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麗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中里廂小學
?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石 麗
河北省辛集市中里廂鄉中里廂小學
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承認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要創設情境,激發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更要注意促進和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成長,為學生創造自信自強、朝氣蓬勃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主體教育的過程必須把受教育者當作主體,喚起受教育者的主體意向,激發受教育者主體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使教育成為主體的內在需要,成為主體自主建構的實踐活動。同時,質教育要求數學教學更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數學思想的滲透,重視智力的開發和能力的培養,重視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小學數學;主體;作用;地位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首先最主要的問題是搞清傳統的“應試教育”與現代的素質教育的區別:前者是選拔教育,也是“淘汰教育”;后者注重全面發展,強調學生主動學習。那么如何實現這一目的,我認為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突出加強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力求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地體現,打破了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是“主角”,少數學習好的學生是“配角”,更多的學生充其量是陪襯的“演員”,甚至是觀眾或聽眾的弊端,使更多的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能給全體學生上臺“表演”的機會,集中精力,均有收獲。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在認知過程和能力的形成方面,常常依賴于教師,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的體現比較薄弱。因此,我們要倡導學生勤以動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務必做到以下幾點:一是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做好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課堂上當好向導和顧問,從旁協助學生主體地位的發展,注意啟發和點撥相結合,真正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性。二是教師要為學生創造主動發展的寬松環境,如自由討論,與教師民主相處,平等交流等。讓學生在迷茫中求索,在爭辯中明理,在討論中認知,在交流中完善,在合作中進步,在創新中提高,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這樣才能做到教學相長。三是教師要注意開發學生的潛能。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不斷地提出他們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新的要求,使知識,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四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因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是他們的具體情況決定著教育所采取的具體形式,強調學生參與就是要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主動探索,自主獲取知識。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表現出各自的觀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和學生一起更有成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生在課堂中快樂幸福地成長。
學生主體性的一個重要體現在于獨特,與眾不同。任何創新活動的結果都表現出鮮明的個性。素質教育就是要重視每一個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充分發揮學生個性。重視個性發展應該是“發展優等生,提高中等生,關注后進生?!苯虒W中要采取分類要求,分類指導的方法。一是設計不同層次的學習目標,使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奔頭。二是課堂提問由淺入深,富有層次,難度大的問題讓優等生回答,難度小的問題讓后進生回答,并盡可能使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三是作為分層練習,習題要有一定的梯度,使后進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飽”,優等生“吃得好?!弊屆總€學生都有成功的機會,使各個層次的學生各盡所能,各有所獲,盡情發展。
學生在教育活動中的能動性,表現為學生能夠根據社會的要求積極參與教育活動,自覺地意識到受教育的目的和意義,積極配合教育者的施教活動。并且,學生能以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認知結構去主動地同化外界的教育影響,使新舊經驗進行新的組合,從而實現主體素質結構的建構與改造。
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積極有意義的行動,需要激勵、推動他們學習的內部動力,從而達到學習目的,而這種內部動力產生于學習需要。只有當學生有了學習數學的需要和愿望,才會出現一種激勵、推動自己去學習數學的心理力量,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為了滿足這種需要和愿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應從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考慮,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人們對數學產生枯燥無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實際?!币虼?,只有聯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才能變苦學為樂學,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例如:在學習《容積和容積單位》這一節內容時,我苦于不能讓學生感受“毫升”、“升”,理解容積的意義,上課之前我發現教室書柜下角落里有很多學生喝過的各種飲料罐,靈機一動就把這些“健力寶”、“娃哈哈”、“百事可樂”……都變成了我學習容積的材料,課堂上學生很活躍,平時從來都不舉手發言的學生這次破了例,我也很激動,在交流反饋的環節中我讓學生估計飲料罐的容積,并且通過商標上的數據進行驗證,這一活動讓課堂推向了高潮。
學生每接觸一個數學知識必須知道這些知識是從那里來的,在生活實際中有那些應用。這樣,有助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激發學習興趣。在教學活動時,要創設一個開放的、可以讓學生投入思考的情境,讓學生有興致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這種情境要用學生可感可理解的事物作為平臺,讓學生的個人經驗世界得以拓展,讓人類的精神文化滋養學生的精神生命。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形成一定的問題意識和學習欲望。
教育的真正意義是在于發現人的價值,挖掘人的潛能,發揮人的個性。而每一個學生既是活生生的主體,又是素質教育的承擔者和體現者。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釋放學生的潛能和才華,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只要我們每一位教師以素質教育為導向,準確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明確教學目標,真正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一點一滴做起,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培養出“會學習、會生存、會創造、會開拓”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