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曄
建筑施工企業如何做好民生工程
文/張曄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把民生工作和社會治理作為社會建設的兩大根本任務,高度重視、大力推進,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當前,建筑施工行業已經進入深度變革和調整的關鍵時期,對中央建筑施工企業而言更是首要的,在解決突出問題的同時,堅持以人為本,持續做好民生工程,確保職工生活得到改善、權益得到保障,推進企業和諧穩定發展。
中鐵一局電務公司是中央企業——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目前在冊職工1 400余人,分布在全國70多個在建項目上。在企業深化改革的過程中,進一步做好民生工程,安排好職工們的日常工作,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實現企業效益增長與民生改善良性循環,對構建和諧企業,維護社會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值得分析探討。
做好民生工程是中央企業的社會責任和義務。中央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作為中央企業,必須站在更高的角度審視發展,積極做好民生工程,承擔社會責任,以責任促發展、強管理、樹形象,為促進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和長遠利益服務。
做好民生工程是企業凝心聚力的重要保障。民生工程就是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對于建筑施工企業而言,維護職工的權益,為職工謀福利,努力提升職工生活水平,才能調動職工的生產積極性,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內生動力。
做好民生工程是企業良好形象的現實體現。良好的企業形象是企業的無形資產,是企業贏得競爭優勢的基本前提。企業做好民生工程,讓職工感受到企業發展帶來的實惠,共享建設和諧企業帶來的成果。對內凝心聚力,對外展示實力,從而對進一步豐富企業文化,樹立良好企業形象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做好民生工程也是檢驗企業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檢驗企業工作的成效,當然最終也要看職工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職工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職工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民生無大小,枝葉總關情。對建筑施工企業而言,做好民生工程就要考慮到工程單位自身的特點,結合企業實際情況,抓參檢職工達到90%以上,其余人員則在當地醫院體檢。公司在內部網站上建立了體檢查詢系統,將職工歷年體檢資料錄入系統,形成檔案,方便職工上網查詢,追蹤健康情況。公司在重點項目上設立了心理咨詢室,為項目職工疏導心理問題。針對有情緒波動、壓抑、孤獨及狀態不穩的項目職住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職工群體,絕不能說空話、許空愿、開空頭支票,而是要及時兌現,一件事一件事地落實到位。
圍繞身心健康,做好職工體檢。“健康中國”已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企業更要維護職工身心健康的權益,將職工健康放在企業發展工作規劃中的重要位置。中鐵一局電務公司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創造有利條件,做好職工健康醫療服務。公司衛生所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項目施工一線,醫務人員每年前往在建項目為職工免費體檢,工進行一對一的疏導溝通,尋找問題根源,化解矛盾,解決職工的心理困擾,使其調整到最佳工作狀態。此外,公司機關還修建了籃球、羽毛球等專用活動場館,購置了跑步機、乒乓球桌等運動器械,方便職工鍛煉身體,增強體質,使職工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工作中。
圍繞居住需求,建設惠民工程。企業做好民生工程,采取積極可行的措施,關注職工住房等普遍需求,在西安、咸陽、興平、渭南等地建設住宅,使廣大職工安居樂業。2011年以來,公司采用“商業訂單”模式,在西安修建了全新的商業住宅樓,精心建設職工家園,打造高品質宜居小區,并為企業職工提供優惠政策。截至2016年8月,一期工程已有500多戶順利交房,滿足了廣大職工的居住需求。同時,企業積極做好老基地的物業服務,從舊房改造、冬季供暖、消防演練、綠化養護等多方面開展工作,打造舒適的居住環境,營建安定和諧基地。
圍繞幫扶活動,為職工排憂解難。企業以一線職工、困難職工為重點,開展好幫扶活動,少做一些錦上添花、花上壘花的虛功,多做一些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工作。同時,近五年來,中鐵一局電務公司不斷加大“三不讓”(不讓一名員工家庭生活在貧困線以下,不讓一名員工子女上不起學,不讓一名員工看不起病)幫扶力度,共幫扶困難職工700余人,發放救助資金累計上百萬元。大力開展“夏送清涼、金秋助學、冬送溫暖、‘雙節’送慰問”等活動,投入費用近400萬元。此外,公司還成立了“幸福家園”青年志愿者服務站,服務企業、奉獻社會、幫助他人,隨時為職工群眾做好服務,解決實際困難。
