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現狀與未來走向

2016-12-07 02:42:17鐘秋波羅銀科
關鍵詞:研究

鐘秋波,羅銀科

(四川師范大學社科學報編輯部,成都610066)

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現狀與未來走向

鐘秋波,羅銀科

(四川師范大學社科學報編輯部,成都610066)

基于《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收錄的2001—2015年關于高校學報創新的CSSCI來源論文,從論文數量年度分布、刊發載體分布、研究方法統計、關鍵詞分析、研究主題統計和內容分析考察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現狀。研究發現,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發文數量少、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方法單一、研究范圍較狹窄,缺乏現實性和針對性。未來研究發展方向應關注高校學報改革路徑選擇、高校學報管理模式改革、高校學報欄目創新、構建適合高校學報的評價機制、加大大數據時代高校學報的發展與轉型研究以及強化實踐導向的研究。

高校學報;創新;研究主題;研究方向

21世紀是一個以創新為特征的知識經濟時代,適應全球化、信息化和網絡化的發展,人們就要不斷地進行創新。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為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理念的首位,堅持創新發展。我國學者將更多視角投入創新問題的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高校學報是學術期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術研究和理論創新成果發表和交流的平臺,而創新是提高學報質量社會影響力的動力。因此,高校學報改革創新是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也是時代發展的要求,加快高校學報改革創新的理論研究顯得格外必要和緊迫。

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現狀如何?呈現出什么特點?存在哪些問題?未來研究重點在哪些方面?本文檢索和整理了《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收錄的2001-2015年關于高校學報創新的CSSCI來源期刊論文,對論文數量年度分布、刊發載體分布、研究方法、關鍵詞、研究主題等要素進行統計分析,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系統的回顧和總結,以期為今后高校學報的創新改革提供借鑒。

一 研究現狀的統計分析

1.研究樣本

2016年1月4日檢索《中國學術期刊(網絡版)》(China Academic Journal Network Publishing Database),時間跨度為2001-2015年,以“高校學報”并含“創新”為主題,以CSSCI為來源類別進行模糊檢索,獲得論文209篇,去除學報簡介、學報征稿啟事、研討會講話、研討會綜述等非學術論文內容,最終得到110篇分析樣本。

2.論文刊發年度數量分布

樣本論文的年度分布如圖1所示,根據圖中曲線的變化特征可將中國高校學報創新研究分為三個階段。2001-2003年為第一階段,這一時期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論文發表數量較少,分別為6、3、5篇,平均每年不超過5篇,說明該階段高校學報創新并沒有引起國內相關研究人員的注意。2004-2010年為第二階段,這一時期發文數量顯著增加,其中2007和2010年相關研究論文數量達到近15年來的峰值(11篇)。原因在于:教育部在2003-2004年推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名欄工程,2005年進行新聞出版改革試點工作,2009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進一步推進新聞出版體制改革,這些政策舉措促使相關研究者逐步關注高校學報創新,使得這一階段論文數量顯著增加。2011-2015年為第三階段,這一時期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論文發表數量趨于穩定,平均每年6篇,并取得了一定的社會影響。

圖1.2001-2015年發文數量年度分布圖

3.論文刊發載體分布

2001-2015年CSSCI中刊載高校學報創新的論文數量前十位的期刊如表1所示。十種期刊刊載論文86篇,約占樣本論文總量的78%,位于前三位的期刊是《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編輯學報》、《中國出版》,前三位期刊刊載總量約占前十位期刊論文總量的72%。十種期刊中,《中國科技期刊研究》發表論文數量最多(30篇),約占研究樣本總數的27%;《編輯學報》刊載論文數量為22篇,約占研究樣本總數的20%;《中國出版》刊載論文數量為10篇,約占研究樣本總數的9%;《編輯之友》、《科技與出版》、《浙江社會科學》刊載論文數量均為5篇;《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刊載論文數量為3篇;《出版發行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山西財經大學學報》刊載論文數量均為2篇。通過對位居前十位期刊的分析可知,新聞學與傳播學來源期刊是高校學報創新研究論文的主要載體,部分高校社科學報設有新聞學與傳播學欄目,但刊載該主題的論文較少,而且大部分刊載的是本編輯部人員的論文。

