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警察應當如何依法查驗居民身份證

插圖/沈欣
近日,廣東省深圳市發生兩名女孩逛街被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后被強制傳喚的事件,引發公眾和社會輿論高度關注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等問題。居民身份證是我國公民的法定身份證件。對與查驗居民身份證相關的一些法律問題,作為人民警察,應當熟悉,以利執法;作為普通公民,應當了解,以便應對。
@一葉知秋:人民警察在什么樣的情況下,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
劉警官:查驗居民身份證,是國家法律賦予人民警察的一項重要權力,也是公安機關的一項日常執法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五條第一款規定:“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經出示執法證件,可以查驗居民身份證:一是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需要查明身份的;二是依法實施現場管制時,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三是發生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突發事件時,需要查明現場有關人員身份的;四是在火車站、長途汽車站、港口、碼頭、機場或者在重大活動期間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場所,需要查明有關人員身份的;五是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其他情形。《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九條第一款規定:“為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對有違法犯罪嫌疑的人員,經出示相應證件,可以當場盤問、檢查;經盤問、檢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將其帶至公安機關,經該公安機關批準,對其繼續盤問:(一)被指控有犯罪行為的;(二)有現場作案嫌疑的;(三)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的;(四)攜帶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這里的“盤問、檢查”,應當包括查驗違法犯罪嫌疑人員的居民身份證。
@殤:國家法律為什么要賦予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的權力?
劉警官:《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第六條規定,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履行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制止危害社會治安秩序的行為等重要職責。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是打擊違法犯罪、維護公共安全、保障公民合法權益的重要手段,這是長期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保民平安的現實需要,也是履行好法定職責的內在需要。實踐中,絕大多數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時,能夠做到認真負責、依法進行,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理解和支持。據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戶政管理研究中心負責人介紹,公安機關每年都能通過查驗居民身份證查獲大量犯罪嫌疑人,抓獲許多在逃人員。據他了解,僅今年1月到5月,全國鐵路公安機關通過查驗居民身份證,已經抓獲1.1萬名在逃人員,包括殺人、搶劫、詐騙、拐賣婦女兒童等違法犯罪人員。他還談到,在一些大型文體活動安保工作中,嚴格查驗居民身份證,有助于防范安全風險、消除安全隱患。反過來講,當今社會,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日益快速,各種違法犯罪分子混跡其中、伺機作案,如果人民警察不能依法查驗居民身份證,就可能給這些違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機,最終損害的是公共安全、是社會治安秩序、是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秋山叔: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時,應當注意哪些問題?
劉警官: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必須做到“依法”,也就是必須按照國家法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行使查驗權力,這是至關重要的。如果人民警察不是依法,而是隨意查驗居民身份證,甚至“看誰不順眼”“故意找茬”“沒事找樂”,發泄情緒式查驗,則不僅不能達到依法查驗的立法本意和執法目的,而且會侵害公民的合法權益,引發警民矛盾,增加社會不和諧因素,甚至存在導致“人人自危”的風險。所謂“依法查驗”,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主體合法,即只有人民警察才能查驗,主要是指公安機關的人民警察,協管員、治安員、協警、輔警等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不得查驗;二是前提合法,即在依法執行職務時查驗,人民警察非依法執行職務時不得查驗;三是目的合法,即必須是為了履行預防、制止和偵查違法犯罪活動,維護社會治安秩序等職責,不得為了其他目的查驗;四是程序合法,即先要表明人民警察身份并出示《人民警察證》等執法證件,而不能以管人者自居、一上來就要求他人出示居民身份證,特別是在沒有穿著警服的情況下,更要先出示執法證件;五是對象合法,即只能針對法律規定的部分特定對象查驗,不能想查誰就查誰,也就是必須具備《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五條第一款等法律規定需要查明身份的情形。此外,人民警察在執法過程中,還要始終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規范執法,因情施策,確保安全。
@天幕:遇到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時,公民應當怎么做?如果認為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不規范,應當怎么辦?
劉警官:《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等法律在賦予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的執法權力時,并未授予公民拒絕被查驗的權利,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五條第二款還明確規定,拒絕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的,公安機關要依法處理。所以說,配合人民警察依法查驗居民身份證是公民的法定義務。公民攜帶居民身份證,有利于保障自身權益、方便工作生活。廣大群眾最好盡可能隨身攜帶居民身份證,并記住自己的公民身份號碼。遇到人民警察查驗時,要主動出示居民身份證并配合查驗。沒有隨身攜帶居民身份證的,可以提供工作證、居住證、駕駛證、護照等有效證件證明自己的身份,也可以報出自己的姓名、公民身份號碼、工作單位、住址等信息,供人民警察查驗。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是個人良好素質的體現,配合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是公民尊法、守法的體現。
公民在遇到人民警察查驗居民身份證時,如果對人民警察執法有疑問或者認為人民警察執法不規范,可以在配合查驗后,向公安機關警務督察部門舉報,也可以撥打110投訴,還可以通過對相關具體行政行為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等渠道進行救濟,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公安機關對公民的舉報、投訴應當認真調查核實,對情況屬實的,應當依法依紀嚴肅處理,及時教育、糾正,決不能遮掩、袒護。
@明志:公民如果拒絕人民警察依法查驗居民身份證,應當怎么處理?
劉警官:《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第十五條第二款規定,拒絕人民警察依法查驗居民身份證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分別不同情形,采取措施予以處理。在執法實踐中,公安機關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戒嚴法》等法律,視情予以處理。例如,對實施現場管制時不配合人民警察執法的,可以帶離現場;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可以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對暴力抗拒人民警察依法執行職務的,可以涉嫌妨礙公務罪立案偵查、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龍套:丟失、被盜、被搶的居民身份證被冒用的,應當如何解決?
劉警官:近年來,公安機關嚴厲打擊買賣、冒用居民身份證的違法犯罪活動,大力推進居民身份證登記指紋信息工作,加快建立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制度,不斷加強監督管理,切實解決丟失、被盜、被搶居民身份證被冒用的問題,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還需要公安機關、各用證單位以及公民個人共同努力。公安機關要進一步加大對涉居民身份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打擊力度,不斷提高居民身份證管理服務水平;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不良信用記錄人員“黑名單”制度,將冒用居民身份證的人員列入不良信用記錄“黑名單”庫,并建立信息共享機制。各用證單位在為持證公民辦理相關業務時,要利用好居民身份證人像、指紋信息比對、掛失信息核查等技術手段,認真核驗證件真偽,嚴格履行“人證一致性核查”責任,嚴防不法分子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證。用證單位及其工作人員不得擅自復印、掃描居民身份證,不得扣留或者抵押居民身份證。公民個人要依法領證,一人只領一張證,同時增強安全意識,防止居民身份證丟失、被盜、被搶;要合法用證,不要出租、出借、轉讓居民身份證,不得使用偽造、變造的居民身份證;撿拾他人的居民身份證要及時歸還失主或者交給公安機關,不得冒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證。此外,公安機關還要抓緊研究丟失、被盜、被搶的居民身份證掛失后,不能被二次使用的技術方法,也可徹底防止一人領兩張以上居民身份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