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洛風
生命難以承受其“捧”
文/洛風

筆名洛風,現北京市公安局網安總隊民警。一直從事文學創作,鮮有作品發表,屢敗屢戰、生生不息!自認音樂第一、漫畫第二、文字第三。文風多變,涉獵詩詞、格律、散文、小說、影視劇本、報告文學等,至今還未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會不斷再接再厲,敬請期待。
很久以前,我也年輕過,面對領導師傅們的“求全責備”,經常會愣頭青似的抱怨:就不能寬容一點嗎?怎么一點小錯就揪著不放呢?就因為我們年輕嗎?
今天,輪到我看那些“年輕”的一代,必須一個動作一個動作地示范,他們才肯做一點;必須一字一句地教,他們才肯寫一點;必須一動一口令地解釋好每一個細節,否則他們絕對無法獨立完成,甚至根本不做。“我不會”是拒絕工作的唯一理由,討厭批評,一說就哭,一哭就尋死……他們自發性差、抗壓力低、標榜個性、不分尊卑,然而,沒有人肯去說他們一個“錯”字,因為怕擔責,因為怕對方真的有什么過激行動。于是,我眼看著他們日復一日地在一個坑兒里跌倒、爬起,再跌倒,躺著。
直到我看了這部《解密》。
我很喜歡麥家的作品,他的電視劇《暗算》、電影《風聲》,我都帶著十二分的敬意去看。《解密》改編自他的同名小說。原著中主人公容金珍的設定是“有天才的一面,而內心極其脆弱,也極其偏執”——這不是什么“創新”,偉大的成就背后必然有“偉大”的陰影,甚至說,世俗標準里,天才的另一身份就是弱智。而男豬腳(主角)明顯把天才那部分拋到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有弱智,999純K。
對比《這個殺手不太冷》,讓·雷諾能把一部十八禁,活活掰成小清新,我們的偶像小鮮肉,卻把一部主打燒腦的諜戰劇,硬生生演成了腦殘當家的公益片。更讓人直接起生理反應的是,幾乎所有當事人都在夸他!上至導演、編劇、出品方,“不能說演得很好,但演出了一種味道”;下至演員、場務、攝像,“美不美、帥不帥、萌不萌、看男主角”。連他自己接受采訪時也承認,在這部作品中我做到了(演技),他們說我做得挺好的。
有人在帖下評論:你們有多恨他,如此捧殺?
看到這句話,我似乎參加了一次冰桶挑戰:醍醐灌頂地寒冷。
魯迅說,人才有兩種死法:捧殺與棒殺。中國的文字實在奧妙,一“捧”一“棒”,核心都是“奉”,區別在于用手還是用木,兩相權衡,棒殺傷人一陣,捧殺誤人一生。
曾經“艷絕五臺山”的某演員,導演、編劇、攝像、場務,鏡頭內外幾乎所有人都在遷就她的“脾氣大、說話沖”,現在過的什么日子呢?十年沒有工作,住在政府的廉租房里,體態臃腫,頭發花白,凄涼無助,靠救濟金度日。
一捧再捧連三捧,一般都會捧得暈暈然飄飄然,關鍵在于,很多當事人被“捧”而不自知,自以為了不起,便無所事事或為所欲為,躺在坑底接受萬眾矚目。卻忘記現在的如火如荼,只能是烈火烹油,鮮花著錦,一時之盛;盛開緊接著凋零,鮮紅過后必然是暗淡發黑,日后的日子怕是難過。
可見,人最難的就是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戰勝自己,若被“捧”而不自知,小則失身、大則亡國。
公元前237年,齊王建(齊廢王)前往秦國訪問,正奉行“遠交近攻”的嬴政(秦始皇)用極尊貴的禮節歡迎他,齊王建甚為感動,與嬴政結拜為異姓兄弟,兩國也自然成為最親密的兄弟之邦。后來,齊國對任何形式的合縱對抗行動,一概拒絕參加,而且,每逢秦國征服一國,齊王建就派遣特使前往咸陽道賀,當“全世界”都在為保衛祖國血戰之際,只有齊國隔岸觀火、置身事外,但最終也只能結束139年的建國歷史,被秦國給滅掉了。
棒殺易躲,捧殺難防,聚光燈能把你捧上天堂,也能將你拽下地獄,關鍵是你自己,想怎樣?擁有1700萬粉絲的狂追怒捧,從《小時代》《從天而降》到《解密》,看了三部片里的男主角,總以為是同一部。曾經的劉德華被杜琪峰罵醒:你要是那么愛美,就別來我的電影。然后他靠老杜的幫助,拿到第一個金像獎影帝。20多歲的余文樂在“票房毒藥”的標簽下沖殺突圍,滿身傷痕走出偶像派的舒適區,拍《車手》時黃秋生這樣說余文樂:以前和他合作,不會覺得他很用心去演,這次他很用心,想知道如何去演,很留意對手如何去演,再去想想自己如何去配合……
在不抱怨的世界里讓生活和工作充滿陽光。
——重慶市開州區公安局政委 袁昌德
毛主席的一句“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告誡世人要以豁達的情懷排解心中的“牢騷”,同樣在繁重艱巨的公安工作中,廣大民警也應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實干,在工作中找到實現自身價值的“興奮點”和“閃光點”。(汪文勇 推薦)
生命難以承受其“捧”,能在棒下不倒者,是勇士;能在捧下不暈者,是達人。人同此心,事同此理。無論一身一家一國,唯有拒絕“捧殺”,潛心內修,擺脫種種脆弱,方能成為真正的強者,而擁有眾多“勇”“達”之士的國家,方能成為真正的強國。
在此,萬分感謝曾給予我嚴厲批評的領導和老師,對于我當時的口服心未服認錯!同時,若再次面對“年輕人”的失誤錯誤謬誤,我一定會指出來。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拒絕“捧殺”,從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