表1.2001—2015年刊載學報創新論文前十位的期刊一覽表

浙江社會科學5 5%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3 3%出版發行研究2 2%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 2%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 2%

4.研究方法統計

定性研究、定量研究、綜述研究和案例研究是四種常用的研究方法。通過對樣本論文采用的研究方法進行分析發現,110篇研究樣本中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論文數量為95篇,約占研究樣本總數的86%,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論文數量為13篇,約占研究樣本總數的12%,采用定量研究方法的論文只有2篇,沒有發現采用綜述研究方法的論文(研究方法統計見圖2)。總體而言,采用定性研究方法的論文較多;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論文以某個期刊或者高校學報的改革實踐為例,從某個視角分析討論問題,最后提出相關的建議①;定量研究的論文主要涉及高校學報(學術期刊)的學術影響力研究②。研究樣本中尚未發現采用綜述和統計分析方法對高校學報創新進行研究的論文。綜述能反映出某一專題的歷史背景、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統計分析是對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和解釋,有助于掌握規律,得出結論。綜述和統計分析對高校學報創新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較之以往的相關研究,本文對近15年來國內高校學報創新的相關研究進行綜述,并從統計分析的視角對相關研究進行系統總結。

圖2.研究方法統計圖

5.關鍵詞分布

從理論上說,使用頻率高的關鍵詞代表了該領域的常規研究指向或某一時期的學術熱點。根據關鍵詞的詞頻統計(見表2),國內學者對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關鍵詞分別是高校學報(56次)、創新(13次)、編輯(10次)、高校(6次)、學術期刊(4次)、知識創新(4次)、科技出版(4次)、社科學報(4次)、編輯素質(3次)、編輯工作(3次),說明高校學報的改革創新和編輯隊伍建設是該領域研究的熱點。

表2.樣本論文高頻關鍵詞分布

6.研究主題分析

我們把研究關注的重點分為以下幾個主要方面(見表3):編輯隊伍建設(19篇)、高校學報現狀及對策(15篇)、辦刊模式創新(10篇)、高校學報發展定位(9篇)、選題和欄目創新(7篇)、體制創新(6篇)、精品建設(5篇)、學術影響力(3篇)。研究主題情況統計表顯示,編輯隊伍建設和高校學報的現狀及對策研究是該領域研究的重點,這與高頻關鍵詞分布統計的結果相近似。

表3.研究主題情況統計表

二 主要研究內容分析

關于高校學報的改革創新,已有不少學者進行了相關研究,內容涉及高校學報發展定位、編輯隊伍建設、稿件質量、辦刊模式、精品建設、選題策劃、體制創新等,形成了不少有價值的研究結論和對策建議。在編輯隊伍建設、稿源開發以及精品欄目建設方面的研究都有了較大的突破與拓展,少數研究也涉及市場化改革、高校學報發行、期刊國際化等問題。

(一)高校學報辦刊模式改革創新

要解決高校學報改革面臨的困難與問題,必須進行辦刊模式創新,辦刊觀念變革和辦刊模式改革是高校學報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關于高校學報辦刊模式,秦和平等認為工科高校學報應面向企業辦刊,實現辦刊的市場化、產業化、特色化、聯盟化、信息化和現代化[1];周淑霞提出21世紀高校學報發展的幾種模式:開放與創新模式、集成管理模式、與企業聯合辦刊模式、分科出版模式、網絡模式[2]。研究者們認為高校學報應走多元化的發展道路,即專業整合、聯合辦刊、精品建設與網絡化多元發展。

