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水君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
論初中語文的閱讀和寫作教學
王水君
河北省冀州市冀州鎮中學
作為一門啟蒙學科,語文學科對于一個學生就像農業對于一個國家,是一個學生素質和修養的一種反映。閱讀與作文歷來是語文教學的兩個重點,同時也是兩個難點。因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和作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協調地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閱讀與作文相互促進,兩種能力缺一不可,隨著中國更多更快的追求與世界同步,英語(和其他小語種)在國內青少年語言課堂上開始流行,并且漸漸的占領了語文學習在學生心目中的重要地位,導致很多同學都漠視語文學科。這些都給我們的語文教學甚至是文化傳承帶來了很大的危機,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所謂事物的發展是一個過程,初中時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瓶頸階段,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培養良好的寫作能力,才能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可以說是學生“學海泛舟”的雙槳。如果能找到閱讀和寫作之間的“紐帶”,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進行整合,使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就能達到“讀和寫”之間相互促進的良好教學效果。經過不斷地學習、思考與探索,我總結出一套教學方法:以錢夢龍老師提倡的“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理論為指導,以培養興趣和習慣為前提,以豐富語言積累為基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好習慣則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因此激發學生興趣,使其養成熱愛讀書和自愿練筆的良好習慣,是融合“讀寫教學”取得成功的第一步。具體分三個階段實施:
(一)營造閱讀氛圍,創設寫作情境
在閱讀中,學生才是主體。老師以為積極營造輕松和諧的閱讀氛圍,引導學生用情感和心靈去感受、欣賞和評價作品,從中獲得審美體驗。而寫作則是學生自我表達和與人方便交流的需要,教師應抓住有利時機創設寫作情境;解放學生心靈,引導學生利用閱讀中獲得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去親近自然、認識社會,感悟人生!激起學生內心傾訴和表達的愿望,主動用筆寫心里話。
(二)引導廣泛閱讀、鼓勵自主寫作
學生廣泛閱讀作品,是調動閱讀興趣的最佳方法。老師要引導學生擴大閱讀面,廣泛涉獵書籍、報刊雜志,閱讀各類讀物,閱讀經典文學名著和自已喜歡的作品。并鼓勵學生上網瀏覽、查閱資料,廣見博識,不斷開闊視野。當學生心中有感悟時,應鼓勵學生及時寫出來,只要言之有物、感情真實即可。同時要多給學生肯定和鼓勵,只要是學生自已的體驗,即使看起來幼稚可笑,也是值得我們珍視的。
(三)交流閱讀成果、展示優秀作品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無論學生對學習多么冷漠,只要讓他們首先從取得成績入手,就能逐步培養其學習的興趣?!睂W生的努力一旦受到肯定、有了成就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就會心甘情愿地去讀去寫。教師應該讓大多數學生享受被賞識的歡樂,在學習中尋求到對自身價值的認可。
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是培養學生語感,提高閱讀寫作能力的基礎?!墩Z文課程標準》在閱讀目標中提出:“7—9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總量應不少于260萬字,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同時在寫作目標中也多提到“要求學生把積累的語言材料運用到寫作之中”。因此,語文教學應充分體現“學以致用、讀寫并重”的原則,有效地促進閱讀和寫作的互相融合。
語言的積累和鑄煉,要經歷一個漫長的“發酵、沉淀、生成”的過程,需要耐心、毅力和長期的堅持不懈。學生只有在閱讀足夠多的作品基礎上,才能培養出良好的語感;只有積累足夠豐厚的語言材料,才能達到“下筆成文”的境界。
許多學生經常向我反映,他們大量的課余時間,幾乎都用在了讀課外書和練習寫作上面,但卻收效甚微,得不償失,覺得很困惑,問我該怎么辦?其實,究其根本原因,關鍵在于他們“學而不得其法”。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讀書和練筆時,要特別注意教會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通過有效途徑,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水平。
(一)教學生綜合運用精讀、略讀和瀏覽閱讀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并鼓勵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摹仿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技巧,嘗試寫與課文相同或相似題材的文章,同名家比寫作。此外,還可以對課文進行擴寫、縮寫、續寫和改寫等訓練,這不僅延伸了課堂、發揮出優秀作品對學生寫作的指導作用,還鍛煉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一舉數得!
(二)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一邊讀一邊在書上圈點、勾畫,寫眉批、評語等
做讀書筆記時,分門別類地摘錄下來(科技、歷史、軍事、文藝、寫景、抒情、諺語、名言警句等等)這也是豐富語言積累的好方法。同時,在進行小組作文評改的過程中,讓每組分別推薦:作文中運用平時所積累語言最多、最恰當的學生習作,當堂讀出來,充分肯定其‘活學活用、讀寫并重’的最佳學習方法,并在全班加以推廣,帶動全體學生將閱讀和寫作巧妙結合起來,從而達到“精于讀書,巧于練筆”的良好效果。
(三)指導學生根據自已的實際水平,制定長期的讀書計劃
每讀完一本書后,讓學生練習寫作內容梗概,循序漸進地鍛煉學生的語言概括能力和整體感知能力。定期開展讀書座談會,學生自由暢談閱讀課外書籍的心得體會,交流閱讀成果,互相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將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的人文滋養融入心靈之中,通過閱讀和寫作,認識生活,探索人生。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通過對語文教學中“閱讀和寫作”進行教法上的相互交融與整合,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語言感悟能力和運用能力。有效地提高學生“讀、寫、說”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豐蘊深厚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經典作品的熏陶感染中,提高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倡導學生用自主寫作的方式,傾訴和表達自已在閱讀中獲得的獨特體驗和感受。用書籍、用文字去探討對自然、社會和人生的認識和見解,不斷完善自我性格,提高自我修養,讓學生以“高尚的品德、淵博的學識”去構建自身內在的人文素養和精神涵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