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柱
河北省冀州市南午村鎮中學
?
初中語文課中美育滲透的有效策略
王蘭柱
河北省冀州市南午村鎮中學
美育,即美感教育、審美教育。它是指通過一定的載體以培養學生認知美、發現美、感悟美、欣賞美以及創造美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審美情操和審美能力。初中語文課中的美育,是將美學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始末,從語文素材中發現語言文字之美,感悟文學意境之美,欣賞篇章段落之美,創造語言藝術之美。
語文教學;美育
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文學、美術、音樂、歷史、自然、地理、文化、旅游、經濟等方方面面,從每一方面都能挖掘出美感。在初中語文課中滲透美育,抓住每章節內容中的美的結合點,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自然、藝術、文學的情感共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另外,在初中語文課中貫徹美育,用優美直觀的藝術形象去啟發學生,幫助他們認識和感受真善美,潛移默化地推動德、智、體等教育的影響,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品質,學生的綜合素質會得到全面提升。同時,語文課本中的各種感人人物或事跡,還可以激發出學生的愛國情操、感恩情懷,幫助學生更深刻地認識生活,理解親情、友情的重要性,強化情感教育。總之,在初中語文課中滲透美育,對于學生的身心、人格、情感等素養的全面培養和提升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對于現代素質教育的有序推進也起著重要作用。
語文之美,在于它的博大精深,每一個字、每一個詞都包含了多種含義,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著不同的意思,彰顯著不同的美感。語言文字中所包含的語言藝術風格多姿多彩、繽紛斑斕,比如有簡明扼要的精煉美、辭藻豐富的華麗美、平鋪直敘的自然美、含蓄委婉的婉轉美、活潑跳躍的節奏美、千變萬化的修辭美等。因此,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咬文嚼字”,仔細品味經典字詞的含義,深入挖掘字詞中的美感,時刻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
例如教材中朱自清的《背影》這課,就可以通過“咬文嚼字”、品味字詞來挖掘和發現語言文字之美。作者用“黑”“深青”來描寫父親的穿著,表現父親的質樸;用“再三囑咐”“躊躇”“囑托”等詞來描述父親對作者的不放心和關心,表現父親對作者平凡且深沉的愛;用“蹣跚”“攀”“探”“縮”“傾”等動作詞匯來描寫父親年紀大了,步履緩慢、動作生硬的情景。通篇文章語言平實樸素、通俗簡練,卻十分形象、貼切、雋永,極富表現力,給讀者展現出一個平凡又偉大的父親形象。學生們細細品味這些字詞,可以披文入情地感受父親對作者深沉的愛以及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思念,發現其中的親情美。
意境是將文字與情感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語言文學藝術境界。初中語文課本中的許多課文都是具有一定意境的,有的描寫自然風光,有的描繪生活圖景,尤其在詩詞歌賦及小說、散文中最為突出。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挖掘語言文字背后的情景美、意境美,感悟其中的文學藝術美。
例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他用優美的語言描寫了大片嫩綠的小草、花團錦簇的桃花杏花梨花、成群飛舞的蝶蜂、氤氳的草香花香、嘹亮的牧童笛聲……一幅聲、光、色、影、味俱全的靈動畫卷展現在讀者面前。在教學本篇課文時,教師要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聯想和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出這幅活靈活現的春景圖,體會作者是如何將美麗的春景寫活、寫透的,感悟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之情,體驗文字背后的美感。初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類似的課文,充滿了詩情畫意,能激起學生對美的遐想。
在一篇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往往蘊含在文章的思路與結構之中,隨著情節的推進而不斷加深、凸顯。而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剖析課文結構,解讀文段思路,分析故事情節,從而理清作者的情感發展脈絡,鑒賞其中蘊含的文學形象,欣賞藝術之美。
例如教學宗璞的抒情散文《紫藤蘿瀑布》時,就可以引導學生解析文章的結構,分析作者的思路,解讀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本課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即:賞花—花開滿壁、生機勃勃;憶花—稀稀落落、孤芳伶仃;悟花—枯木逢春、生機再現。作者睹物思情,睹物思人,紫藤蘿的花開花謝給了她深刻的鼓舞和啟迪,她的情感隨之不斷變化、遞進和深入,深刻領悟到人生際遇與花一樣,會遭遇各種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無止境,人應該懷著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在解析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以結構為主線,啟發學生思考作者思想情感變化的過程,深入討論和理解,進而學會鑒賞文章蘊含的情感美、人物的精神美以及作者領悟的思想美。
語文是一門與生活萬象緊密聯系的課程,語言文學的創作本身就源自于精彩紛呈的生活。為此,在初中語文美育教學過程中,要與生活緊密聯系,引導學生走進生活,運用所學去欣賞美、創造美。當我們將語文教學引入生活中時,也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活潑生動、輕松逼真的學習環境,營造出一個充滿生活美感的氛圍,引領學生的情感不斷升華,從而激發出學生表達美、創造美的意愿。此時,教師便可以趁機引導學生將所學的語言技能充分運用起來,通過遣詞造句、朗讀復述、討論交流、寫作練筆等方式來鞏固知識、深化理解,創造出獨具美感和個性特色的“文學作品”。
總之,語文本身就是一門美學藝術,它的美潛藏在語言文字之間,語文教學應該與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時,教師應該認識到美育的重要意義,樹立起正確的審美觀,將語文知識傳授融入審美教育,讓二者相互促進和滲透。教學要從咬文嚼字著手,引導學生入情入境、解篇析段、活學活用,啟發學生發現美、感悟美、體驗美,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情操和鑒別美、創造美的能力。
[1]彭青青,以人教版為例分析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美育[J],新課程2012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