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競賽

起:交代背景,渲染氛圍。
承1:設置懸念,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A城里有一場盛大的象棋競賽,勝者可以去參加全國總決賽。許多象棋高手都報名參加。經過多輪角逐,決賽即將開鑼,決賽雙方都在進行充分的準備。
老奇是B城的象棋高手,在B城總決賽中獲得冠軍后,便想去看一下自己未來的對手。剛進A城他就發現,城里掛了許多橫幅。有的說:“支持紅棋吧!”有的說:“支持黑棋吧!”老奇看得莫名其妙,便問一個路人:“這‘紅棋’‘黑棋’是誰呀?”那路人說:“你是新來的吧!‘紅棋’‘黑棋’都是我們這兒的象棋高手,因他們勢如水火,難分高下,所以叫‘紅棋’‘黑棋’。”“那這勢必是一場惡戰吧!”老奇感嘆道。那路人卻搖了搖頭:“話雖如此,但聽說‘黑棋’怕輸,要……他……”路人的話語聲漸漸低了直至沒有。“不過,這話可不能亂說。”他倆又攀談了一會兒,路人就走了。
老奇覺得有點累,就去找旅館。當他走過一個巷口時,看到有幾個人小心翼翼地提著幾大包禮品去敲人家的門。老奇只因肚子餓,也沒細看,找了家離賽場最近的賓館住了一宿。
第二天一早,老奇就被樓下的吵鬧聲吵醒了,他便下樓去看個究竟,原來有兩個人在談論今天下午的象棋競賽。一個人說:“一定是‘紅棋’勝。他為人正直、善良,從不走歪門邪道,這么好的人怎么可能不拿冠軍呢?‘黑棋’這人棋風不好,下棋老悔棋,這種人能拿冠軍就怪了!”另外一個人顯然不同意:“下棋用的是腦子,和品格好壞沒關系。我看‘黑棋’不會比‘紅棋’差,平時下棋悔棋,正規比賽不悔不就行了嗎?”
在大家伙的紛攘爭吵中,一上午就匆匆過去了。大家急急地吃了午飯,完了就往體育場跑。老奇到體育場時,已是人山人海。他找來找去,才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他又沒法走進去坐。他幾乎是爬著才到了座位上。比賽很快開始了,選手分別亮相。“紅棋”衣著樸素,一副胸有成竹、穩穩當當的樣子。“黑棋”衣著華麗,戴著墨鏡,一副趾高氣揚、志在必得的模樣。兩人就座,一場對決開始了。
剛開始,“黑棋”占上風,他麾下一匹戰馬,橫沖直撞,順利渡河,一步步向山的最頂峰爬去。“黑棋”不知“紅棋”正在頂峰等著他。就在“黑棋”的戰馬即將攀上頂峰時,“紅棋”麾下一口大炮朝戰馬轟了一炮。戰馬跌下山去,摔得粉身碎骨。隨即,棋局也隨著戰馬的跌落而起了變化。原本即將到達頂點的“黑棋”剎那間回到了起點。
這時,裁判突然宣布中場休息十分鐘。之后,比賽繼續進行。老奇正在感嘆“紅棋”的高超棋藝與自己不相上下時,猛然發現大屏幕上的棋局發生了變化,紅棋似乎換了一個人,昏招連出,棋局陡轉直下,不一會兒,“紅棋”就輸了。散場時,人群中忽然有人憤然喊了一聲:“棋局有詐……”此時,大家才回過神來,齊刷刷地回頭大聲呼喊著……可惜賽委會已經迅速離開了現場,于事無補。
老奇也十分憤怒,當天就跑回了B城。他想起了昨天下午看到的拎著大包小包去敲門的幾個人,連夜向《真理報》寫了篇文章。文章最后說:“這實際上是兩場競賽,一場在棋盤上,一場在棋盤外。不論哪一場競賽,真實、公正都遠比結果更重要。”
轉1:故事延宕,制造波瀾。
承2:故事延宕,繼續制造波瀾。
承3:氣氛渲染,人物描寫,推動情節的開展。
承4:棋逢對手,競賽角逐。
轉2:故事跌宕,結局意外。
合:卒章顯志,針砭時弊。

升格文與原文相比,保留了原文自然流暢的特質,增加了對起因的交代,使開頭與主體部分銜接自然。鋪敘了四次承接:第一次設置懸念,推動情節向前發展;第二次延宕故事,制造波瀾;第三次渲染氣氛,描寫人物,推動情節繼續發展;第四次棋逢對手,競賽角逐,情節繼續流淌。設置了兩次轉折:第一次故事延宕,制造波瀾;第二次故事跌宕,意外結局。又增加了“合”的部分,借老奇的文章,輕松地整合上文的四承二轉,自然地卒章顯志,巧妙地點出“兩場競賽”的內涵:“一場在棋盤上,一場在棋盤外。不論哪一場競賽,真實、公正都遠比結果更重要。”這樣,起承轉合,有懸念、有抑揚、有意外,可謂左右逢源、曲折有致。
作文題“遇見”。請你思考,誰遇見?遇見誰?遇見的曲折過程是怎樣的?遇見的具體場景怎樣?相信你,一定能于“起承轉合”間,帶來“曲折有致”的好文章。

(關注公眾號,回復“作文升格2016年11月”查看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