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艷 密士鋒
摘 要: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你無法想象一堂語文課可以如此輕松愉快!如果不是親耳所聽,你耳旁不會回蕩余音繞梁的善誘之聲;如果不是親臨現場,你無法篤定信念,讓你繼續這條永久的閱讀之旅。
關鍵詞:背景回顧 學生的變化 教師的改變
一、背景回顧:勇敢而成功的改革
“語文主題學習”這項實驗,早在2006年就已開始。它是北京十一學校的校長李希貴在山東濰坊啟動的。這項實驗是國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級教師計劃”實驗項目,由著名教育家、國家督學、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課程專家工作組成員、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新學校研究中心負責人,北京市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主持,并由北京新學校研究院全力推動、實施。
十年之后的今天,還有人對“語文主題學習”實驗不了解,真正的主題學習以高效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和課內大量閱讀為特征,以編寫圍繞教材單元“主題”的實驗材料為載體的語文學習體系。探索一種在一般學校、一般學生、一般師資都能夠適用的語文教學模式。使課堂變得輕松,使語文變得簡單,使教學變得高效,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和學生的學習負擔。
二、學生的變化:操千曲而后曉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習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動力”,傳統的課堂將一篇課文挖地三尺,最后味同嚼蠟。一年=兩本書?這樣的時間付出和成績收獲,是否讓老師汗顏?從“學而優則仕”到“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古今中外,讀書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著摯友、伴侶、靈魂的角色。傳統的課堂怎能滿足?
基于此,語文主題學習應運而生。改革之后的語文課堂無一例外地都是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點。比如,在講授舞蹈為主題的課文時,可以把柔美而富有異域風情的卡拉瑪姐妹的舞蹈與豪放奔騰的安塞腰鼓對比,以“修辭”而貫之,成為一節完整的課堂。一剛一柔,一溫婉一粗獷,讓人徜徉于各類文藝形式中。在短短的45分鐘內,展現的是無法言傳的形體之美。
再如,語文教材中都有“民風民俗”一單元。拋開課本,我們眼前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并輔以燦爛多彩的文化,以及兼容并包的情懷。僅僅五篇課文怎能概況其中的精髓和奧妙?拿“美食”為例,其課堂容量可以是極大的,找準切入點——“味”,一氣呵成,帶領學生在饕餮大餐中嘗盡南北美味,不論是春酒的濃烈,還是粽子的清香,亦或是鴨蛋的獨特,都讓人在“文字”這種最平常最普通的媒介中,品味到語言的至真至美。
而在學習名著導讀時,“語文主題學習”會讓《昆蟲記》就會變成一部活靈活現的自然史詩。不僅作者完全可以做到“慧眼觀昆蟲世界,妙筆譜生命詩篇”,學生亦可。黃翅飛蝗泥蜂捕食蟋蟀的過程寫得細致形象,一場科學實驗嚴謹而有趣;松樹金龜子則成為“暑天暮色的點綴,是夏至那天鑲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飾”,教師使學生最感興趣而又從未謀面的小蟲子,躍然于紙上,讓課堂的內容異常豐富多彩!
三、教師的改變:為有源頭活水來
“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人翕張”,大閱讀給語文老師帶來了極大的改變。有了這樣的理念,在工作和生活中,就會有“好讀書,讀好書,讀書好”的意識,而意識恰恰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為習慣。日積月累,集腋成裘,教師作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典型,必定能帶領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以一帶百,一個班級帶動整個學校,學校帶動社會。無數的事實都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沒有教師大量的閱讀為前提、為導向,我們的課堂會枯燥乏味,會千篇一律,而學生就失去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你是否也有這樣的感受:每當翻開那一本本散發著油墨清香、封面設計典雅的叢書,細細品讀著一行行方塊字,一篇篇哲理文,一首首古詩詞……就意味著教師的頭腦中又填補了美麗的一頁?書是廣闊的知識殿堂,書又是能夠看清自己的一面鏡子,書還是能夠教會我們怎樣做學生的師長。這樣的閱讀,何樂而不為?
四、個人心得體會:把最重要的事做好
師生是學校的一部分,學校是社會的一部分。“語文主題學習”是在大環境下展開的。主題學習是一場閱讀內容的改革,是一場課堂形式的改革,更是思維方式的改革。就像磨礪之于珍珠一樣,是成功和成仁的必經之路。昨天上午的學習是一次充實的閱讀之旅,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學得了本領、堅定了信心。
首先,“自由”很重要。老師要做到放手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關于其終身的發展。
其次,“找點”很重要。認真備課,夯實基礎。減少深挖課本的時間,并不代表課本知識不重要,而是必須在課外延伸時,找到能讓學生閱讀升華的支點。
再次,“監管”很重要。惰性是所有人的共性,包括老師在內。任課老師需要業務校長的指導,也需要更多走出去學習的機會。同樣,學生的閱讀也需要老師驗收和監管,不能放任自流。
另外,“氣氛”很重要。一個學校的學習氣氛和成績是息息相關,在學校里培養閱讀的好習慣,相互攀比“讀”,而不是“玩”。
最后,“信心”很重要。暫時的成績下降,暫時的困難重重,必定會在堅持中慢慢改變。老師要堅定自己選擇的路,學生更要有滿滿的信心。
大量的實踐讓我深深感受到了“語文主題學習”是全面提高學生素養的最好途徑,也讓我找到了今后教學發展的方向。讓我意識到,當務之急是建設自己的“軟實力”——淵博的知識、精湛的技能、給予溫暖的親和力……。毋庸置疑,“閱讀”是教師最重要的功課。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沒有比人更高的山,因為有征服;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因為有堅持。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2016年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