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紅麗
江西省廣昌縣第一中學
?
如何開展中學歷史教學
曾紅麗
江西省廣昌縣第一中學
中學歷史教學是一門有難度的藝術。不僅學生對其缺乏足夠的了解和重視,而且教師對其也不夠深入了解。但中學歷史教學承擔著智育和德育雙重的責任和義務,意義非凡。作為歷史教師的我們能否正確認識中學歷史教學,對于中學歷史教學的作用發揮,極為重要。故在此,談一下本人對中學歷史教學的一些思考。
中學歷史;歷史教學
歷史是記載人心的文字,是文明的集結,是往昔的回放,是預示未來的不朽之預言。學歷史,看成敗,做智者,效先賢之豐功,仿豪杰之偉績;歷史之重要,文字何能言說一二。每逢遇到學生輕視歷史學習,心輒痛嘆;教學以來,制心研磨教學之道,不憚困苦劬勞艱辛,唯冀傳道功成、解惑果就。今匯集心得點滴如下,禱望益于同仁,則為筆者所深幸。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任何事物都和周圍其他事物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孤立的事物是沒有的。因此,我們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把握歷史現象和歷史事件中諸多因素的內在聯系。
例如,新航路的開辟中,講述了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影響。為此,在教學中,我向學生提出了幾個問題:(1)為什么要開辟新航路?(2)為什么能開辟新航路?(3)新航路開辟給世界帶來了哪些影響?
在學生思考回答:(1)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以及“東方遍地是黃金”的誘惑,西方各國急需向海外擴張以獲取原料和市場,而從亞洲到歐洲的陸上交通卻被奧斯曼帝國所隔斷,因此,西方國家迫切要求打開一條新的貿易通道。(2)地圓學說的流行,指南針在航海上的運用,促進了航海技術的發展,使新航路的開辟成為可能。(3)新航路的開辟,使大量歐洲居民移民來到美國,促成了美利堅民族的形成;殘酷的奴隸貿易使黑人從非洲來到美洲,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擴張和野蠻屠殺導致了印第安文明的衰落,亞非拉許多國家成為歐洲國家的殖民地,全球聯系加強了。這些都是新航路開辟的結果,與新航路開辟構成了因果關系。這樣教學,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很多學生喜歡詩詞,而我國的詩詞作品五彩繽紛、星河璀璨。詩適合“言志”,詞適合“抒情”,學生對詩詞這種闡述心靈的文學藝術十分青睞。我經常“投其所好”,利用詩詞輔助教學。眾所周知,慈禧太后作為晚清的頭號賣國賊,臭名昭著。慈禧太后統治的時期,導致了中國的屈辱空前,講述這段歷史時,我引用了好幾首詩作,其中,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樸學大師章炳麟的《諷慈禧太后七十生辰詩》對“老佛爺”“贊嘆”有加:
今日幸頤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長安?
億萬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交趾,六十割臺灣,七十更割遼東地,
廿余省版圖漸蹙,預期萬壽祝疆無。
對慈禧太后的無恥描繪得淋漓盡致,如在目前。同學們個個義憤填膺,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習長征、渡江戰役這一段的歷史之時,毛主席的詩詞顯然最適合不過,《七律·長征》也好,《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也罷,無不讓同學們群情激昂,聯想起當時的戰況,從而加深了對歷史課程的理解。
歷史教學課堂的導入是一節課課堂氣氛的先前因素,具有前導的作用。因此中學歷史課堂的導入,老師應相當地重視。
首先,歷史學作為一門修身和認知社會的學科,其知識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要性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歷史教學對提高國民素質和推動社會發展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這是不爭的事實。然而在現實社會中人們不重視,甚至輕視歷史教學,終日為升學而苦讀的學生當然不會為這樣的科目花費太多的時間。因而作為一名歷史教師,要在正確認識中學歷史教學的這種現狀的同時,要有相應的歷史教學措施,要注意把歷史和現實聯系起來。這就要求我們做好歷史課的導入,因為歷史課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首要問題。導入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例如幻燈片、電影、視頻等多種途徑,結合視覺和聽覺來展示歷史材料,充分調動大腦兩個半球的功能。例如在講清朝的歷史時可以讓學生觀看CCTV9的紀錄片《公元1644》。該紀錄片講述的是明崇禎十七年、清順元年(即公元1644年),至南明永歷十六年、清康熙元年(即公元1662年)的歷史。從明末年間貪官污吏橫行、民不聊生的景象開始,李自成進北京逼崇禎皇帝煤山自縊,吳三桂為報家仇引清兵入關,清軍長驅直入,明王朝因此危亡。之后李自成稱大順皇帝,張獻忠稱大西帝,順治在多爾袞、孝莊進京后稱帝,看各路英雄逐鹿中原,這樣會讓學生在觀影中完整地了解歷史的真相,而非一個個斷裂的朝代和歷史事件。
紀錄片《幼童》更是將清末的救國措施展現無遺,這是學生從歷史課本上幾張留美幼童的黑白照片和幾行介紹文字中無法看到的。從紀錄片中學生能看到清末留美幼童在國外的艱辛和國人不斷探索、改革的救國決心。這不僅僅是學習歷史,更讓學生感受愛國精神,這才是歷史學習的精神所在。
總之,知歷史,可知興亡,曉大義,因此歷史教學首先要讓學生對歷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歷史并非死記硬背,更不要認為歷史特別簡單。筆者認為,真正理解歷史之人太少,所以應該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進行時間和空間上的雙線教學,指導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建立知識結構框架來學習歷史,品味歷史。就人文素質而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歷史人文水平,就考試而言,只有學生真正理解了歷史,在考試的時候才能言之有理,所答之題才能有思想,有內涵,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1]焦萬忠.說說中學歷史教學的方法[J].考試周刊.201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