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之間,今年已經是“BMW中國文化之旅”項目開展的第10個年頭了。從2007年“溯源絲綢之路”活動開展至今,“BMW中國文化之旅”每年活動的行走路線和保護項目都不一樣,活動旨在對中國眾多的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傳承,普及文化遺產保護知識,喚起公眾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和自覺意識,而作為活動的發起和組織者,BMW全面踐行企業社會責任,攜專家、學者尋訪、保護、傳承傳統文化,并擔當起保駕護航的重要責任。
一直以來,寶馬BMW以其尖端汽車制造水平,在豪華汽車品牌當中占有無可替代的地位,自1994年進入中國以來,寶馬BMW不僅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極具駕駛樂趣和高性能安全的汽車,也一直在大力支持中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其中,保護中國傳統文化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直是BMW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領域之一,“BMW中國文化之旅”便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組成部分。
10年來,“BMW中國文化之旅”項目先后探訪了中國六大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以及21個省及直轄市的27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并對沿途90項亟待保護的“非遺”項目和研究課題給予了總計1600多萬元的捐助,在促進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同時,喚起公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關注和保護意識。
2007年 溯源絲綢之路
“BMW中國文化之旅”以“溯源絲綢之路”為主題,循著古老華夏文明發源和發展的光輝足跡,探訪京、晉、陜、甘地區那些無法用語言和文字描述的文化藝術瑰寶。
全程歷時11天、行程3500公里,探訪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0余項,并向翼城花鼓、西安鼓樂、河西寶卷、武威攻鼓子舞、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等5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08年 品鑒京杭逸韻
“BMW中國文化之旅”以“品鑒京杭逸韻”為主題,深入探訪了京杭大運河沿岸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全程歷時10天、行程2600公里,探訪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5項,并向古琴藝術、高密三絕(高密剪紙、聶家莊泥塑、高密撲灰年畫)、雕版印刷技藝、蘇州評彈、京杭大運河博物館、江南絲竹、杭州評詞、徽墨制作技藝、歙硯制作技藝、徽劇等十余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09年 永不磨滅的精神家園
“BMW中國文化之旅”以“永不磨滅的精神家園”為主題,前往遭受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災害的四川省、甘肅省和青海省等地震災區,深入挖掘了災區豐富璀璨的民族文化瑰寶,充分展示震后一年中災區人民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搶救、保護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全程歷時9天、長達2200公里,探訪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6項,并向綿竹木版年畫、羌族刺繡、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藝、文縣池哥晝、武都高山戲、武山旋鼓舞、熱貢藝術(唐卡、堆繡、壁畫、雕塑)等7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10年 尋根溯源,山海相連的精神家園
“BMW中國文化之旅”圍繞著“尋根溯源,山海相連的精神家園”這一主題,深入走訪了我國東南沿海三省一市,為公眾鋪陳開一幅毓秀且雋麗的文化長卷。
全程歷時10天、行程2200公里,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30余項,并向泗涇十錦細鑼鼓、石浦-富崗如意信俗、泰順藥發木偶戲、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梅州客家山歌、正字戲等10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11年 探華夏之源,傳承千年的精神家園
