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轎運車整治拍案叫好
新春佳節剛過,本刊微信公眾號刊發的一則《2016年7月1日動刀,轎運車全國整治敲定》的文章引起行業熱議。文章披露了交通部關于《車輛運輸車治理工作實施步驟具體安排》,即以2016年7月1日、2017年6月30日和2018年1月1日作為三個時間節點,分批有序地處理當前道路上違規的轎運車。
聽聞此消息,筆者打心眼里拍案叫好。目前,我國轎運車行業亂象叢生,超限超載已經見怪不怪,“大怪”、“二怪”、“飛機板”等違規車輛層出不窮;為了一味迎合市場,一些專用車企業不惜踩踏標準和法規的“紅線”,違規生產非標轎運車;一些轎運車運輸企業不顧公路的承載能力和車輛安全,私自改裝;而由于把關不嚴與監管不力,這些違規車輛突破交管、運管與公路執法重重關隘,堂而皇之運行十數年之久,實在是觸目驚心。
毫不夸張地說,在所有的專用汽車車型中,轎運車絕對是一個“怪胎”,同時也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典型(詳見本期專題)。混亂的轎運車市場讓標載轎運車變得舉步維艱,畸形的市場需求,紊亂的監管體系,導致中集通華、安徽開樂等最早一批轎運車生產企業不得不退出該市場。非標生產、違規上牌、非法運營、以罰代管,轎運車行業從生產、運輸到監管,每個環節幾乎都在“刀尖上跳舞”。盡管這些亂象一直為行業所病詬,盡管一直被媒體口誅筆伐,但卻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治理。
值得慶幸的是,不同于以往地方性的整治,這次主管部門對轎運車要動真格的了。交通部、公安部和工信部等多部委協同,不僅從標準法規等源頭上進行規范治理,而且將聯合地方政府開展全國性的整治行動。針對轎運車發展的現狀,新版GB1589將車輛外廓限寬從2.5 m放寬為2.55 m,且新增了中置軸(車輛運輸)掛車的子分類標準,其中,并裝雙軸框架式中置軸車輛運輸車列車車長限值22 m,中置軸掛車限長12 m,盡量滿足大型商品車運輸需求。與此同時,《車輛運輸車通用技術條件》國家標準已經完成修訂,并且將與新版GB1589同時發布,屆時轎運車行業從此將有法可依。
如果國家能采用雷霆手段,下決心做好轎運車的整治,我們相信一定會讓一個安全健康的轎運車市場安然回歸,也一定會給眼下并不景氣的專用車市場帶來新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