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云鳳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南郭小學
?
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探究能力
蘇云鳳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南郭小學
如今我們面對的是一個現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時代。需要人們以一種積極地姿態,主動參與到社會的競爭與發展中,沒有參與意味著就沒有成功。因此,如何培養學生具有主動參與的精神和意識,具有較強適應社會的新型人才,成為了我們教師所關注的課題。心理學家皮亞杰主張:“教育的首要目的在于造就有所創新、有所發明和發現的人,而不是簡單重復前人做過的人?!笨梢?,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人的探究能力。
小學數學;探究能力;新課標
新課標中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背珜骄繉W習,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獲取過程是當今小學數學課堂的主要任務,探究能力的大小也是衡量一個人自主學習的一個重要標準。因此,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探究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教學實踐談談自己一些經驗和方法。
人的心理是在主題于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發生和發展的。教師是教學情景的直接創設者。好的教學情景能使學生盡快的進入學習狀態;良好的學習狀態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獲得素質的發展。教師要把關愛、激情、微笑、信任、寬容帶進課堂,以樂關向上,充滿激情的導語和現代教育手段等,創與學習有關的愉悅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探索動機。
1.創設生活情境。
教學中,教師應從生活中找數學素材,多讓學生到生活中發現數學。如教學乘法時,可組織學生到游樂園中觀看摩天輪、火車、急流勇進等活動,邊觀察邊從生活中找數學問題,要知道每項活動有多少人,用加法做太麻煩,引導學生探索新的解答方法,產生一定要簡便的方法解決問題的心理需求。
2.創設問題情境。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沒有問題就沒有人類的創造”。教師不僅自己要善于創設問題情境,而且要善于利用教學中產生的課程資源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循著知識的產生,發展過程發現數學問題,形成問題意識。比如,在“三角形的分類”教學中,教師通過讓學生給三角形找朋友的操作游戲,使學生發現并提出:“有幾種三角形,每種三角形的名稱是什么,為什么?三角形可以怎樣分類”等,從而激發起學生主動探索的強烈欲望。
3.創設趣味情境。
好玩是兒童的天性。要讓兒童享受童年的歡樂,就要求教師教學要適應兒童的特點,按照兒童內在發展的自然順序進行。比如,教學“除法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出示課件中4個小動物做分組游戲的畫面,同時啟發學生發現問題:“小動物在做什么游戲?大家也想做這種游戲么?”接著導入新的知識活動探究:即6個人一組做分組游戲,余下的同學做裁判。學生在富有情趣的游戲中,親身體驗“平均分”“等分除”的概念。
主動探究強調學生是主體,強調學生要通過能動的創造的學習活動,實現自主性發展。但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也不是不需要教師教,而是重視教師的“導”。課堂上我抓住時機,抓住關鍵,在學生的疑惑處、教材的精華處、深奧處等地方進行點撥,激發了學生主動學探究的積極性。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數的特征”一課,我問學生:“這些分數中有的分數能化成有限小數,有的分數不能化成有限小數。這是為什么呢?”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屢屢碰壁。當學生思維出現“中斷”或“偏離”時。我不再讓學生漫無目的的爭論。而是啟發學生把分數的分母分解質因數,看看你能發現什么?一句話,使學生找到了思維的突破口,很快便找出了規律。接著,再出示7/35、9/18先讓學生判斷,再進行驗證,學生心中不免產生疑惑:為什么這兩個分數的分母除了2、5以外含有其他質因數,卻能化成有限小數呢?學生通過分析比較,最后讓學生認識到在發現的規律前面不得補充個“最簡分數”。課堂上,我適時適度的對學生進行點撥,能促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數學知識,實現自主學習。
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放開手讓學生去做、去說、去討論,使學生從教師的“指路”學習;變成自己“找路”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選擇適當的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完成前置性作業,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堅決問題、鼓勵大膽提問,主動探索,學生能解決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獨立解決不了的問題,分組討論,共同解決,使一言堂變成群言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
我在教學中通過擺、拼、畫、制作、演示、實驗、練習等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邊關系》時,我把自主權交給學生,并鼓勵學生不要被書中現在的結論所束縛,大膽實踐,勇于創新。首先讓學生拿出10cm、8cm、7cm長的三根小棒,在桌子上擺三角形,學生非常輕松自如地擺出來了,接著又讓學生拿出10cm、4cm、5cm長的三根小棒擺三角形,結果學生怎么擺也擺不出來。然后提出疑問:“同樣都是三條邊,為什么后三根小棒擺不出三角形呢?”請同學們討論。通過討論交流,學生自己得出結論:“三角形任何兩邊之和要大于第三邊”,以上數學活動,知識的掌握,是通過學生動手、動腦自己總結的。通過自主參與,促使他們的思維活動,不僅品嘗了創造成功的喜悅,而且創造潛能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創設自主探究的情景氛圍,多給學生機會,多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不斷積極自主探究、樂于發現問題、樂于解決問題、最終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習慣、能力和方法。
總之,實施探究性學習,關鍵是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敢于除舊創新,敢于用多種思維方式探討所學的知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充分體現素質教育的觀念,是新課程改革的理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