專業整合發展是指根據高校的傳統優勢和特色,集中力量由某一學校牽頭,依靠全國性專業委員會、學會創辦代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水平的專業學術期刊[3]。高校學報只有走專業化發展道路,在特色上發展,在優勢上創新,才有可能實現突破[4]。改綜合性學術期刊為專業性學術期刊,高校學報變綜合版為專業版和大專業小綜合版是大勢所趨[5]。吳學軍以《上海電機學院學報》的探索實踐,闡述了高校自然科學學報要發展必需利用自身條件開拓創新,走專業化的道路[6]。

關于聯合辦刊,有研究者認為以學術創新發展為目標的學報專業化和聯合化發展道路是高校學報創新發展的可行之道。學報與學報的聯合、學報與專業學會或專業研究所之間、學報與企業或大集團公司之間的聯合,是國外的成功經驗,也是我國學報的發展方向[7]。劉明建議采用優勢集中、優勢互補的原則,走“重組、合并、聯合、合作”的辦刊之路[8]。

特色欄目是期刊個性的直接體現和代表,是樹立學報品牌的基本構成要素,也是刊物學術特色的集中體現[9]。高校學報開設特色欄目,辦出特色,是學報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方向。高校學報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努力打造學報品牌,辦好特色欄目。2003-2004年,教育部啟動了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名欄工程,促進了社科學報的改革創新。名牌欄目建設與學術集群培育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過程,應當把高校學報名牌欄目建設的重要性提高到培育學術集群的新視角來認識[10]。譚長貴在對高校學報精品定位的基礎上,闡述“高”與“低”現象對創建高校學報精品的意義,指出“專”與“雜”對創建高校學報精品的誤導、學術性與應用性對創建高校學報精品的約束[11]。崔寧提出了欄目創新的目標設計、欄目規劃的資源調查、細分受眾的群體、創新文本設計等欄目創新的方法[12]。徐用吉等人認為,特色是創建學報品牌的核心,創新與發展是創建學報品牌的靈魂,拼搏精神是創建學報品牌的保證,正確定位并選擇一條適合本刊發展的道路是創建學報品牌的關鍵[13]。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學報網絡化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學報的網絡化包括學報網絡化出版,構建網站宣傳平臺,建立編輯、讀者、作者交流平臺三個方面。黃愛東認為,網絡化出版是學報通過中國期刊網和中國數字化期刊群把印刷版期刊的電子版搬上網絡,并進行一定程度的適合網絡環境的變革[14]。宋悅等人認為,網絡環境下,學術期刊可通過開設學報網站,把編輯部簡介、征稿啟事、來稿須知、近期要目等信息及時放到網上,以供作者和讀者查閱;建立編輯、讀者、作者交流平臺,使學報編輯、作者、審稿專家可以隨時隨地登錄稿件處理系統進行查看、收取、評審或處理稿件,三方實時互動交流和資源共享[15]。

(二)高校學報管理模式改革創新

研究者從多個角度對高校學報管理模式改革進行了分析,內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學報發展定位。高校學報在高校教學和科研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者認為,大多數的學報應屬于公益性的非盈利組織,高校學報的價值和意義主要在于弘揚學術、傳播學術,通過學術、知識等方面的創新,推進學術進步[16]。服務創新是高校學報走出生存與發展困境的必然選擇,高校學報應將作者服務創新與讀者服務創新作為兩個重要的著力點[17]。學報應樹立明確的定位意識,為自己的學報選定一個適當的位置。

二是編輯隊伍建設。編輯作為高校學報的核心和主體,是辦好學報的基本條件,編輯的綜合能力對學報的生存與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學報編輯要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較強的創新素質和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編輯的市場意識是構筑高校學報核心競爭力的必然要素,編輯是否具有市場意識尤為重要。劉雪春等認為,編輯應具有6種市場意識:定位意識、讀者意識、品牌意識、服務意識、創新意識、營銷意識[18]。曾東發還認為,新時期高校學報編輯應具備創新意識、學術意識、信息意識、服務意識和策劃意識[19]。

