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煥英
河北省定州市東旺鎮史村小學
?
小學數學課堂如何關注情感與態度
秦煥英
河北省定州市東旺鎮史村小學
新課程把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我認為重視對學生情感與態度的評價,是引導學生步入數學殿堂,開啟數學智慧的一把金鑰匙。它不僅是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重要的是關注學習過程,極大地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如何評價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呢?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新教材與舊教材相比,從內容到形式上都有了一些改變。內容貼近學生生活,題材豐富。形式多樣,直觀形象,生動有趣,有大量的圖片、卡通、游戲、表格等。因此,不同的學生對課本的喜愛程度也表現得不一樣。學生是否愛惜數學書,經常翻看數學書,是否對數學書上的習題感興趣,可以作為一個原始的評價標準。經過觀察,我班學生在學期結束時數學書能保持完好、整潔的有88%,對數學書上的習題感興趣的為98%,尤其對連線、猜一猜、涂一涂、數圖形等題型感興趣。
具體做法是;在學期中間或期末結束時,對每個學生的數學書進行評比,有的丟頁、爛頁,有的破損,有的不干凈,有的卻完好如初,相當整潔,對這種學生就發給小獎品以鼓勵,同時教育學生要愛惜學習用品。
1.參與數學學習的態度。
對數學學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我曾經做了一個問卷調查,問“你喜歡上數學課嗎?結果43人中有41人答喜歡,2人不喜歡。我追問這兩名同學,為什么不喜歡?學生答“因為數學課不能跳繩”、“因為數學課不能畫畫”。當時,我并沒有一笑了之,我認真地想,數學興趣的激發,不僅僅在課堂上:,更要在與兒童密切相關的實際生活中去挖掘,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數學的趣、美、活。
2.參與數學學習的行為。
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數學學習表現在課堂內外兩個方面。課堂上能全神貫注、認真地傾聽老師的講解、同學的發盲,并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樂于思考老師或同學提出的問題;能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并與小伙伴進行交流;能一絲不茍地完成作業。課堂外能在老師或家長的指導下參加一些數學實踐活動。
具體評價方法是:在課堂上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可以是老師評,也可以是學生互評或自評。在課外主要由家長評或學生自評。
3.參與數學學習的時間與空間。
要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參與數學學習和數學實踐活動。要重視學校與家庭,老師與家長的協同配合,如實踐活動“趕:場”、“人民幣的簡單應用”就需要家長的大力支持和引導。評價方法主要靠家長打等級評。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看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妥善處理好與小伙伴的關系,做到互助合作,氣氛和諧、友好,是衡量學生人際關系的重要指標。
具體做法是:2—4人一組,選出組長,組長帶領組員展開問題的討論,要求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并解決不同的問題。比一比哪一組能做到氣氛團結、民主、和諧,在小組匯報時,哪一組提出和解決的問題多,獎勵給表現好的小組每人一顆女。
1.思維活躍,敢于質疑問難。
主要表現在課堂上和作業中。如教學64—30時,多數學生都用這幾種方法:①60—30=30,30+4=34。②用十位上的6減去個位上的3,再與4和起來就是34。③用加法算減法,34+30=64,64—30;34。只有一個學生例外,他這樣想:把64看作6角4分,30看作3角,6角4分減3角就是3角4分,即34。這種思考方法對學生來說就是一種創新,就應該及時鼓勵肯定和表揚,我立即獎給他一個大*。
2.能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有效自學。
評價分為三個等級:①優,靠自己的努力基本就能掌握所學知識,有一定的學習方法和自覺性。②良,在老師或家長的指導下能較好地完成學習任務。③合格,在老師和家長的指導下基本完成學習任務。
3.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求實、善思是數學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離開了思考,數學學習就成了一種機械學習??梢哉f數學學習過程就是一個思考的過程,如何培養良好的思考習慣呢?課堂上要善于提問,巧于提問。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的時間。小組討論一定是在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切不可一提出問題馬上讓學生討論,避免形成思維的惰性。
體會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數學活動充滿探索與創造,感受數學的科學性與嚴謹性。可以分為三個等級:①優,不僅能深切地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社會生活,還能舉出實例。②良,知道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系,并能努力學習數學。③合格,不知道學了數學有何用處,為了學習而學習。
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是否獲得成功感,是否鍛煉了克服困難的意志,樹立了自信心也是評價情感與態度的重要內容。因為無論哪門學科的學習,最終目的都是促進人的發展。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心理素質,才能適應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可以通過自評、游戲等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獲得成功感,如游戲“我當小老師”,請學生上臺當老師對統計表提出問題,考下面的小朋友,答對了就鼓掌。不僅要求“小老師”會提出問題,而且會解決問題,“小老師”極易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
在評價學生的學習參與度及數學感受時,還應爭取家長、社會的大力支持,以確保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質量,使學生能真正做到愛數學,學數學,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