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濤,郭麗君,張秀英,阿布都熱合曼·吐爾遜
?
生物科學類專業實踐教學模式路徑的選擇與實踐——以喀什大學為例
王玉濤,郭麗君,張秀英,阿布都熱合曼·吐爾遜
(喀什大學 生命與地理科學學院,新疆 喀什 844000)
針對喀什大學生物科學類專業實驗教學、科研訓練及實習實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實現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在校內整合現有儀器設備資源,構建功能齊全的實驗教學和科技創新共享平臺,校外建立校企(事業)合作型實踐育人模式,形成校內校外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實踐教學體系.通過實踐,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明顯增強,效果良好.
實踐教學;生物科學;教學科研平臺;實習實訓;一體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1].高等學校的實驗、實踐教學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增長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品格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是其他任何教學形式都不能替代的[2].目前,生命科學發展迅速,對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及經濟增長產生深遠的影響,并在農業、醫藥與健康、能源和環境保護等領域有廣泛的應用.喀什大學以為南疆及周邊地區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高層次人才為目標定位,生物科學類(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工科))本科人才培養要結合區域產業結構和“一帶一路”戰略部署,緊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主動服務地方需求、增強學生創業就業能力為導向,不斷創新實踐教學模式,改革傳統實驗教學、實習實訓模式,構建教、研、實習實訓一體化的實踐育人體系,培養新形勢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人才.
喀什大學地處祖國邊疆,交通不暢,信息閉塞,經濟文化落后,基礎條件薄弱,屬西部落后地區.在高等教育方面,與疆內外兄弟院校相比,其辦學成本高、教學條件差以及師資薄弱等,尤其在教學管理和教學條件保障方面都遠遠落后.在實驗室管理方面,沿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實驗室設置以課程為主,實驗課獨立設課,每門實驗課均有一個實驗室的格局,使得實驗室建設思路保守,管理零散,實驗設備利用率低下,共享效益差[3].實踐證明,這種管理模式成本高,教學儀器設備發揮不了整體效應,嚴重影響專業建設和學科的持續發展.
對喀什大學來講,由于長期受教師教育為主的辦學思想束縛,建設理工科專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工作剛剛起步,尚未形成長效的工作機制或制度,就實踐性較強的生物科學類專業而言,學生實習實訓只維持課程見習或專業見習層面,參與行業生產實踐活動的機會少,造成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弱,社會適應性差,就業面窄.
2011年以來,以生物科學類專業教學和師資條件為基礎申報的基礎生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葉爾羌綠洲生態與生物資源研究重點實驗室相繼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教育廳立項建設.面對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如何打破傳統的師范教育辦學傳統,遵循應用型專業辦學規律,培養南疆及周邊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4].喀什大學正處在轉型發展階段,即從教師教育類高校向應用型、多科性大學建設,對于現僅有的幾個非師范應用型專業而言,必須加速推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以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生物科學類專業依據現有的實驗教學、科研條件、師資隊伍現狀以及地方行業企業發展實際,以構建教、研、實習實訓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為基礎,按照系統論原則,重點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和高水平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就實踐教學條件、實踐教學隊伍和實習實訓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改革與創新,構建聯動機制,以此推動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和學生的實踐能力、就業創業能力的提高.選擇以學生參與“實驗教學+專業實習實訓+科技創新訓練+畢業論文(實踐)”為主要實踐教學環節,以“高水平教師+教學團隊+科研團隊+企業技術人員”為核心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為突破口,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協同促進師資隊伍教學科研能力的持續提高(見圖1).

圖1 應用型人才培養路徑
隨著實驗教學的不斷發展,實驗室的平臺化運行與管理已成趨勢.國家教育部門提出有關實驗室設置管理要變條塊分割為條塊結合管理,走與教學科研相結合的管理方式[5].目前,高校實驗室的建設已經由課程實驗室組建發展為專業實驗室或綜合實驗室,在原有設備的基礎上,調整和更新即可成為高水平的專業實驗室,避免儀器設備重復配置,節約辦學資源.對于喀什大學地處祖國邊陲,辦學資源有限的地方高校,合理優化和配置現有校內教學科研資源,積極爭取校外企事業單位共建的實習實訓基地,形成校內外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合力.