學報編輯部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穩定編輯隊伍,并構建以人為本、具有激勵機制的管理體制,以提升編輯的綜合能力,激勵編輯個人成長成才和工作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首先要加強編輯部的內部管理,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合理的人才激勵機制,通過完善分配制度和獎懲激勵機制,調動編輯人員的工作積極性[20]。其次應建立編輯定期培訓制度,通過加強繼續教育、鼓勵編輯從事第一線科研工作,在實踐中提高學報編輯的素質[21]。在數字化發展趨勢下,編輯人員應加強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技術的學習,加快知識更新,提高自身素質[15]。王龍杰認為,參與式編輯培訓是比較適合高校學報編輯的一種培訓模式,它能在較短時間內提高編輯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促進編輯的專業化發展[22]。

此外,姬建敏從現實的角度進行考量,認為編輯應該提高認知水平,重視心理健康問題,尤其是創新精神導致的挫敗心理、技術應用帶來的觀念挑戰等心理健康問題應該重視[23]。

(三)高校學報學術創新

研究者對高校學報學術創新的研究內容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一是選題和欄目策劃。欄目策劃在高校學報的發展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當前高校學報的欄目策劃形式呈現出由綜合性欄目向特色欄目、專題欄目轉變的特點,欄目設置也由寬泛化向具體化、專業化發展。周芷汀認為,學報要關注學術熱點、加強選題策劃、重視深度報道、增加信息含量,借以擴大學術傳媒的影響力[5]。江舟群提出選題策劃必須遵循注重科學性與創新性、服務于讀者和市場、求異(風格獨特)求快(增強時效性)3條原則[24]。專題組稿是決定高校學報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專題組稿要注重學術性和創新性,要依托優勢學科,要保證稿件質量,要追求效果和影響力[25]。

二是稿件質量。學術質量是高校學報生存的基本問題,而稿源質量是學術質量的關鍵。高水平的稿件是提高刊物質量、擴大社會影響力的根本保證。高校學報“內涵式發展”最關鍵的是要開拓優秀稿源,在提高學報的學術質量上狠下工夫[10]。

此外,也有研究者從作者隊伍培養的視角關注高校學報的創新,認為高校學報作者的素質很大程度上影響了高校學報的論文水平。少量研究者對高校學報發行工作進行了思考,提出發行多元化,加強制度建設,實現規范化發行的建議。

總之,對近15年來高校學報創新的相關文獻進行研究發現,學者們從不同的視角探討高校學報的現狀、管理制度創新、辦刊模式改革等問題,但是在不同的階段,研究的熱點有所不同:2004-2007年研究的重點是高校學報品牌欄目和編輯隊伍建設, 2008-2011年的研究側重于高校學報的體制改革, 2012年后研究的主題是高校學報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創新。從這些研究主題的變化,我們可以大致看出高校學報創新改革的方向和路徑。

三 國內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特點和不足

(1)從發文數量來看,近15年內發表的高校學報創新方面的CSSCI文獻僅110篇,說明該領域的研究力度還需要加強,特別是要加大發表高質量、高層次的論文數量。

(2)從研究力量上來看,高校學報創新研究的主要力量是高校學報編輯。目前高校學報編輯人員普遍不足,編輯工作量大,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從事專業科研工作。因此,高校管理者應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鼓勵高校編輯進行相關的專題研究,加強研究人才的培養。

(3)從研究方法來說,相關研究主要以定性研究為主,研究方法單一,多種研究方法的整合運用有待加強。筆者認為,實踐調研和案例研究具有現實的參考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在對高校學報創新進行研究時,可以加強深度訪談、問卷調查和實地調研,以強化第一手資料的可信度,使相關研究更具現實指導意義。

(4)從研究內容來看,研究范圍較狹窄,缺乏現實性和針對性。目前國內學者研究的著眼點主要集中在高校學報的發展定位、編輯隊伍建設、欄目創新、辦刊模式改革創新等方面,研究范圍較狹窄;在研究的深入性和所提對策的針對性上做得不夠,例如對高校學報的期刊評定機制、運行機制、編輯人員的激勵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尚待進一步探索。

