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聰
河北無極中學北校區
?
試析高中生物實驗的創新教學
李敏聰
河北無極中學北校區
生物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培養學生科學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效方法,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高考無論從形式到內容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更加注重對學生應用生物學原理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從歷年的高考來看,實驗往往是學生答題的一個瓶頸,是決定學生得分高低的關鍵,因此加強對實驗教學的研究,不但有利于培養學生掌握知識的能力,更有利于應對高考。
高中生物;實驗教學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生物科學的形成和發展都離不開實驗。通過實驗探究生物的規律,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途徑,因此實驗教學在生物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過教學實踐,我發現“探究性學習”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現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的體會。
可通過將模擬實驗、驗證性實驗設計為探究性實驗,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動腦思考、交流、合作、親自探究創新的空間,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探究,使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探究能力在探究過程中逐漸增長起來。
例如:“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質壁分離復原”實驗,這是一個驗證性實驗。在完成教學目標后,我們引導學生向探究的方向邁進:(1)實驗材料,是否只能選用洋蔥外表皮細胞,其他植物細胞可以嗎?盡量選用紫色部分的意義何在?(2)實驗試劑,除了蔗糖溶液,可改用其他試劑嗎?試劑的濃度呢?(3)實驗操作方法,有沒可改進或簡化,可提高實驗效率的?
學生經思考、實踐和探討后,得出結論:(1)其他植物細胞也行,但洋蔥外表皮紫色部分,液泡呈紫色,原生質層和細胞壁區分明顯,在顯微鏡下觀察質壁分離現象十分清晰。(2)蔗糖溶液粘性強,易污染顯微鏡。根據滲透作用原理,其他試劑也行,比如可用經濟易制的NaCl試劑。而試劑的濃度不能太高,否則易導致細胞死亡,無法質壁分離復原;濃度太低,實驗沒有現象或不明顯。(3)操作方法可改進為直接把蓋玻片掀開,滴加外液。這樣,一方面可以減少了幾次重復滴加和用吸水紙吸引的步驟;另一方面又避免因操作不當污染了顯微鏡。
通過此實驗不難發現,學生從以前按部就班,到現在能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問題,改進方法,并由此設計實施探究性實驗,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學生也發現自己通過實驗更好掌握了植物滲透吸水原理,對自己所做實驗結論也較滿意。
鼓勵學生自覺擬定新穎又可實現的實驗課題,要求每項實驗課題必須有明確的選題目的,詳細制定實驗的步驟以及所需器材等,并將選題目的、實驗設計或實驗方案在生物學科小組上發言,讓學生發表意見,對不同意見可以進行討論,發揮學生之間互助精神,形成探索生命奧秘的小集體。教師只當成員參加,起引導作用,不輕易給實驗課題下結論。許多實驗課題在小組會議多次研討,原來擬題不明確或實驗設計不切合實際條件的課題,學生自己棄去;有的課題選題目的明確又新穎,研討后發覺應分2—3階段反復實驗才能實現。比如植物向光性實驗的設計,由于同學間的相互合作,不僅用一側小孔做了實驗,還用前后左右四個小孔做了四組實驗,才綜合得出了實驗結論,最后還在盒子頂端開孔,把四個側孔全封閉加以驗證。通過多組實驗反復論證得出結論,不僅提倡了協作精神,同時還鍛煉了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又如在做完“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后,教師鼓勵學生依據分離原理探索其他實驗方案。將全班學生組合成若干個探索小組,鼓勵學生在成員不同的各種小組中活動,發揮各自的作用。學生在小組中紛紛表述自己的觀點,相互交流信息,提出的方案很多:(1)用汽油做層析液;(2)用毛細玻璃管沾些色素提取液點在圓形濾紙中心;(3)以粉筆取代濾紙條做實驗等。最后,學生們對以上方案進行了分析討論,從中選出可行的方案進行實驗,以檢驗是否成功。這樣學生在一系列探索活動中通過合作,培養了學生的信息交流能力和集體協作精神。
所謂驗證性實驗是指對研究對象有了一定了解,并形成了一定認識或提出了某種假說,為驗證這種認識或假說是否正確而進行的一種實驗。驗證性實驗強調演示和證明科學內容的活動,科學知識和科學過程分離,與背景無關,注重探究的結果而不是探究的過程。而探究性實驗主要是發展學生的能力,包括發現問題的能力、制定計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精神等。基于以上驗證性實驗與探究性實驗的不同,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應該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過去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采用驗證性實驗方法。因此,在實驗過程中,學生一般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而探究性實驗方法的實行,可以使學生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使學生處于一種主動探索知識的狀態。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實驗教學是高中生物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對實驗教學策略的研究,能使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能使原本看似高深莫測的科研過程揭開神秘的面紗,不僅將生物學的結論告訴學生,還將為什么從事這些結論的研究,以及獲得過程和在獲得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曲折反饋給了學生,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到完整的實驗過程以便領悟設計、創新、合作思維的真諦,還培養了學生的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發展了學生對已有理論或新理論的形成過程和結論進行評價的能力,實現了學校對學生知與能培養不脫節的愿景;更加有利于以后的教學,但是實施起來肯定困難重重,教師的工作注定碎屑而艱辛。不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吾心!
[1]陸琴.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研究[D].蘇州大學學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