3.1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科研創新平臺
實驗教學是生物科學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綜合素質及創新能力起著重要作用[6].構建適合專業發展新需要,同時結合喀什大學現有實驗條件,以教學、科研共享為基礎整合現有實驗設備,形成“強化基礎、務求創新、推進應用”為目標的實驗教學改革體系;以實驗課程的專業性質和內容為原則整合現有實驗項目,形成實驗課程新體系,使實驗內容體現重基礎,突出綜合性、設計性、研究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根據學校實際,對現有生物科學類專業按照專業培養目標修訂實驗教學大綱,充分考慮專業發展的需要,按知識體系設置實驗項目,全部實驗課程不出現內容重復的實驗項目,加大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達到合理利用資源,最大限度發揮教學資源優勢,讓學生學到專業經典的、前沿的知識,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為以后就業或繼續深造奠定基礎.按照生物科學大類,組建了動物生物學、植物生物學、微生物與發酵工程學、細胞與遺傳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和生態技術及應用6個教學團隊.以此為基礎凝練學科方向,組建了區域生物多樣性、資源微生物學和植物逆境生物學3個科研團隊,各團隊由高水平的帶頭人負責,形成“高水平教師→教學團隊→科研團隊”的教學科研隊伍,形成以教學為中心,以科研為載體,教學科研相長機制,促進教師隊伍建設.
集中構建的教學科研平臺,在管理上集中管理,運行上相對獨立,互不干擾,保證了教學科研良性互動.以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和研究性實驗為目標,集中體現了教學平臺建設的整合效益;以教師科研項目、大學生科研訓練項目為支撐,保證了科研平臺高效運行.以此為平臺大大激發了師生開展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目前60%以上的教師全面進入科研實驗室,80%以上的本科生均參與或獨立開展實驗室研究工作.3年來,生物科學類專業師資隊伍申請到自治區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自治區高校科研計劃項目20余項,發表核心期刊論文53篇,教師參與編寫教材3部,建設成效明顯.
3.2整合教學、科研儀器實驗設備資源
教學與科學研究是高校的兩個中心,強化實驗教學和科研共享平臺建設,不僅可以促進教學與科研的相互促進,提高儀器設備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促進了本科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構建了學習創新型和諧校園[7].只有教學與科研協調發展,才能培養出優秀人才;構建實驗教學與科研共享的一體化平臺,讓兩者均衡發展,打造適合喀什大學特色的辦學模式.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要求,對實驗室進行整合,以基礎生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為依托,將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合并成為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實驗室,植物學和植物生理學實驗室合并成為植物生物學實驗室,動物學和動物生理學實驗室合并成為動物生物學實驗室,細胞生物學與遺傳學實驗室合并成為細胞與遺傳學實驗室,微生物學與發酵工程實驗室合并成為微生物發酵工程實驗室,形成全范圍覆蓋專業基礎的實驗室(見圖2).按照平臺共享思路,以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在細胞與遺傳學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區域生物多樣性研究室,在微生物與發酵工程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資源微生物學研究室,在植物生物學實驗室的基礎上組建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室等3個教學科研共享的研究室,每個研究室負責人由相關學科負責人擔任,既滿足了學生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教學,也為教師和學生創新項目(畢業論文)提供了良好的研究平臺.整合后,教學-科研實驗室儀器設備完備、功能齊全,既提高了學生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出比例,也為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提供了儀器設備平臺,還為教師開展科學研究創造了便利條件,運行3年來進入實驗室的師生逐年遞增.

