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洪波
河北省高邑縣第一中學
?
化學教學與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韓洪波
河北省高邑縣第一中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就其學科特點而言,它與生活、生產實際密切相關,有著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廣闊空間和豐富的素材,本文就中學化學教學與創新能力的培養談談我的看法。
由于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長期以來的基礎教育漠視或忽視了對創新能力的保護、培養和引導,從根本上阻礙了學生創新素質的形成和提高。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化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重要陣地,我認為作為一名化學教師要轉變觀念,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人的思維活動起始于問題,有疑問才會去思考。教師要營造一個自然和諧、寬松平等的教學環境,使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渴求解決問題。這樣,他們的創新意識,就會得到培養和發揮。
1.提倡學生向教師的“教”質疑。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教育教學模式都在迅速地老化,只有不斷地“充氧”才能趕上時代的步伐。教師在教學中要實事求是地坦成不足,和學生一起研究問題,就能成為學生培養質疑精神的好榜樣、好朋友,好老師。學生敢對教師的“教”質疑,其精神是非常寶貴的,要鼓勵和提倡。
2.鼓勵學生對教材質疑。高中學生對學習的知識愛提出一些疑問,例如:高二化學“苯的硝化反應”實驗中,教材提出“在一個大試管里,先加入1.5mL濃硝酸和2mL濃硫酸”,這兩種酸顯然不是同時加入試管,那么其先后順序是什么?結合本人“巧問質疑,重視雙基、著眼能力”的教學風格,通過提問、設問、反問、啟發等形式,讓學生思考初中化學中濃硫酸稀釋的操作及原理,不僅解決了這一實驗操作的實際步驟問題,而且在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推理、比較與鑒別、聯系與運用的過程中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大力提倡學生爭辯。通過爭辯活動可以提高學生質疑的敏捷性、靈活性。長期引導學生進行爭辯、互相質疑無疑會大大增強學生質疑的意識,使學生在質疑辯論中,學創新知識,搞清原來的模糊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會用質疑的態度上課。學會平心靜氣地討論和據理力爭,千方百計地動腦筋,從不同角度,通過各種途徑去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鍛煉了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開放性,也提高了流暢表述自己的觀點的能力。
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現學生具有獨特性和新穎性的思想,并給予及時的鼓勵。即使是錯誤的想法,不能因為不合常規而任意抹煞。要允許學生對老師的講課提出異議,允許師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對學生的異議要表揚,這樣會使學生勇于發現問題、敢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勇于創新的能力。
新型的化學教師,其創新能力主要表現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能勇于改革,構建新的教育觀和教學方法,并善于開展多種形式的創新教育,培養出創造型的人才。
1.創設富有啟發性的情境,為激發學生的思維提供良好的素材。采用的方法有類比聯想、設立懸念、以舊引新、自己動手操作等等。通過簡要的提示,引導學生在演練的同時把握教材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善于發現和認識有意義的新知識、新事物、新方法,歸納有關規律,將知識系統化和網絡化,這就是一個創新性的思維過程。
2.讓學生自己制作模型和教具、學具,自己規劃和組織專題研究,促進學生想象力和觀察力的發展。這樣做的同時,也使學生發揮出自己的創造性潛能,相對獨立地探索和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達到學會和會學的目的。
3.實驗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最具備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作用。做實驗的目的,并不只是讓學生學會操作,而更高目標是要求學生對實驗原理非常熟悉,突破教材的框框,大膽設想,尋找完成實驗的最佳途徑。盡可能開放實驗室,讓學生有經常動手的條件,通過實驗,能有效地強化學生對原理的理解、熟練基本的實驗操作,培養科學態度、科學方法,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果有較好的內容和較好的實踐效果,更要指導學生查閱相關文獻,寫成小論文,讓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更能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煥發創新精神,培養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