不能準確全面地感知事物,因此教師出示范字讓學生觀察找特點時,學生往往“不識廬山真面目”。此時教師就要借學生一雙“慧眼”——魔術框。
如教學“蹦”“躍”兩個字,教師出示生字。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兩字都是足字旁的字,有什么特點呢?
生:都是左右結構。
師:對,還有呢?
(生沉默)
師:一下子看不出來。瞧,老師送上兩個魔術框,你肯定會有發現了!
課件出示:
生:兩個字都是左邊低,右邊高。
生:左邊的小,右邊的大。
師:我們稱它是左窄右寬。
課件再出示:
師:這是兩個小魔術圈,你又發現了什么?
生:撇出框了,捺也出框了。
師:我們把這叫作穿插。寫左右結構的字,遇到左窄右寬的時候,左邊的撇要穿插。筆畫穿插不分家,左右謙讓才美觀。同學們以后觀察范字,心中要有這樣的魔術框和魔術圈。
同樣,對上寬下窄、上窄下寬、上下相等、左右相等這些結構的字用“魔術框”一框,便能直觀形象地呈現出漢字的結構特點,學生對這一類字書寫規律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而用魔術圈則能深入淺出地對穿插、避讓、疏密、勻稱等抽象的書寫規律進行詮釋,引導學生作具體化感知。
三、借一借“示范區”,明筆法
對于小學生而言,“結構”和“運筆”是兩大難題,其中“運筆”更是難上加難。一則運筆是連續過程,教師示范書寫時,對輕重緩急、抑揚頓挫很難直觀表現,學生觀察時輕松自然,可一到寫的階段就犯難了;二則運筆以抽象感覺為主,常容易陷入“可意會難言傳”的境地。所以,教師要讓運筆的過程變得易察易懂,筆者嘗試在“示范展示”上做文章。
(一)現代媒體介入多一點
如今電腦多媒體進入教室千萬間,它具有多種功能,能變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是給予學生視覺感知的好助手。
如基本筆畫“橫”的運筆,教師可提前做好動態PPT,開講時給學生播放。動畫效果一出現,抽象的運筆具體化了,枯燥的運筆知識生動化了,學生看得很投入。然后讓學生邊看屏幕邊做書空練習,經過幾次書空練習后再落筆實踐。這樣一來,學生對“橫”的運筆理解比簡單的“言語相傳”來得深刻。
當然,教師還可對學生練習中的錯誤資源加以利用。如“橫”這一筆畫,有些學生寫成火柴梗式,有些學生的起筆像蠶翹出腦袋似的,有的收筆是下方多出一個小三角……利用多媒體展示后,讓學生觀察,發現問題的根源。教師再利用多媒體放大局部,讓學生觀察細節,也可以放慢鏡頭,讓學生看清每一個運筆動作,從而使他們對運筆的節奏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傳統教師示范不可少
于永正在《教海漫記》中寫道:“電腦打出來的字是死的,是冷冰冰的,教師寫在黑板上的字是活的,是有情的。”
示范是我們寫字中最常用的一種直觀方法。首先,運筆的示范要大氣,教師要多以空心字的方式呈現,因為單線條的字,學生要觀察出運筆來是有難度的。空心的話,學生能感覺到筆畫粗細、大小、方圓、頓折的變化。再則,教師在范寫時,最好能“手口同步”,把手中的運筆步驟同時說出來。筆者讀書時有位書法老師,一寫折時就會念“摁一摁”,被我們稱為“摁一摁”老師。奇怪的是,后來我們在寫到“折”時,也會情不自禁地摁一摁,寫出漂亮的筆鋒來。現在一想,這就是語言的刺激。要是語言跟示范的動作一致,學生的觀察就會眼耳并用,從而刺激大腦的理解。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觀察作為書寫實踐的重要保障,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強化,有創意地給予學生觀察的方法和技能。長期堅持下去,學生才能煉成火眼金睛,體察入微,才能寫出更具美感的字。
參考文獻:
[1]葉剛.把握“四度”原則 提升寫字質量 [J] .小學教學(語文版),2009,(1):54.
(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實驗小學 31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