圖2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科研、實習實訓一體化平臺建設模式
3.3創新校企(事)合作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聯合培養創新應用型人才,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等多種不同的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發揮各自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為學生提供理論聯系實際的廣闊空間和實踐平臺[8].為此積極與南疆當地企事業單位聯系,已與喀什地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庫車縣天山國有林管理局、喀什地區漁業檢測中心、南達新農業以及和田維吾爾藥業等企事業單位建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簽訂了合作培養協議.要求學生在企業生產實踐不少于3個月,雙方形成互利共贏的合作型人才培養模式.如與喀什地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站合作,學生在學習動、植物學課程時,前往保護站觀看當地動植物資源,同時保護站的標本制作室遷至喀什大學實驗室內,不論哪個年級的學生都有機會學習各類標本制作技術,已有近30名學生學會了動植物標本制作技術,可獨立完成,技術得到社會認可;與喀什地區漁業檢測中心合作,為喀什大學畢業生提供科研場所以及魚苗,幫助學生完成畢業論文等.通過實踐,校企合作型人才培養節約了校內辦學資源,緩解了當地企業技術人才缺乏的矛盾,也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實踐平臺,通過企業對學生的評價,作為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體系設置的主要參考.3年來,學生已參與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3.4建設高水平的實踐教學隊伍
隨著實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實驗教學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已經毋庸質疑.良好的實驗室條件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硬件基礎,而優質的實驗教學隊伍是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的軟件[9].在學院近幾年的不懈努力下,實驗教師隊伍的素質得到了提高,生物科學專業引進博士4人,副教授以上職稱教師占43%,1970年以后出生且取得碩士學位的教師占96%;對新引進的教師采用先進實驗室,由教授或優秀的副教授做指導,上好實驗課后再上理論課,增強教師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強化教師實驗指導能力;對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必須安排1門實驗課,每學期安排1~2次的實驗觀摩課,提高教師對實驗課程的重視程度.在科研平臺建設中,專門選聘教學科研能力強的教授或博士擔任研究室主任,協調和規劃各學科師生開展創新實驗研究和科研活動.各研究室配備1名實驗技術人員,主要承擔管理、維護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保證教學科研儀器正常運行.在學生校外實踐過程中,聘請企業技術骨干為指導教師的同時,要求專業教師同時進駐生產企業,提高雙師型教師培養力度.
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好、水平高的實驗技術隊伍是高校教學科研的重要組成部分[10].新疆職稱評審制度改革后,在實驗技術人員崗位中設立了正高級實驗師,極大地鼓舞了實驗技術人員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降低了引進高學歷實驗技術人員的難度,促進了部分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積極承擔實驗技術工作,目前已經有相當一部分高學歷年輕教師加入到實驗技術隊伍中,改善了實驗室技術隊伍學歷結構和年齡結構,提高了建設水平.同時注重實驗技術人員能力提升,通過自主強化理論學習、繼續深造及進修專業技能等手段,已經建成一支理論基礎扎實、專業實驗技能過硬和管理經驗豐富的實驗技術隊伍,為教學、科研一體化平臺建設起到較強的支撐作用.
學校配備責任心強、專業技術過硬的教師作為校內導師,企業中選聘高級技術人員作為校外導師.實行“雙導師制”是學生校外實習實訓效果的重要保障,其也是保證校外安全的主要責任人.
3.5提高管理效率,保障學生安全
在西部落后地區,在資源有限、師資緊缺、設備不足的情況下,高效管理運行是“教學——科研——實習實訓”一體化實踐教學模式取得成敗的關鍵.因此,建立了一套相對完備運行的管理體制,通過以喀什大學大學生“導師制”(學生從大一開始即確定指導教師直到大學畢業)4年不間斷培養為基礎,以教師學科(科研)團隊為主體,明確分工、責任到人的方式保障完成.在實際運行中,重點實驗室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主任由1人擔任,總體負責教學科研實驗室的建設和運行,設實驗室副主任2人,具體負責運行;將生物學類專業教師按照學科及科研方向成立3個教學科研團隊,分別歸屬于重點實驗室3個研究室,選聘1名研究室主任,具體負責各學科的實驗教學和師生科學研究工作.總體協調學生實習實訓,實習指導采取“雙導師”制.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促進了高校實驗室教學與科研活動的蓬勃開展,提升了高校實驗室對國家科技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服務能力,但同時也使實驗室安全工作面臨著日益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11-12].根據學校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制定一系列實驗室運行和安全管理辦法,責任到人,由院長與每位實驗室安全管理人員簽訂安全責任協議書,做到“安全第一、萬無一失、防患未然”.
