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覽

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全球大會近日在浦東召開。這是這個全球航運界盛會時隔15年再次來到中國。會上,BIMCO啟動了中國全新標識。BIMCO主席菲利浦·路易-德雷福斯表示,希望借助此次大會,發揮全球智庫作用,在困難的環境下,共同探討航運復蘇之路。
近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及世界經濟中心的轉移,世界航運中心漸漸由歐洲、美洲轉向亞洲和中國,國際航運業的發展也更加的多樣化、復雜化、嚴格化。
據了解,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上海中心2013年正式落戶浦東。此前,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尚沒有國際代表性和國際公認的國際航運組織入駐,在國際航運標準和規則制定時也很難聽到“中國聲音”。
作為全球海事業界權威,BIMCO以聯合國諸多機構的觀察員、國際海事組織、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咨詢機構的地位,長期以來,既“統領”并為其成員即來自全球的航運公司、造船集團提供相關的服務,又在制定或參與制定航運、造船等標準合同,貨運單證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格式文本上面發揮“智庫”作用。截至2015年,BIMCO已擁有的2200多個會員分別來自123個不同國家和地區,其中BIM CO的船東會員共擁有1.5萬多艘船舶,7.03億載重噸的運力,約占世界海運業總運力的65%以上。
11月4日上午,中國船東協會、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中國國際貨運代理協會、中國港口協會、中國口岸協會在國際海運年會2016上舉行“國際航運合作機制”簽約儀式,中國船東協會常務副會長張守國作為代表,發布了“合作機制”倡議書。
張守國在發言中指出自2008年以來,航運持續低迷,航運產業轉型勢在必行,面對嚴峻的行業形勢,五家行業組織利用海運年會的契機,共同簽署國際航運合作機制框架協議。
11月1日,國內首家裝配化鋼結構橋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簡稱聯盟)在北京正式成立。聯盟由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有限公司發起,首批成員單位包括振華重工、中交一公局、山東省交通規劃設計院、同濟大學、寶鋼股份等31家產業上、中、下游企業和科研單位。
據介紹,聯盟的主要目標與任務包括鋼橋標準規范定額制定、修訂、升級,開展國際高端的橋梁鋼材的研發,開展國際高端的裝配化鋼結構橋梁相關核心技術與裝備的研發,打造國際高端的裝配化鋼結構橋梁全產業鏈與技術,創建鋼橋國家科技創新平臺——鋼結構橋梁國家重點實驗室,引領我國鋼結構橋梁全產業鏈技術與建設機制邁向國際高端等9個方面。
聯盟的成立將為我國推進鋼結構橋梁發展提供產業依托,推動我國鋼結構橋梁實現“標準化設計、工廠化生產、裝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應用”。聯盟定位為全產業鏈的供給者、標準規范的提升者、機制創新的推動者、邁向高端的引領者,將為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高端發展”而努力。
據交通運輸部東海航海保障中心(簡稱東海航保中心)消息,中遠航運“永盛”輪首航南極將得到東海航保中心提供的實時、專業的航海保障服務,這也是我國首次為商船航行南極提供極地航海保障服務。
據了解,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助導航設備將成為東海航保中心護航“永盛”輪的一大利器,不僅“永盛”輪駕駛臺上安裝有船載AIS移動基站,北斗AIS船臺的應用也可使“永盛”輪將AIS數據傳送到國內。同時,東海航保中心為“永盛”輪工作人員配備了單兵AIS人員位置跟蹤器和單兵AIS人員落水預警示位標,可以準確定位離開“永盛”輪的裝卸作業人員,最大程度保障惡劣天氣狀況下的人員安全。此外,東海航保中心還專門為“永盛”輪定制了南極專用紙質海圖、國際標準電子海圖,并提供SSB(短波單邊帶)通信專臺值守和更完善的通信保障服務。