“BMW中國文化之旅”圍繞著“探華夏之源,傳承千年的精神家園”這一主題,行經晉、豫、鄂三省,深入挖掘、研究和保護華夏中原腹地博大精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帶領公眾全方位領略了中原文化的深厚魅力。
全程歷時10天、行程近2000公里,探訪文化遺產項目23項,并向襄垣鼓書、清徐徐溝背鐵棍、呂村戰鼓舞、開封盤鼓、河洛大鼓、河南墜子、宛梆、汝瓷燒制技藝、武當武術、武當山宮觀道樂、呂家河民歌等11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12年 探四方節令,恒悅古今的精神家園
“BMW中國文化之旅”以“探四方節令,恒悅古今的精神家園”為主題,首次開創了多條線路的系列探訪形式。每條線路都以一個傳統節日為主題,分別為:東線的端午節,北線的“那達慕”盛會,南線的京族哈節,西線的傣族開門節。
整個活動由仲夏開啟直到中秋收官,歷時5個月,總行程達2500公里,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34項,并向海寧皮影戲、嘉興端午習俗、徽州竹雕、萬安羅盤制作技藝、徽州目連戲、那達慕、北海貝雕技藝、京族哈節、北海咸水歌、布朗族民歌(布朗族彈唱)、貝葉經制作技藝、傣族織錦技藝、普洱茶制作技藝(貢茶制作技藝)、拉祜族蘆笙舞、拉祜族史詩《牡帕密帕》等15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13年 物華靈秀,古今相承的精神家園
“BMW中國文化之旅”圍繞著“物華靈秀,古今相承的精神家園”這一主題,設計了“物華”、“靈秀”兩條主題線路,對江西省境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行捐贈及探訪,以仰瞻江右人文魅力。
全程歷時7天、行程1300多公里,探訪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4項,并向永新盾牌舞、高安采茶戲、金星硯制作技藝、青陽腔、婺源甲路紙傘制作技藝、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鄱陽脫胎漆器制作技藝、樟樹中藥材炮制技藝、青原喊船、青原東固傳統造像、鉛山連四紙制作技藝等11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14年 醉美黔鄉,和諧多彩的精神家園
“BMW中國文化之旅”圍繞“醉美黔鄉,和諧多彩的精神家園”這一主題,組織兩支車隊前往多彩貴州,在深入體驗有關“食、俗、技、藝”山水黔情的同時,領略黔山貴水滋養千年的多元民族文化。
全程歷時8天、行程2000多公里,探訪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37項,并向苗族蘆笙舞(滾山珠)、苗族蘆笙舞(鼓龍鼓虎——長衫龍)、苗族蘆笙舞(錦雞舞)、侗戲、銅鼓十二調、布依族勒尤、毛南族打猴鼓舞、《亞魯王》等8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15年 探三秦古韻,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
“BMW中國文化之旅” 圍繞“探三秦古韻,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園”這一主題,來到中華文明的發源地陜西,并通過遍訪陜西傳統文化精粹,感悟中華民族不斷開拓進取的精神力量。
全程歷時10天、行程2000多公里,探訪各類非物質文化遺產20余項,并向澄城刺繡、旬邑彩貼剪紙、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楮皮紙制作技藝、弦板腔、西安鼓樂、澄城堯頭陶瓷燒制技藝、洋縣佛教音樂、洋縣懸臺社火、延川剪紙、鳳翔泥塑、安塞腰鼓等13個項目進行了捐贈。
2016年 悅行巴蜀,獨具匠心的精神家園
年恰逢寶馬集團百年,“BMW中國文化之旅”十周年。在新的時代背景下,“BMW中國文化之旅” 發布創新舉措,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指導原則,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從資金資助模式轉變為平臺支持模式,為非遺傳承人提供的資源和渠道,使非遺傳承人獲得“自我造血”的能力,促進“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2016年10月14日至21日,“BMW中國文化之旅”探訪了四川省各地非遺項目,包括蜀錦織造技藝、成都漆藝、夾江竹紙、羌族刺繡、羌族羊皮鼓舞、羌笛制作和演奏技藝等,并選出10位非遺傳人進入“清華美院BMW非遺保護創新基地”中進行學習和交流。










十年來,寶馬通過整合社會資源,從資金資助模式轉變為平臺支持模式,為非遺傳承人提供資源和渠道,促進非遺融入現代生活。在歷屆“BMW中國文化之旅”的活動當中,作為豪華汽車品牌,BMW為中國社會可持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成績卓著備受世人矚目。十年是一個節點,也是下一個十年的起點,我們真誠歡迎大家加入其中,為非遺項目搭建起更好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