學生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樹立“政治保證、安全第一、提高能力”的思想,保證實習實訓效果.首先,在新疆尤其南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始終貫穿于學生大學教育全過程,學生在實習出發前,必須開展反對民族分裂及其活動,樹立民族團結和安全生產教育工作,并與學生簽訂相應的保證書,防患于未然;在實習實訓過程中,校企雙方指導教師全面負責學生的安全.
實踐教學是實現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教學環節,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喀什大學正處在轉型發展階段,如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主動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生物科學類專業依托自治區基礎生物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和自治區高校重點實驗室建設,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教、研、實習實訓一體化實踐教學新體系.通過實踐,首先,為教師科研活動搭建了理想的平臺,提高了教師的科研能力;其次,教學科研儀器設備達到共享,提高了儀器設備的利用率,節約了辦學成本;第三,實現校企合作型人才培養,增強了學生對專業行業的認同感,提高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動手能力;第四,學生參與企業生產實踐,既提高了適應社會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創業就業的能力,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三贏,
總之,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沒有固定的套路或模式,是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完成,各學校應根據自身的學科發展歷史、學校條件保障以及所處區域的行業產業發展狀況,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創新實踐教學體系,以適應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1] 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13-03-30].http://www.gov.cn
[2] 胡錦濤.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代表大會報告[EB/OL].(2012-11-20)[2013-03-20].http://News.china.cn
[3] 韓文軍,李雄華,邢偉一,等.生物技術基礎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12):1577-1579
[4] 梁紅.搭建實驗實踐一體化平臺深化實驗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5):1-4
[5] 黃遠新,何曉陽,朱利泉,等.生命科學實驗平臺建設與管理[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6,25(7):866-868
[6] 劉杰鳳,周天,韓寒冰,等.生物技術實驗教學體系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5):66-69
[7] 王金發,戚康標,張以順,等.強化共享平臺建設促進教學與科研相互轉化[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4):216-217
[8] 楊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協同機制及其實現途徑[J].現代教育管理,2013(1):68-71
[9] 王小玲,柯美珍,胡世鳳,等.加強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搞好實驗教學[J].高教論壇,2009(2):95-96
[10] 王國強,呂琴,孫健.研究型大學實驗技術隊伍建設探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6,23(7):126-129
[11] 李五一,孫健,葉秉良,等.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概論[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6
[12] 李五一,滕向榮,馮建躍.強化高校實驗室安全和環保管理建設教學科研保障體系[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7,24(9):1-3
Practice and route choice of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biological sciences speciadity——A Case of Kashgar University
WANG Yu-tao,GUO Li-jun,ZHANG Xiu-ying,ABDURRAHMAN Trxun
(School of Life and Geographic Sciences,Kashgar University,Kashgar 844000,China)
Taking Kashgar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scientific research,practice and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at are in underdeveloped areas,the practice teaching model of mutual combination and mutual promotion both in the institute and outside were formed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present instrument and equipment resources,constructing a complete functions sharing platform for schoo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al mode of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The innovation ability,practice ability and social ability of students were enhanced by the practice.
practice teaching;biological sciences;platform for school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practice and training;integration
1007-9831(2016)09-0093-05
Q-3∶G642.0
A
10.3969/j.issn.1007-9831.2016.09.027
2016-04-18
喀什大學教研教改重點項目(KJGZ1201)
王玉濤(1979-),男,甘肅鎮原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遺傳學方面的研究.E-mail:wangytg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