圍繞教育培訓,為職工個人提升創造條件。企業保障員工受教育的權利,更是為企業發展提供強大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人才是企業不可或缺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推進人才隊伍建設,構建常態化的培訓機制,分層分批對領導干部、管理人員、現場作業人員進行定期輪訓,提高全體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公司強化職工職業技能培訓,年舉辦各類培訓班30余次,培訓1 000多人次,增強職工整體素質。此外,公司還通過“竇鐵成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技能大賽活動等,營建“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為員工學習提升搭建平臺,創造條件,開辟通道。
圍繞精神需求,豐富職工文化生活。當前階段,職工的需求不僅僅是物質滿足,尤其是80、90后職工的增多,對精神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業項目受客觀條件限制,職工在社交、文化、娛樂等方面相對欠缺,這都需要企業結合時代特征,加強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精神文化活動。公司建設了職工電子書屋,收錄3 000種期刊雜志、11萬冊電子圖書、3萬冊聽書和500種報紙,并開通移動終端,全方位滿足項目一線流動職工閱讀需求。公司推出了官方微信,適時更新發布企業動態,推送企業重大新聞;成立了QQ交友群,組織聯誼活動等,為青年交友提供平臺。此外,在項目上組織各種文體活動,豐富員工業余生活。
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企業科學發展就是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不斷改革發展,惠及全體職工。對施工企業而言,實施好民生工程和企業做強做大是相互促進、持續漸進的過程,要堅持“鑄造精品,改善民生”的理念,立足當前,籌劃未來,持之以恒謀發展,堅持不懈為職工。
堅持改善民生長效機制。企業做好民生工程不在一朝一夕,也不是簡單地完成一項工作,而是一個逐漸發展的動態過程,要將其與企業發展相結合,與各項工作相融合,建立起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從改善職工物質水平、滿足精神需求兩個基本方面入手,堅持不懈地解決職工切身利益問題,實實在在保障職工參與企業發展、分享發展成果。
堅持以企業發展為前提。離開企業發展談民生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企業要做好民生工程,就要通過生產經營的平穩運行,著力提升經濟效益,將職工收入提高建立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基礎上,將福利水平提高建立在企業利潤可持續增長的基礎上,不斷增強企業綜合實力,進一步做強做大做優,為持續改善民生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改善職工的基本條件。
堅持以制度為依托。一切工作的開展只有通過完善的制度才能有效運行,才能真正轉化為廣大職工群眾實實在在的權利和利益。企業做好民生工程,要完善相關制度,在企業內部形成系統全面的制度保障,使民生工程開展有規可循,公平合理。同時,企業開展民生工程也要突出重點,有所側重,做到開展有方向,工作有計劃,目標有預期,落實有考核。
堅持以正確引導為原則。企業做好民生工程,要加強對職工的引導,正視福利與努力之間的關系。要讓職工認識到幸福不會從天而降,好日子總是干出來的,引導廣大職工樹立忠于企業、奉獻企業的理念,要把全體職工思想統一到完成企業生產經營目標上來,立足崗位做貢獻,兢兢業業創效益。
堅持黨政工團齊抓共建。企業開展民生工程內容涉及多個方面,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范疇,這就需要黨政工團一同配合,共同落實。作為中央企業,要發揮政治核心優勢和組織保障作用,在黨組織的領導下,落實好民生工程相關精神,圍繞企業中心任務,落實好企業“三工”建設、“三不讓”扶貧幫困等多項工作。
堅持和諧企業建設。穩定是企業改革發展的前提,沒有和諧穩定的企業環境,一切改革發展都無從談起,再好的規劃和方案都難以實施。施工企業要結合駐外工作的特殊性質,提高為職工群眾服務的能力,通過各種方式處理好職工工作、生活之間的矛盾,盡可能幫他們解決后顧之憂,使其能夠安心工作。同時,要做好信訪維穩、軍轉干部走訪慰問等相關工作,最大限度地做好企業穩定工作,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在建筑施工企業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改革越是深化,越要重視平衡職工利益;發展越是向前,越要體現到職工生活改善上。做好民生工程是企業發展的“指南針”,持續不斷做好民生工程,調動職工生產積極性,推進企業做強做大,讓職工共享企業發展成果,是施工企業要堅持做好的一項長期課題。
(作者單位:中鐵一局集團電務工程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郝幸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