四 未來研究走向與展望

近年來,國內期刊研究者對高校學報如何創新進行了積極的探討,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有諸多問題尚未得到充分的研究,實踐也表明高校學報創新步履維艱。未來一段時期,高校學報創新研究應緊跟社會發展需要,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創新發展問題。我們認為,未來高校學報創新研究應該關注以下方面。

1.高校學報發展與改革路徑選擇

高校學報改革的重點是學報布局與結構的合理化,專業化轉型、集約化發展、數字化發展是高校學報改革的可行路徑。關于高校學報未來的路徑選擇,有學者認為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具有現實性與可操作性,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可以采用內容的編輯權留在聯合編輯部,而將發行與經營權交由專業公司(如中國知網、超星等)的運行模式,借助數字化的手段與網絡平臺,將內容進行靈活組合與個性呈現[26]。有學者認為在現有的高校學術期刊數字化合作的基礎上實行新的跨校合作完全可能,提出了聯合構建以專欄為基本單元的數字化傳播平臺的設想[27]。但是,實踐表明專業化轉型困難重重,聯合辦刊雖有嘗試③卻舉步維艱,目前各高校學報基本上都在內涵式發展上做工夫。

高校學報的專業化轉型將以何種方式轉型為專業學報?專業如何選擇?轉型后的各專業學報如何合理布局?轉型為專業學報后的編輯隊伍如何建立?集約化發展如何構建合作平臺?數字化期刊與現有的期刊數據庫網站如何開展合作?這些專業化轉型與集約化、數字化發展的難點都有待進一步的思考與探討。

2.高校學報管理模式改革

當前高校學報存在量多質次、發行量低、學術屬性異化、錢稿交易等影響學報健康發展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出現是因為沒有完善的質量監控體系對其進行評價監督,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于加強高校學報管理,提高學報質量[28]。外部環境方面,應建立起較科學的學術期刊質量監控體系,對先進者進行表彰,對落后者施以懲罰,以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學術環境;內部管理方面,應建立起比較完善的學報編輯人員工作業績考核指標,加強對學報從業人員的管理,從多方面制約和規范學報編輯人員的行為。

3.高校學報欄目創新

高校學報千刊一面、拼盤堆積、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很多學者進行了剖析。今后我們應該繼續推動跨學科研究,將其作為改革綜合性期刊的主要方向,整合全國的優秀綜合性期刊來開辦能反映學術前沿和突出問題的專欄、專刊,以網絡專題刊的形式呈現給讀者[29]。通過選題策劃,突出專題研究和跨學科探索,鼓勵高校學報向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方向發展,這方面的研究是高校學報內涵式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我們下一階段研究需要努力的主要方向。

4.構建適合高校學報的評價機制

科學的期刊評價是高校學報創新和發展的重要指南,影響因子和被引頻次是目前公認為有影響力的期刊評價相對重要的兩項指標。現行期刊評價指標體系具有普適性的特點,但是沒有對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高校學報的情況和特點(高校學報綜合性強,缺少特色欄目)予以充分的考慮和衡量,直接導致其在評價系統中評價指標系數低,不利于入選核心期刊或重要數據庫。研究者對這方面的分析和論述并不多見。因此,深入研究并構建適合高校學報的評價機制,是推進高校學報理論和實踐創新的一項重要課題,對提高高校學報質量、推動高校學報管理改革和傳播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5.大數據時代高校學報發展與轉型研究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學術期刊的載體形式呈現出多樣化、電子化發展。網絡期刊、數字圖書館的盛行以及個人閱讀的電子化、網絡化,網絡環境下的學術期刊走向數字化是一種必然趨勢[15]。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大數據分析的研究和運用,正逐漸向不同學科、不同領域滲透,并為社會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研究手段和更多的可能性。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字化、網絡化對學術生產、學術傳播和學術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數字化的發展倒逼傳統學術期刊做出與新技術相適應的制度調整,高校學報的發展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高校學報改革應該適應學術期刊集約化網絡出版的發展趨勢,抓住數字化的機遇,積極嘗試傳播渠道的多元化,進一步拓展高校學報數字化轉型和集約化發展的路徑,構建適合自身特點的專業化、數字化出版平臺,實現高校學報與網絡技術、新媒體結合的融合發展新模式,從而提高期刊核心競爭力。

