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鵬
河北省冀州市周村鎮學區第四小學
?
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感培養
李志鵬
河北省冀州市周村鎮學區第四小學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不僅可以促進和補償學生的智力活動,提高教學質量,而且對培養人好的個性,提高人的素質有著重要的意義。美國著名的心理教育家布盧姆曾經說過:“情感并不一定伴隨認識效果自然而然地產生和發展,它需要教育者專門地評價和培養。”小學數學教師如何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才能構建數學樂園,充分調動和開發學生的情商和智商?本人有如下體會:
有人說:“教育不是居高臨下的教訓,而應是平等的交流,什么時候,學生與教師的眼光平視了,我們的教育也就成功了一半。”而能使教師真心彎下腰來與學生平視的,是愛、是母親對孩子般發自內心的愛。所以,愛是教育的基礎。沒有了愛,也就沒有了教育。作為教師,只有熱愛、尊重、理解和信任學生,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縮小師生心靈的差距,從而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激活學生思維的波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親切的眼神,會心的微笑,生動的語言,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精彩部分給予肯定表揚,及用手輕輕地在他的頭上摸一摸,都會讓學生感受到快慰,感受到學習的愉快。在課間活動中,與學生一塊游戲、談心,與學生成為朋友,使他們喜歡你,愛上你的課,讓他們充分感受到老師的愛。教師要力求轉變角色,變數學知識的傳播者為數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讓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教師要當好“小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隨時插問“不明白”的問題。例如,“為什么?根據是什么?你能說出理由嗎?”等等,這既能檢驗“小老師”解決問題的真實性,又能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只有在這種民主、平等、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感受到愛和尊重、樂觀和自信,才能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提出自己的觀點,才能爭辯質疑,標新立異,才能生動活潑,大膽探索。
教師要注意情感是智力發展的翅膀。馬克思曾經說:“激情、熱情是人強烈追求自己對象的本質力量。”積極的情感能促進學生的思維,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當學生有積極的情感時能大大促進大腦的工作,促進各種智力因素的發揮。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創設學習情境,用生活事例去激發學生的求知情感。例如教學“圓的認識”一節時,我是設計這樣的問題:“同學們,我們見到的自行車、摩托車、汽車等它們的車輪都是什么樣的?”同學們回答:“都是圓形的”。“如果是長方形或三角形的,行不行?”學生們都笑了,連連搖頭。接著我又問:“如果自行車的車輪是橢圓形的呢”?同學們急忙回答:“也不行,沒法騎。”接著我又問:“為什么圓的就行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這種問題的辦法。”這正是“一石激起千層浪”,短短幾句話,就調動起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動力,激起學生的學習情感。
首先要使學生感到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有無窮的奧妙,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激情,使其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形成良好的心理動力。如,學生已認識了平、閏年之后,讓學生隨意說一個年份,教師順口就能答出是平年或閏年,引起學生的好奇,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老師為什么這么“神”?接著教會學生巧算方法。從學生恍然大悟、會心的笑中,我知道學生已體驗到了數學的趣味和奧妙。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一課時,每建立一面積單位的表象,我都積極鼓勵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恰當例子。如:一平方厘米,學生會說“大拇指甲蓋”“紐扣”等,有個學生說“門牙”,這時我拿起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紙片比了比,并說,“長這么大的兩顆門牙,漂亮嗎?”引起學生哄堂大笑。從笑聲中,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愉快,也體會到了“數學就在身邊”。在教學《小數的性質》時,我出了一道有趣的數學題,在黑板上寫出“8、80、800”,問:誰能加上適當的單位并用“等號”把這三個數連起來?這個問題學生感到新奇,思維十分活躍。有的說加上元、角、分,有的說加上分米、厘米、毫米,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此時,我又提出一個問題,誰能用同一單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來?學生一聽,思維更加活躍,就是平時不愛動腦筋的同學也和同桌同學討論開了,爭先恐后地說:8元=8.0元=8.00元,8米=8.0米=8.00米,……當學生聽到老師的熱情贊語后,覺得自己就是知識的發現者、探索者。從而也消除了“數學可怕”的心理,進而產生了強大的內部動力,使學生的數學學習變成一種自我需要,喚起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創造的欲望。
情緒是感情的外在表現。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喜怒哀樂”。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緒活動是互相影響的,互相感染的。學生喜歡和藹可親的老師,而不喜歡“老嚴肅”。老師的面部表情、言語行動,甚至衣著都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學生的情趣。優化課堂教學,教師要首先注意自己的情感。教學是師生雙邊活動的過程。既有知識的,又有情感的相互作用。所以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控制自己的情緒。
心理學家指出:人在情緒低落時的想象力,只有平時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隨時注意學生的情緒(整體,個別),情感教學需要一個和睦友愛而又豐富多彩的課堂氣氛,讓學生處在飽滿振奮的精神狀態中。當學生情緒沖動時,才能閃出智慧的火花,教師要時時激發學生的認識動機和興趣,通過教學上的藝術性、形象性、鮮明性去誘發學生興奮的情緒,激勵學生積極學習。達爾文有句格言:“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作為教師的工作,就是引導學生去學習,去掌握知識。優化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要看教學過程中是否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否注意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教師要隨時調整講課的深度、速度和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自覺去學習。
總之,教育一刻也離不開情感,教學中要加強情感的教育。培養良好的情感,決定因素是教師。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內動力,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促進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才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