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滕菲
從“開路先鋒”到“工作先鋒”
文/滕菲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楊鳴(左)接受“安保突出貢獻獎”獎牌
在G20杭州峰會安保工作中,各公安院校的校領導紛赴杭州坐鎮指揮、全面督導。在中國刑警學院坐鎮杭州的院領導中,其中一位是主管學生工作的副院長——楊鳴。安保期間,他對待工作的忘我精神與對待學生的熱情,幾乎讓大家忘記他已近六旬,距離退休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
今年夏天的杭州暑熱是上過各大報紙頭條的,這天氣對于年輕力壯的學生尚且難熬,更何況這樣一位年屆六旬的東北大漢。
7月15日,刑警學院第一批52名師生先期抵達杭州,進駐余杭區良渚食品總倉執行安檢任務。由于良渚食品總倉是此次G20杭州峰會安保的第一個防爆安檢工作站,進駐這里的又是學院的首支安保隊伍,所以從管理方式、勤務制度到后勤保障工作均未完善。刑警學院師生剛剛進駐時,安檢大棚內通風不暢,學生的勤務點極其悶熱難耐,單一的勤務安排也讓學生常感體力不支。楊鳴深知這里是峰會食品的唯一供應點,又是此次安保防爆安檢工作的“第一槍”,這里的工作必須迅速進入正軌,且要保證萬無一失。于是,在烈日下,他反復到勤務點慰問學生,考察實際情況,到安檢大棚中親自體驗學生的安檢環境。當發現站在學生的崗點位置五分鐘便感到呼吸困難時,他通過反復與帶隊老師商討,與學生座談,與受援單位協調,最終使得學生勤務環境得到了逐步改善。他還編排了不同的輪班制度和靈活的換崗制度,讓學生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下身體能夠得到及時調節。
良渚食品總倉的探索啟發了后來建立的防爆安檢站,成為G20防爆安檢的示范單位,迎接安檢組長學習觀摩團隊500余人。在楊鳴的帶領下,他們從開路先鋒成為工作先鋒。
此次安保,刑警學院協助杭州市公安局江干區分局、蕭山區分局、余杭區分局、濱江區分局、西湖景區分局、特警支隊完成防爆安檢等工作。其中西湖安保圈是一個重要任務區。進入臨戰階段,學院西湖安保任務區不斷調整,駐地增加了一倍,加之安保升級,許多駐地面臨沒有帶隊老師的情況。對于這些還不到20歲的學生來說,在遠離家鄉的地方執行任務本就是一種考驗,這突如其來的調整又讓他們離開自己熟悉的隊長去獨自面對工作壓力,一種緊張與不安定的情緒籠罩著這些臨行前的孩子。就在他們正準備前往新駐地時,楊鳴帶領指揮部老師們趕來了。看著面前熟悉的院長,仿佛瞬間把他們拉回到熟悉的校園中。楊鳴囑咐道:“明天你們就要離開這里,分散到各個執勤點,也就是說咱們已經到臨戰階段了。希望同學們發揚刑警學院的光榮傳統,不辱使命,完成好我們的各項任務!”那一刻,他傳遞給學生的是來自刑警學院的力量,正像后來學生在《安保日記》中寫到的:“在夜色的映襯下,楊院長的講話讓我面對新的征程熱血沸騰。我默默對自己說,這是一種堅守,這是屬于我們警院人的堅守,我要無愧于心,無愧于夢想,無愧于祖國!”
學生進入到新駐地后,為了掌握調整后的新情況、新變化,避免出現管理漏洞和盲區,楊鳴不顧白天的暑熱和夜晚的蚊蟲“攻勢”,帶領指揮部的同志夜以繼日地走訪了新增的14個駐地。走訪結束后,他又回到指揮部迅速與帶隊老師一起就新增駐地的管理問題進行認真研究,仔細分析潛在問題和隱患,制訂了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和措施,使組織管理工作與新變化及時對應,有效匹配。
此次安保,刑警學院共有1496名學生和26名教師赴杭,9月7日至9月9日,共分三批返回學校,最后一個離開杭州的是楊鳴。在學警撤離的三天里,每天清晨6點多鐘,就會有500名左右的師生到杭州東站集結,楊鳴也連續三天在清晨6點左右抵達這里為他們送行。在車站送行時,會有來自不同地方的支援警力經過,總有人會從人群中興沖沖地跑到他跟前,激動地詢問:“是楊院長吧?我也是刑警學院的畢業生啊!”那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最幸福的時刻吧!
細數楊鳴從2009年國慶60周年開始,歷經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2013年沈陽全運會、2015年北京“兩大安保”到今年G20杭州峰會等安保工作,仿佛看到一顆依然年輕而火熱的心,一顆對公安教育工作永不褪色的執著與深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