6.強化實踐導向的研究

目前的研究較重視高校學報管理制度和辦刊模式的研究,盡管研究成果不少,但是存在著研究成果與現實應用之間不平衡的問題,這些研究對于解決實際問題、為決策服務尤顯不足。例如,關于高校學報的改革,有研究者提出高校學報應采取市場化改革的方式,但是學術期刊的公益性以及市場化所帶來的生存問題和學術質量問題,使得這一建議與現實狀況不符,不具操作性;此外,關于高校學報專業化、網絡化、精品建設等具體改革建議,要進入實質性的操作程序并取得理想效果,仍需要深入地實踐驗證研究。對高校學報如何提高學術影響力、如何進行專業化改革、如何應對數字化和國際化等方面的探討相對較少,尤其是缺少通過定量研究方法進行研究的成果。建立適應新形勢發展的高校學報管理制度,創新高校學報辦刊模式,樹立全新的品牌意識,走特色化的創新之路,從而實現高校學報的創新性發展,這正是今后研究的重點方向。

注釋:

①案例研究詳見:徐用吉等《高校學報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探索與實踐——以<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編輯學報》2006年第5期;楊勇《拓展稿源是高校學報學術強刊的關鍵》,《編輯學報》2009年第3期;陳波、張月紅《高校學報編輯部非完全轉企改制的實踐與思考》,《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4年第1期等等。

②詳見:姚志昌,邢燕萍《高校學報學術影響力主要影響因素分析——以<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為例》,《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第6期;姚志昌等《入選百種杰出學術期刊的特征分析與持續影響力對策》,《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年第8期等等。

③2011年2月,《復旦學報》、《南京大學學報》、《清華大學學報》等17家入選教育部名刊工程的綜合性學報推出了數字化“中國高校系列專業期刊”。

[1]秦和平,周佩琴,楊勇.面向企業辦刊是工科高校學報的可持續發展之路[J].編輯學報,2003,(5):365-367.

[2]周淑霞.21世紀高校學報辦刊觀念與思路[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2):124-125.

[3]姚申.反思與創新:關于中國高校學術期刊發展前景的若干思考[J].浙江社會科學,2007,(4):31-32.

[4]侯俊暉.高校學報改革創新思路探討[J].寧夏社會科學,2008,(6):231-232.

[5]周芷汀.高校持續發展與學報辦刊模式的創新思維[J].中國出版,2006,(7):39-40.

[6]吳學軍.一般高校自然科學學報專業化路徑——以《上海電機學院學報》為例[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2,(4):553-555.

[7]曾偉明,張和仕.開拓創新提升高校學報發展空間[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5):868-870.

[8]劉明.我國普通高校學報創新發展的對策分析[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6,(3):470-472.

[9]楊勇.拓展稿源是高校學報學術強刊的關鍵[J].編輯學報,2009,(3):245-246.

[10]吳忠才.名牌欄目——學術集群的形成與凸顯[J].出版科學,2008,(2):38-40.

[11]譚長貴.關于我國高校學報精品建設的幾個問題[J].編輯學報,2001,(3):162-164.

[12]崔寧.高校文科學報的欄目創新:意義、功能與方法[J].編輯之友,2004,(1):55-57.

[13]徐用吉,等.高校學報走內涵式發展道路的探索與實踐——以《東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為例[J].編輯學報,2006,(5): 379-381.

[14]黃愛東.學術期刊數字化發展趨勢下學報的改革取向[J].科技與出版,2011,(10):77-79.

[15]宋悅,陳蕊.網絡環境下學術期刊編輯的挑戰與創新[J].編輯之友,2010,(6):72-74.

[16]張曉校.高校文科學報的學術定位——以學術本位為切入點[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2):167-169.

