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緝宣
緝私警察的足跡
文/海緝宣
1998年7月,全國打擊走私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確立了“聯合緝私、統一處理、綜合治理”的緝私體制,決定組建海關緝私警察隊伍,受海關總署和公安部雙重垂直領導,以海關總署領導為主。
1999年1月4日,經公安部黨委研究決定,任命牟新生為海關總署走私犯罪偵查局第一政治委員(兼),陸志強為海關總署走私犯罪偵查局局長。
1999年1月5日,海關總署走私犯罪偵查局掛牌成立,專司打擊走私犯罪,中國海關緝私警察宣告誕生。至當年9月,全國海關42個走私犯罪偵查分局全部組建完成,納入當地省級公安機關序列。
1999年4月20日,深圳海關緝私局在非設關地查緝走私紅油過程中遭遇走私分子瘋狂襲擊,緝私民警在警告無效后果斷扣動沖鋒槍扳機,順利抓獲犯罪嫌疑人。這被譽為“中國海關緝私警察打響的第一槍”。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批示:打得好,還要狠狠打。
1999年8月18日,中央“4·20”專案組進駐廈門全面開展廈門遠華特大走私案偵辦工作,從全國海關緝私部門抽調的緝私民警進駐專案組參與案件偵辦工作。2000年11月8日,首批25起案件一審公開宣判,涉案貨值約530億元,偷逃稅約300億元。
2001年8月,中央“8·15”專案組進駐汕頭辦案,汕頭海關緝私局緝私民警參與案件偵辦工作。該案案值193.9億元,偷逃稅38.7億元。
2002年6月7日,黃埔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局破獲特大走私、販賣毒品案,查獲海洛因375.2公斤、易制毒化學品麻黃堿1.9噸。
2002年 10月22日,根據國務院批復,海關總署走私犯罪偵查局更名為海關總署緝私局,增加查處走私、違規案件的行政執法職能,各直屬(隸屬)海關走私犯罪偵查分(支)局隨職能更名為所在海關緝私局(分局)。
2004年1月1日,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批準,海關總署主辦世界海關組織亞太地區情報聯絡中心工作,期限為2004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2004年6月1日,全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辦公室改設至海關總署緝私局,負責牽頭、組織、指導、協調全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工作。
2007年5月28日,國務院批準建立打擊走私綜合治理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由海關總署署長任召集人,31個中央部、委(辦、局)參加聯席會(后增至33個)。
2011年7月23日,廈門海關緝私局依法對賴昌星走私犯罪集團首要犯罪嫌疑人賴昌星執行逮捕,對其涉嫌走私普通貨物罪展開偵查,并于12月底依法偵查終結,移送廈門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2012年5月18日,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對賴昌星涉嫌走私、行賄犯罪作出有罪判決。

2012年,組織全國海關緝私部門開展打擊走私“國門之盾”專項行動。
2013年6月20日,國務院打擊走私工作座談會在深圳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出席會議并作重要講話。會后組織開展了打擊走私專項斗爭和聯合行動。
2014年,組織全國海關緝私部門開展打擊農產品走私“綠風”專項行動、打擊毒品走私“紫光”專項行動、打擊瀕危物種走私“守衛者”專項行動。
2015年,組織全國海關緝私部門開展強化監管打私“五大戰役”。
2016年,組織全國海關緝私部門開展打擊走私“國門利劍2016”聯合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