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艷瓊
【摘要】我堅持在教學中使用“以愚啟智”的教學方法,長此以往對于師也好,生也罷都從中得到了諸多好處。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輕松愉悅,還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能培養學生敢于質疑,不迷信教師,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理念。
【關鍵詞】小語教學;“以愚啟智” ;學習習慣;質疑
【中圖分類號】G62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我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已經20余年,在這20余年中我所帶班級成績優異,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輕松愉悅,這一切都得益于一個小小的教學方法——“以愚啟智”。
一、何為“以愚啟智”
所謂的“以愚啟智”,通俗一點其實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裝傻充愣,以師之愚啟學生之智。也就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故作蠢言,故作大言,以激起學生反駁或躍躍欲試的激情。運用的關鍵就是要讓學生一目了然荒謬之處,而教師要不動聲色地裝傻。如:在學了《守株待兔》后,我為了讓學生反復吃透課文,故作愚言啟發學生:“學了后,老師覺得這是一個好辦法,決定不教書了,也找個樹樁守著,然后每天都去白白撿那撞死的兔子,同學們,你們贊成老師的想法嗎?”學生聽后一陣哄笑,然后就急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有的說他們家地里就有一個大樹樁,怎么從來沒有撞死過什么小動物,如果就只守著樹樁白撿撞死的兔子,自己豈不被餓死?有的孩子舉例子說他在大街上撿到了5塊錢,難道在那個地方就能常常撿到錢嗎?……學生的這些聰明恰好是師之愚言激發出來的。
二、“以愚啟智”在教學中的價值意義
(一)能喚起激情彰顯課堂和諧
大部分的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語言甚是嚴謹,不容許自己有半點差錯一般。他們按部就班地講授著每一個知識點,并做到再三強調。可隨著課堂教學時間的推移,學生的參與率卻越來越低。尤其是低年級學生更為嚴重,講小話的、玩東西的、看著窗外發呆的……比比皆是。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是因為我們的教學方式太過死板,把課堂教學弄得死氣沉沉、枯燥無味。那如果我們老師在課堂中能夠適時地裝一裝憨,充一充傻,用這樣的方法來強化鞏固所學的新知識,將會使死氣沉沉的課堂教學變得輕松愉快,并能牢牢地抓住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思維,豐富他們的想象,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提升。如:我在講授“躁”時,先是讓他們觀字形,說字義,再與“燥”對比。接下來的組詞中,我就開始裝傻充愣。我偏偏把“暴躁”寫成“暴燥”,把“口干舌燥”寫成“口干舌躁”等等,然后就不動聲色地想講解下面的內容。這時,你會聽到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兩個zao寫反了。我就開始反問:為什么錯了?請告知我緣由。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講開了,我就提問我們班上最容易把形近字弄混的一個同學來作答。他說:我的爸爸是個暴脾氣,他一急躁或者是暴躁的時候就會跺腳或者是踢東西,所以,這個應該用“足”字旁的“躁”;而“火”字旁的“燥”應該是缺水的意思,大火熊熊燃燒著,水分都被蒸發了,所以“干燥”“枯燥”“燥熱”都應該是“火”字旁的“燥”。他一口氣說了那么多的詞語,贏得了全班同學持久而熱烈的掌聲。后來的學習中,我們班的孩子們都能準確地應用這兩個形近字。
在教學中我通過“以愚啟智”的方法,不僅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情境中掌握了相關的知識,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氣氛彰顯和諧。
(二)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真爛漫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他們并不懂得學習的重要性。他們的心理需求也極其簡單,他們只不過是想通過課堂上的表現及考試的成績來獲取大家對他的肯定。也正是抓住了孩子們的這一心理特征,我就在我的課堂教學中經常裝傻充愣,以此來創造表揚的時機。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點,又樹立了孩子的自信心。一個語文教師如果能長此以往在課堂上使用“以愚啟智”的教學方法,就能讓學生養成認真聽講、善于觀察、勤于動腦并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
如我的生字教學,在孩子們學習了查字典的方法后,每一課的生字詞在教學前我都要求他們能夠通過查字典的方法來了解字的讀音、部首等。而對于這樣作業要求,開始的時候全班大概會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孩子是不會去查閱字典的,他們大多數是抬著嘴巴問大人,而有那么幾個連問都不問,管它讀什么,反正老師會講。課堂上講解生字“青”的時候,我就故意把部首寫成“月”字旁。剛一寫完,教室里就炸開了鍋。我就裝作很奇怪地問孩子們到底是什么原因讓他們如此激動。這時候一個平日里學習并不積極的小男生迫不及待地說出了這個字正確的部首。我瞪大了眼睛表示不相信,然后請班上學習最差的孩子世家輝查閱字典后告訴我。這時,我放眼望去,全班同學都在忙著翻字典。一只只小手陸續舉過了頭頂。世家輝終于站了起來,大聲告訴我“青”的部首就是它本身。我再次露出驚訝的神情看著這兩位孩子,并表揚了他們。然后再對著孩子們鞠了一躬說:“老師們好,是你們教會了我青的部首,如果沒有你們我可能要錯到老。”教室里一陣哄笑,孩子們臉上洋溢著得意的神情。
(三)能培養學生不迷信權威的理念
如今,在小學階段,尤其是鄉村小學,老師們還在沿用填鴨式的灌輸,學生麻木地接受,然后無論遇到什么問題都是唯唯諾諾、人云亦云。而在“規范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要教會學生的是質疑,要培養學生的是具有創新意識。
而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使用“以愚啟智”的教學方法,就相當于給了學生一個開放的空間。學生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他們的心智是開放的,自由的,不受壓抑的;教學內容也不是單一的、孤立的,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師的知識視野;教學效果不滿足于課本和教師的所謂標準答案。
我們大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法來提倡學生向老師挑戰,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尤其允許學生發表與教師不同的意見和觀點。進而引導學生向課本挑戰,鼓勵學生提出與課本不同的看法。這樣長久堅持,便培養了學生不迷信權威;不迷信教科書及不迷信老師的理念。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真正的享受學習帶來的愉悅。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恰切地運用“以愚啟智”的教學方法,不僅能讓學生變得越來越有智慧,還能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彰顯了教師的人格魅力,并促使課堂教學高效化。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