[17]宮福滿.服務創新是當前高校學報生存與發展的必然選擇[J].編輯學報,2006,(1):47-48.

[18]劉雪春,等.高校學報編輯的市場意識及其培育途徑[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7,(6):1046-1048.

[19]曾東發.試論當前高校學報先進的編輯意識[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3,(l):82-83.

[20]王亞范.踐行科學發展觀推動高校社科學報的改革與發展[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79-183.

[21]唐奇展.知識經濟條件下高校學報編輯素質要求和培養途徑[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117-120.

[22]王龍杰.全媒體時代高校學報編輯專業發展創新模式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學報》互動參與式編輯培訓的探索和實踐[J].編輯學報,2015,(3):299-301.

[23]姬建敏.編輯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與考量[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5):178-183.

[24]江舟群.高校學報選題策劃3原則[J].編輯學報,2003,(5):338-339.

[25]鄧美艷.《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的專題組稿[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08,(5):855-857.

[26]葉娟麗.中國大學學報:制度變遷與路徑選擇[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3,(1):64-74.

[27]朱劍.高校學報的專業化轉型與集約化、數字化發展——以教育部名刊工程建設為中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5):5-27.

[28]陳穎.對高校學報健康和諧發展的若干思考[J].閩江學院學報,2008,(4):111-113.

[29]原祖杰.跨學科研究的崛起與綜合性期刊的機遇[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6):198-199.

The Status Quo and Future Trend of Innovation Research
of University Journals

ZHONG Qiu-bo,LUO Yin-ke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Edition,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66,China)

Based on CSSCI papers on university journals’innovation recorded in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Online)from 2001-2015,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innovation research of university journals from years distribution of numbers,publication carriers distribution,statistics of research methods,analysis on key words,statistics of themes,and contents.The result shows that papers on innovation research of university journals are small in number,weak in research ability,singular in research methods,narrow in research fields and lack of reality and pertinence.Further researches should focus on the innovation ways of university journals,reforms on management modes of university journals,innovation on columns,building-up of evaluation system for university journals,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university journals in the age of Big Data,and being more practice-oriented.

university journals;innovation;research themes;research direction

G237.5

A

1000-5315(2016)03-0073-07

[責任編輯:蘇雪梅]

2016-02-20

鐘秋波(1981—),女,廣西來賓人,經濟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社科學報編輯部編輯;羅銀科(1982—),男,四川峨眉人,教育學博士,四川師范大學社科學報編輯部編輯。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SSS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波多野衣结在线精品二区|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亚洲日韩精品伊甸|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综合社区亚洲熟妇p|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亚洲男人天堂久久| 日韩黄色在线|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www.youjizz.com久久| 99精品视频九九精品| 天堂亚洲网| 日韩精品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无码观看|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一区二区无码在线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久久久久中文字幕精品视频| 精品国产自| 伊伊人成亚洲综合人网7777| 亚洲午夜福利精品无码|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99无码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熟女视频91| 欧美怡红院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成年视频人网站观看| lhav亚洲精品| 久久久亚洲色| 国产主播在线一区| 欧美三級片黃色三級片黃色1| www.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美毛片|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91视频免费| 午夜毛片福利| 色婷婷在线影院| 热久久国产| 制服丝袜一区| 毛片卡一卡二| 亚洲高清在线天堂精品|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va| 毛片网站在线看|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www.99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浮力第一页永久地址|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 欧美成人怡春院在线激情| 国产精品女人呻吟在线观看| 日a本亚洲中文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丁香六月综合网| 久热精品免费|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在线| 日本人真淫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99青青青精品视频在线| 亚洲第一成年网| 欧美日本在线| 天天综合色网| 2021国产精品自拍| 欧美另类第一页| 91网站国产|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在线自在拍91精品黑人| 成人国产小视频| 伊人狠狠丁香婷婷综合色| 99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天干天干在线观看|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蜜桃| 91口爆吞精国产对白第三集 |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制服无码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